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太監專權最為嚴重的三個時期

漢家胡楊 發佈 2020-01-02T14:17:17+00:00

而且宦官由於地位卑微,且沒有生育能力,因此不會對皇權造成威脅,且宦官又是皇帝最為貼身的人,因此中國古代宦官弄權時有發生,但是最嚴重的時期當屬漢、唐、明三朝,但是三朝宦官專權各有不同。

宦官又稱太監,是中國古代專供皇帝、君主及其家族役使的官員。宦官在先秦和西漢時期並非全是閹人,自東漢開始,官宦則全為被閹割後失去性能力的人。宦官是封建君主專制下的必然產物,由於皇宮內妃嬪宮女眾多,而又需要男性體力勞動者,因此閹割後的太監成為皇帝的奴僕。而且宦官由於地位卑微,且沒有生育能力,因此不會對皇權造成威脅,且宦官又是皇帝最為貼身的人,因此中國古代宦官弄權時有發生,但是最嚴重的時期當屬漢、唐、明三朝,但是三朝宦官專權各有不同。


漢朝宦官專權產生的原因是東漢中後期,由於皇帝普遍短命,所以新登基的皇帝普遍年幼,因此太后以至於外戚掌握權力。當幼帝年齡漸長便不甘心於國舅家控制,而身邊能依賴的人只有宦官,因此需要藉助宦官們的力量剷除外戚。如漢和帝時期,和帝即位,年方10歲,由竇太后臨朝聽政。竇憲專權,開始外戚專權。92年和帝與宦官鄭眾定謀,迫使竇憲兄弟自殺,宦官因此得勢。

再如漢桓帝時,外戚梁氏(功臣梁統家族)專權,大將軍梁冀囂張跋扈。之前,漢質帝在群臣朝會時,盯著梁冀說:「這是專橫跋扈的將軍。」梁冀聽了,非常痛恨,就讓侍從把毒酒加到湯餅里毒死了質帝。擁立桓帝即位後,梁冀自恃有功,更加驕橫。桓帝對此十分不滿。但有質帝前車之鑑,桓帝不敢公然指責,就利用上廁所的時間與宦官唐衡、單超、左倌、徐璜和具瑗五人密謀誅殺梁氏,並用牙齒咬破單超手臂歃血為盟。單超等人帶桓帝詔令秘密出宮聯絡朝臣,調動兵馬,一舉誅滅梁氏。桓帝誅滅梁冀以後,宦官單超、左倌、徐璜、具瑗、唐衡5人因謀誅梁冀有功,被同日封侯,世稱「五侯」。單超任車騎將軍,位同三公。宦官專權由此一發不可收拾,最終壓垮了東漢王朝。

而唐朝宦官專權是最為嚴重的時期。安史之亂後藩鎮割據和宦官專權成為唐王朝兩大痼疾。涇原兵變時,朝中大臣作鳥獸散,只有宦官霍仙鳴、竇文場等人一路護送德宗逃至奉天。宦官的忠心讓德宗大為感動,一回到長安,德宗就任命竇文場為左神策護軍中尉、霍仙鳴為右神策護軍中尉,將護衛皇帝的重任交給了宦官。剛開始,宦官帶領下的神策軍多次出征打壓藩鎮,對維護皇權起到了一定作用。但是宦官執掌京城禁軍神策軍給皇權帶來了災難性的後果。唐朝中後期的皇帝多為宦官所擁立,逼宮弒帝屢有發生。唐文宗繼位後不甘心為宦官所制,與大臣李訓與鄭注密謀率領百官欣賞甘露時將宦官仇士良集團殺盡,可惜事跡敗露。仇士良劫持了文宗,並展開血性報復皇宮血流成河,被誅殺的大臣千餘人,朝堂為之一空。這一事件,史稱「甘露之變」。此後,仇士良視唐文宗如同傀儡。史稱「自是天下事皆決於北司,宰相行文書而已。宦官氣益盛,迫脅天子,下視宰相,陵暴朝士如草芥。」

明代宦官專權對皇權危害不大,可以理解為皇權的延伸,但是由於明朝高度中央集權,因此宦官專權對於全國影響很大,許多著名的太監都出自明朝。明朝立國之初,朱元璋鑒於前代宦官之禍,制鐵牌置於宮門,規定「內臣不得干預政事,預者斬。朱棣以後內閣制度逐漸形成,文官勢力不斷增強。明宣宗選擇教宦官讀書,並設置司禮監代行部分職權,如起草文書、加蓋印章等。明朝宦官雖然影響很大但是始終無法危及皇權,基本上屬於皇帝牽制文臣集團的工具,基本上皇帝一聲命令就可置宦官於死地。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