帶你了解中醫怎麼把脈

國醫在線 發佈 2020-01-23T13:30:30+00:00

我們的手上,以枕後高骨為關脈,前面為寸,後為尺脈,然後浮,中,沉取,左手,寸脈主心,小腸,關脈主肝膽,尺脈主膀胱,腎右手,寸脈主肺與大腸,關脈脾胃,尺脈腎與命門。

我們的手上,以枕後高骨為關脈,前面為寸,後為尺脈,然後浮,中,沉取,左手,寸脈主心,小腸,關脈主肝膽,尺脈主膀胱,腎右手,寸脈主肺與大腸,關脈脾胃,尺脈腎與命門。


在寸,關,尺,上分寸為陽,尺為陰,浮為陽,沉為陰,這樣結合浮沉遲數,我們就可以對人體的陰陽,表里,寒熱,大致分清了。在結合有力,無力,有力為實,無力為虛,然後看脈形長短,長為有餘,短為不足。這樣就可以把,陰陽表里,寒熱虛實分清了。最後結合部位,看所體現的脈,在臟器分部屬於何髒就可以斷病了。

知道了這些,我們再把這些脈象再重新組合,因為臨床會有很多脈象組合在一起,如,浮遲,浮數,浮長,浮細,同樣,沉脈也是,沉短,沉而有力,沉數,都需要我們結合起來細細分析。

舉個例子,如左寸沉短而無力,寸關平脈。

首先,左寸主心,病位在心。短主不足,無力也主不足心脈不足會導致什麼病呢,心的功能心主血,心的搏動輸送血液到全身,他的不足首先會導致腦供血不足,會出現頭暈,記憶力減退,健忘。全身無力,每天懶洋洋的。

如左尺脈見沉數,沉主里證,主陰,數主熱證,在病位在腎與膀胱,那麼就是腎與膀胱有熱,會出現小便黃,熱,手腳發熱,腰膝酸軟,盜汗等症狀。

再如,寸脈浮數,尺脈沉細,寸脈主陽,數 主熱,浮脈也主陽,尺為陰細為不足,結合起來就是陰虛不制陽,陽浮於上,這樣的病人必然會頭暈,用藥也可補陰潛陽為治。

再一個就是,要多實踐,我們周圍有很多人,我們的朋友親人,我們都可以作為實習對象,每個人都有這個條件,多練才會出成績。我剛開始時,一天有時看幾十人, 看完之後對比一下,看哪對了哪錯了,總結,慢慢的就熟練了。診脈的時候一定要綜合分析,分部,分臟器,每個臟器的功能都是什麼,出現了寒熱,表里,陰陽,虛實會有哪些毛病,另外也切莫持一診而診病,古人的四診合參是很有道理的。


脈診最簡單 只需要分辨;

1 有力無力——辨陽氣足不足

2 脈體大小——辨陰血足不足

3 脈位浮沉——辨陽氣在表在里如此而已 就足夠辨證了

脈浮:為陽氣在表攻邪(有力),或者陽氣不足(無力),或者夏天陽氣行表

脈沉:為陽氣在里攻邪(有力),或者陽氣不足(無力),或者冬天陽氣行里。

脈浮而陽氣不足(無力)者,氣不收斂,發散在外;脈沉而陽氣不足(無力)者,氣不外散,能歸本位。

辨證要點,其實就是:

1 能量的多少(足不足);2 能量的方向(升或降)。

和《萬病至簡論》所論六經實質是一致的

上為總論 以下分論之————

分者、分部以論:左手侯陰血 右手侯陽氣 或謂:左手侯能量的儲存 右手侯能量的製造

左手【寸】心【關】肝【尺】腎陰 心運血 肝藏血 血之精華入腎陰右手【寸】肺【關】脾【腎】腎陽 肺運氣 脾生氣 腎之陽化精為氣

男為陽 、氣盛 、故右手脈盛於左手脈。女為陰 、血盛 、故左手脈盛於右手脈。——此為男女之常脈

有婦女右脈強於左脈 當作何論?服藥前; 當辨證為用陽過度、不能收斂 、寸尺多浮。服藥後; 當辨證為陽氣得助、 加快運化中 、寸尺多沉。

同時可見兩手關脈最強右關為脾胃 主能量吸收加強【脾主運化】左關為肝脈 主能量收藏加強【肝主藏血】前提很重要 是否服藥 同樣的證 辨證意義完全不同

陽之要、 在於能降,寸脈位於上【表】 陽位 當以收斂沉降為順 中取可得陽之要 、在於能斂,尺脈位於下【里】 陰位 當以收斂固密為順 重取可得 陽之要、 在於能運,關脈位於中【中】 中位 當以鼓盪滑暢為順 輕取可得

簡言之 兩頭小 中間大——現代社會最佳之財富【能量】結構 謂之:橄欖形

辨證運用——————

首辨能量足不足、再辨能量是否收藏 【相火是否歸位 陽明降與否 升降調與否】

1、能量足否;脈管之大小、有力無力而已、不必詳論。

2、相火者;根於腎,先發動於肝,故相火不位者,肝脈必弦多兼緊有力【氣攻之象】

相火歸位兼能量充足者,肝脈雖弦但有柔和節律之象 【猶將軍之不怒自威】

但越用力下按 反彈之力越盛 【猶太極高手 表面柔和 內里剛勁 敵強我愈強】

3、用陽者;寸脈必浮,相火不位者寸脈亦浮【陽氣不斂上散故也】 如何區別?


短時用陽者【說話 運動 用神等等】 短時靜養休息寸脈即可歸於收斂

相火不位者【長期陽散 類於用陽】 短時靜養寸脈亦不會收斂

相火根於腎 則相火不位者 尺脈多偏浮 【 腎水為母 肝木為子 子敗家揮霍不夠用 就必須調用母親的存款了】

若靜坐後 寸脈仍浮 即為陽明不降 相火不位 即可推斷:失眠多夢 情緒焦躁 眼乾喉癢耳鳴——脈而知之

寸脈浮 ,同時尺脈亦浮,相火不位即可確診無疑,尺脈浮為長期陽氣外散的確鑿證據。

左手尺脈【腎陰無者、絕經 閉經 斷經 輕者 經量少。


右手尺脈【腎陽無者、陽痿 性冷淡 不孕 流產 痛經 手足冰冷 抑鬱症 失憶症 肌無力 尿頻。

其餘根據所屬臟腑功能類推 至簡者 不論臟腑 但以陽虛諸證推斷即可。春季脈稍弦,夏季脈稍洪,長夏脈稍緩,秋季脈稍浮,冬季脈稍沉。


寸口脈分為寸、關、尺三部分,以橈骨莖突為標記,其內側為關,關前為寸,關後為尺。兩手各有寸、關、尺。關於寸、關、尺分候臟腑,《內經》以後醫家各有論述,而主要的分候的觀點是一致的,大多認為左手寸、關、尺分候心、肝、腎之氣;右手分候肺、脾、命門之氣。

橈骨莖突處為關,關之前(腕端)為寸,關之後(肘端)為尺。寸關尺三部的脈搏,分別稱寸脈、關脈、尺脈。《脈經》:「從魚際至高骨,卻行一寸,其中名曰寸口,從寸至尺,名曰尺澤,故曰尺寸,寸後尺前名曰關。陽出陰入,以關為界。」初持脈時,令仰其掌,掌後高骨,是謂關上,關前為陽,關後為陰,陽寸陰尺,先後推尋。心肝居左,肺脾居右,腎與命門,居兩尺部,魂魄穀神,皆見寸口,左主司官,右主司府。左大順男,右大順女,本命扶命,男左女右,關前一分,人命之主,左為人迎,右為氣口。神門決斷,兩在關後,人無二脈,病死不愈,男女脈同,惟尺則異,陽弱陰盛,反此病至。



把脈口訣

有些脈,浮沉兼,浮統五脈(濡、革、洪、微、散)要明勘,沉含四脈(伏、細、牢、弱)重方得,浮中沉里四脈焉。(虛、實、芤、長)(郭按:焉字在這裡是其中的意思)浮脈:浮輕取,重按無,浮如木在水中浮,浮而有力多風熱,浮而無力是血虛。

沉脈:沉重按,脈才顯,如石投水必下潛,沉而有力為冷痛,沉而無力是虛寒。

遲脈:遲脈來,一息三,脈來極慢記心間,遲司髒病或多寒,虛實之間仔細研。

數脈:數脈來,息六至,脈來快速用心記,浮沉虛實須分別,君相之火不同治。虛脈:虛脈形,皆無力,浮大而軟無根砥,脈虛身熱為中署,氣虛正虧身無力。

實脈:實脈形,大而長,三候充實力最強,新病見實邪氣盛,久病見之病主殃。

滑脈:滑脈狀,頗費猜,如盤走珠應指來,宿食痰熱胸中滿,女脈調時應有胎。

澀脈:澀脈狀,刮竹形,細遲短滯似欲停,血少津枯氣血痹,女人非孕即無經。洪脈:洪滿指,似波瀾,來時雖盛去悠然,洪主病進邪氣盛,脹滿胃反治頗難。

微脈:微如絲,按若無,欲絕非絕微脈呼,五勞六極諸虛病,猝病有生久難圖。

緊脈:緊如索,是脈形,拘急彈指切如繩,寒傷內外病主痛,浮沉表里要分明。

緩脈:緩四至,是脈形,從容和緩號為平,或因脾虛風濕病,是病非病仔細評。濡脈:濡脈形,浮柔細,水面浮棉弱無力,產後病中見猶可,平人無根須憂慮。

弱脈:弱脈形,沉柔細,如棉在水力不濟,陽氣衰微精血虛,老人猶可少壯忌。

長脈:長迢迢,過本位,指下按之柔為貴,長主心腎根本壯,長大急硬火之罪。

短脈:短縮縮,喻如龜,藏頭縮尾脈中推,短主諸病皆難治,蓋因真元氣多虧。芤脈:芤脈形,中間空,芤脈按之軟如蔥,火犯陽經血上溢,熱傷陰絡下流紅。

弦脈:弦脈形,脈挺然,弦脈端直似琴弦,弦應肝膽痰飲痛,大小單雙分輕重。

散脈:散脈候,浮而亂,中候漸無按不見,產為生兆胎為墮,久病逢之魂欲斷。

細脈:細脈候,細如線,沉取極細終不斷,憂勞過度氣血虧,濕邪鬱結也常見。伏脈:伏脈狀,仔細求,下指推筋著骨頭,氣鬱寒凝食內結,欲吐不吐邪閉由。

動脈:動脈跳,數在關,無頭無尾豆形園,動脈主病痛與驚,少陰動甚妊子焉。

革脈:革浮取,脈繃急,革脈形如按鼓皮,女人半產並崩漏,男子營虧或夢遺。

牢脈:牢沉取,脈堅強,牢形實大合弦長,積聚內結寒疝痛,奔豚痃癖氣為殃。促脈:促脈數,時一止,如馬急行偶失蹄,炎炎火盛亡津液,喘嗽狂斑毒最急。

結脈:結脈緩,時一止,結脈形狀記心裡,疝瘕鬱結寒氣盛,情志不遂也致之。

代脈:代脈止,不即還,良久方來是真傳,久病見代病難治,孕者生兮癇者安。

疾脈:疾脈來,躁而急,脈來一息七八至,亢陽無制真陰竭,喘促聲嘶病危矣



讓中醫切脈的經驗程序化——推介「五步思辨切脈法」


我們許多人對中醫切脈的既佩服又疑惑,因為這的確是完全憑經驗操作的。是自古以來衡量中醫能力的一個標尺,俗稱為「脈性」。從經驗中學習經驗,是中醫傳承與發展的一大難題。從經驗中總結一些規律性的東西,力求使其程序化,是一種有益的探索。


在完成切脈的定位後,大家都知道如何探查脈象是一個技巧性十分強的工作,也就是說,在找到寸、關、尺三部後,如何鑑別脈象結果呢?臨床經驗告訴我們,可以把這個十分複雜的問題按程序來操作,結果變得很容易探查脈象,並可以用一首歌訣概括如下:首分浮沉,二辨虛實;三去長短,四算疾遲;五察脈形,樣樣皆知。


1、首分浮沉

什麼是「首分浮沉」?現解釋如下:

①、首先區別脈象是浮脈還是沉脈。因為切脈時手指是從淺表往深層逐漸探查的,首先輕觸皮膚(即「舉」),即可探出脈象是否浮脈;無浮脈則又加壓(即「尋」),在這個層次可觸到許多脈象;然後第三種力量即「按」,此時檢查是否沉脈。所以實際上「首分浮沉」是按照指頭用力的順序來探測脈象的位置。


②、在區別浮、沉過程中,可根據是否浮脈或沉脈來區別與浮、沉相關的脈象種類,它們是:

浮脈類——浮脈、濡脈、革脈、芤脈、散脈;

沉脈類——沉脈、牢脈、伏脈。


③、區別了浮脈類和沉脈類,在辨證診斷上可指明表證或里證。


2、二辨虛實

什麼是「二辨虛實」?現解釋如下:

①、在完成浮與沉兩類區別後,既知道了病證是表證或是里證,還要知道正氣和邪氣的關係(虛證或實證),而實證和虛證在脈象上的區別就是虛脈和實脈。所以探測脈象的第二步是區別脈象的虛與實(有力與無力)。


②、在區別脈象的虛或實(即有力與無力)時,又可區別與虛、實脈象相關的其他脈象。

虛脈類——虛脈、微脈、弱脈;

實脈類——實脈


3、三去長短

什麼是「三去長短」?現解釋如下:

①、長脈與短脈是兩類在脈形上有十分明顯特徵的脈象,手指觸及脈管即可區別是長或是短。


②、在作寸、關、尺三部探測時,首先區別出脈象的長脈、短脈,然後才能進一步探測寸、關、尺的脈象。


③、在區別長、短脈時,可以同時察知其他相關的脈象,如:

長脈類——長脈、弦脈、細脈

短脈類——短脈


4、四算疾遲


什麼是「四算疾遲」?現解釋如下:

①、在確定好脈的脈位(脈位者左右辨長短弦細,上下看浮沉)和脈勢(脈勢者虛實也)後,接著就是脈搏的頻率和節律問題。


②、與脈搏頻率與節律相關的脈象有8種:

脈率——數脈、疾脈、遲脈、緩脈

脈律——促脈、結脈、代脈、散脈


5、五察脈形

什麼是「五察脈形」?現解釋如下:

①、在完成以上四步探測後,即可區別23種脈象,餘下的便是以脈形為主要特徵的4種脈象,它們是:洪、滑、澀、緊。


②、除洪脈獨特外,滑與澀相對而言,緊脈與澀脈相對區別。而洪脈出現的時機多在夏季或是發熱性疾病(陽明熱盛或溫病的氣分階段),或是危重病的最後階段,可以從其他信息獲得提示。


6、樣樣皆知

什麼是「樣樣皆知」?現解釋如下:

①、這是最後審查的時機。做到這一步時,對脈象的脈位(左右上下)、脈勢(虛實)、脈率(疾遲)和脈律(結代)、脈形(洪緊滑澀)等已經心中明了,不再是「指下難明,心中難了」。


②、將所有的信息予以綜合、分析得出結論。得出結論的方法是:

A:將所有的脈象信息如過篩一樣在腦中用28種脈象的定義過篩一遍,能用獨立脈象名定義則用獨立脈象名定義,否則用相兼脈象法定義脈象。

B:審查所得脈象與望、聞、問診所得信息的相符程度,然後決定脈象的真假,決定脈象在治療決策上的取捨。

C:細分寸、關、尺的問題:病情複雜、病因不明、病位不明時分寸、關、尺仔細檢查,否則可以不分。


舉例:

第一步浮沉,測得:脈位——浮;

第二步虛實,測得:脈勢——虛、軟;

第三步長短,測得:脈位——寸關尺三部皆有;

第四步算疾遲,測得:脈律、脈率——正常;

第五步脈形,測得:脈形——如絲線;

第六步綜合,還有信息:病症四肢無力、面色淡黃、頭重嗜睡、口淡無味、大便稀、小便少、舌淡紅、苔薄白膩;


結論:

用相兼法判脈: 浮細——不對!

用獨立命名法判脈: 濡——對。


以上脈學的體會,臨床用來很是得心應手;有時被朋友考問中醫技術的神秘時,也令朋友不得不嘆服!要有這個技術的前提是:1)心裡真正明白每種脈象的概念;2)多多臨床實踐。

把脈奧秘的探尋


把脈的概念

把脈又稱為切脈,是中醫師用手按病人的動脈,根據脈象,以了解疾病內在變化的診斷方法。切脈具有悠久的歷史,它反映了中醫學診斷疾病的特點和經驗。脈象,可以理解為脈搏的形象。是由動脈搏動的顯現部位(深、淺)、速率(快、慢)、強度(有力、無力)、節律(整齊與否、有無歇止)和形態等方面組成的。脈象是中醫辨證的一個重要依據,對分辨疾病的原因,推斷疾病的變化,識別病情的真假,判斷疾病的預後等,都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由於脈為血之府,貫通全身,所以體臟腑發生病變,往往反映於脈,有時在症狀還未充分顯露之前,脈象已經發生了改變。

把脈的意義

脈象是脈動應指的形象。脈象的產生與心臟的波動,心氣的盛衰,脈道的通利和氣血的盈虧直接相關。所以,心、脈是形成脈象的主要臟器。氣血是形成脈象的物質基礎。同時,血液循行脈道之中,流布全身,運行不息,除心臟的主導作用外。還必須有各臟器的協調配合:肺朝百脈,肺氣敷布,血液放能布散;脾統血,為氣血生化之源,血液靠脾氣的充養和統攝得以運行;肝藏血,主疏泄以調節血量;腎藏精,精能生血,又能化氣,腎氣為各臟腑組織功能活動的原動力。故哪能反映全身臟腑、氣血、陰陽的綜合信息。當臟腑、氣血發生病變後,必然從脈搏上表現出來,呈現病理脈象,成為診斷疾病的重要依據。

把脈的部位

臨床主要運用「寸口診法」,即切病人橈動脈的腕後部分。《內經》中曾有「遍診法」和「三部診法」的記載,近代臨床很少運用,故不介紹。脈診獨取寸口的理論根據有二:一是肺朝百脈,脈會太淵。即人體各經脈均會集於肺,而寸口為手太陰肺經的循行部位,其上之太淵穴,是脈會之處,所以有「脈會太淵」之說。二是脾胃為各臟腑氣血之源,各臟腑氣血之盛衰,與脾胃功能之強弱有著密切的關係,而手太陰肺經亦起於中焦睥功能之狀況。因此,全身臟腑經絡氣血之盛衰,都可以從寸口脈上反映出來。把脈的方法

切脈應在病人安靜時進行。《素問。脈要精胃論》強調,診脈常平坦。切脈時讓病人取坐位或仰臥位,手前臂與其心臟近於同一水平,手掌向上,前臂平放,以使血流通順。

  

寸口脈分寸、關、尺三部。對成人切脈,用三指定位,先用中指按在高呈弓形斜按在同一水平,以指腹按觸脈搏,以按脈。三指的疏密,應按病人的高矮作適當調整。小兒寸口脈部位狹小,不能容納三指,可用「一指(拇指)定關法」而不細分三部。三歲以下的小兒,可用望指紋代替切脈。切脈時常運用三種指力,開始輕用力,觸按皮膚為浮取,名為「舉」;然後中等度用力,觸按至肌肉為中取,名為「尋」;再重用力觸按至筋骨為沉取,名為「按」。根據臨證的需要,可用舉、尋、按或相反的順序反覆觸按,也可分部取一指按壓體會。寸、關、尺三部,每部都有浮、中、沉三候,稱謂三部九候。  

切脈時應注意安靜的環境,如患者剛經過劇烈的活動,應先讓休息片刻,然後診脈。切脈者必須呼吸均勻,態度認真,把注意力集中於指下細心地分辨脈象。每之診脈時間,不應少於一分鐘。把脈的原理

在公元前五世紀,我國就已經出現了脈診,並一直沿用至今,充分證明了其強大的生命力和科學性。現代脈象研究證實,脈象的形成,主要取決於心臟的功能、血管的機能、血液的質和量。這三方面決定了脈象出現某些形態的改變,即脈動應指的形象,也即脈象。脈象首先可顯示這三方面因素的病變,其次可據其推斷其他的病變。顯然,脈象是有其客觀存在因素的。  

心臟是形成脈象的動力器官,所以脈象首先可反映心臟的病變。如冠心病、心臟供血不好、心功能低下等可通過脈象有所反映。如當冠心病形成的時候,心臟可有停跳現象,這時通過脈象就可發現脈搏停跳。  

血管的舒縮運動,反映了血液流動的質、量與速度等信息。血管本身的病變,如動脈硬化等也可反映在脈象上。  

結脈的脈象特徵是脈搏緩慢、時有停跳且沒有規律。而冠心病、風濕性心臟病、甲亢性心臟病等疾病可出現脈搏停跳。  

弦脈的脈象特徵是血管緊張度增高,脈體端直、長。弦脈反映出高血壓病,血液流動阻力增高、血管壁硬化。  

濡脈的脈象特徵是脈象細、位置表淺、無力,即浮細無力。當人體患有胃腸性感冒(不想吃飯、噁心、嘔吐、拉肚子等,攝入不足)、急性胃腸炎,嘔吐時,體液減少,氣血不足,反映在脈象上就可出現濡脈的特徵。脈相的影響因素

人體大致有28種脈象,每一種脈象都是對人體機能的反映,都有所對應的病症範圍。脈象是一種生物信息傳遞現象,是從外部測量到的關於循環系統的一個信號。其不足之處是,不精確,缺乏量化,如號脈可發現高血壓,但測不出血壓值,若說號出高壓180mmhg是不科學的。任何一個生物體,除了發送內源性信息,還發送外源性的信息。決定脈象的內源性因素主要是前面提到的三方面的因素。決定脈象的外源性因素有地理、氣候等。  

天冷了,血管收縮變細了,血流會減慢;天熱了,血管舒張變寬了,血流會加快,脈象就出現了相應的變化。哪怕是外界環境微不足道的變化,在脈象上都可能會出現明顯的變化。如果在生理的調節範圍內,是正常的脈象;超過生理範圍,就是病態的脈象。有了干擾,脈象有時就不準確可靠。在這時,經驗顯得尤其重要,診脈技藝高超、經驗豐富的中醫大夫可以較準確地發現病變,而一般的中醫大夫就可能診斷不清,甚至診斷失誤。



把脈的診法

診脈有寸口診法、人迎寸口診法、張仲景三部診法等,現在常用的是寸口診法。診脈部位是手腕內側,腕後高骨(橈骨莖突)旁,橈動脈搏動處。高骨對應的橈動脈搏動部位是關部,關之前為寸部,關之後為尺部。寸關尺的稱呼,最早見於《內經》,寸口診法發展於《難經》。寸、關、尺分別對應不同的臟腑,在左手,寸對應心,關對應肝,尺對應腎(腎水)。在右手,寸對應肺,關對應脾,尺對應腎(命門)。

  

整體觀念、辨證論治是中醫基礎理論的兩大思想觀念。中醫看病是望、聞、問、切四診結合,從整體上來診治疾病,單用一種診斷方法的思想是不可取的。人體的信息不僅僅表現在脈象上,有的還反映在膚表、聲音、嗅味上等。僅憑脈象是單一的、不全面的,容易產生誤差。四診各有各的特點和獨特的功能,不能以脈診取代其他的診法,而應四診合參,進而提高診斷的準確性。


常見病脈

健康人脈象應為一次呼吸跳4次,寸關尺三部有脈,脈不浮不沉,和緩有力,尺脈沉取應有力。常見病脈有浮脈、沉脈、遲脈、數脈、虛脈、實脈、滑脈、洪脈、細脈、弦脈等。  

浮脈:輕按可得,重按則減。特點為脈搏部位表淺。主病:表證由於外感病邪停留於表時,衛氣抗邪,脈氣鼓動於外,故脈位淺顯。浮而有力為表實;浮而無力為表虛。內傷久病因陰血衰少,陽氣不足,虛陽外浮,脈浮大無力為危證。  

沉脈:輕按不得,重按乃得。特點為脈搏部位較深。主病:里證。有力為里實,無力為里虛。邪郁於里,氣血阻滯陽氣不暢,脈沉有力為里實;臟腑虛弱,陽虛氣陷,脈氣鼓動無力,則脈沉無力。  

遲脈:脈搏緩慢,(每分鐘脈搏在60次以下)。主病:寒證。有力為實寒,無力為虛寒。寒則凝滯,氣血運行緩慢,脈遲而有力為實寒證。陽氣虛損,無力運行氣血,脈遲而無力,為虛寒證。運動員和重體力勞動者,脈象常遲,屬生理狀態。  

數脈:脈搏急促,(每分鐘脈搏在90次以上)。特點是較正常脈搏至數快。主病:熱證。有力為實熱,無力為虛熱。外感熱病初起,臟腑熱盛,邪熱鼓動,血行加速,脈快有力為實熱。陰虛火旺,津血不足,虛熱內生,脈快而無力為虛熱。  

虛脈:寸關尺三部脈皆無力。重按空虛。應指鬆軟,是一切無力脈的總稱。主病:虛證:多為氣血兩虛,氣血不足,難以鼓動脈搏,故按之空虛。  

實脈:寸關尺三部脈皆有力.主病:實證:邪氣亢盛而正氣充足,正邪相搏,氣血充盈脈道,搏動有力。  

滑脈:應指圓滑,按之流利,圓滑如按滾珠。主病:痰飲,食積,實熱諸證.多見於青壯年氣血充實。妊娠婦女滑脈是氣血旺盛養胎之現象。均屬生理現象。  

洪脈:脈大而有力,如波濤洶湧,來盛去衰。來大去長。主病:熱盛。內熱盛脈道擴張,脈形寬大,因熱盛邪灼,氣盛血涌,使脈有大起大落。  

細脈:脈按之細小如線,起落明顯。主病:虛證,多見於陰虛、血虛證。又主濕病。陰血虧虛不能充盈脈道,或濕邪阻壓脈道,脈細小。  

弦脈:端直而長,挺然指下,如按琴弦。主肝膽病、痛證、痰飲。氣機不利,肝失疏泄,脈道拘急而顯弦脈。病則氣亂或痰飲內停,致使氣機輸轉不利,出現弦脈。  

結脈:脈來緩慢,有不規律的間歇。主病:陰盛氣結,寒痰,淤血。分析:陰寒內結,脈道氣機受阻,故脈來緩慢而時一止。寒痰淤血,氣結不疏,脈氣阻滯,故氣虛血弱致脈來遲而中止者,則結而無力。  

代脈:脈有歇止,止有定數。主病:髒氣衰微。分析:髒氣衰弱,元氣不足,使脈氣不能銜接。


正常脈象

正常人脈象,又稱平脈,常脈。常脈為三部有脈,一息四至(每分鐘脈搏早70-80次),不浮不沉,不大不小,節律均勻,從容和緩,流利有力,尺脈沉取不絕。稱為有胃,神,根。其中有胃,就是有胃氣,脈搏表現和緩,從容,流利,有神;有神,是指脈搏應指有力柔和,節律整齊;有根。主要表現為尺脈沉取不絕。

此外,脈象與內外環境的關係十分密切。由於氣候,年齡,性別,體質,勞逸及精神狀態等因素的影響,脈象也會發生某些生理變化。例如一年四季,脈象有春弦,夏洪,秋浮,冬沉的變化;年齡越小,脈搏越快;嬰兒脈急數,青壯年脈多有力,老人脈稍弦,婦女脈象較男性脈象弱而略快;胖人脈稍沉,瘦人脈稍浮;勞力之後,飲酒,飽食或情緒激動時,脈多快而有力,飢餓時脈來較弱;腦力勞動者脈多弱於體力勞動者等。這些均應與病脈相鑑別。另外,少數人橈動脈走向異常,脈可不顯現與寸口,如有的顯於寸口的背側,名曰「反關脈」;有的從尺部斜向手背,名曰「斜飛脈」。這都不屬於病脈。

健康人的脈象稱為正常脈象。一般是不浮不沉,不大不小,不強不弱,不快不慢,均勻和緩,節律整齊,又稱為平脈或緩脈。平脈至數清楚,一息(即一呼一吸)之間四至五次,相當於72~80次,節律、強弱一致。脈象受體內外因素的影響而發生生理的或暫時的變化,也屬正常。如年齡越小,脈跳越快,嬰兒脈急數,每分鐘120~140次;五、六歲兒童常為一息六至,每分鐘90~110次;青壯年體強,脈多有力;年老人體弱,脈來較弱;成年人女性較成年男性脈細弱而略快;瘦人脈較浮,胖人脈多沉;重體力勞動,劇烈運動長途步行,飲酒飽餐,情緒激動,脈多快而有力,飢餓時則脈較弱。中醫~醫脈學專著中主要記載的病脈有28種,然而根據脈位、脈率、脈力、脈形、脈流的流利度及節律等劃分的脈象往往是混合構成,有些病脈是兩個以上單一脈複合組成的脈。例如,感冒之脈見浮數(風熱感冒)、浮緊(風寒感冒)、沉遲(陽虛感冒)、細數(陰虛感冒)。臨證見細脈為諸虛,也見濕阻之候;滑脈者為妊娠之脈,也見痰飲諸候,食內停之徵。

脈診是中醫辨證的一個重要依據,但在臨診中也有脈證不符的特殊情況,如陽證反見陰脈,陰證反見陽脈。同時,一種脈象可見多種病證,一種病證又可以出現多種脈象。這些只有通過四診合參才能夠辨別清楚。診脈只是一個診查的途徑,需要病人和醫生相互配合,才能達到最佳的治療效果。

註:文中所涉及到各類藥方、驗方等僅供參考學習,不能作為處方,請勿盲目試用,本平台不承擔由此產生的任何責任!

——END——

⊙版權聲明:文章選自網絡,如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投稿信箱:ynzywx@qq.com(歡迎您原創投稿)

⊙責任編輯:翃笙

⊙運營編號:YNZY0007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