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書貴難」!書法創新難嗎

書法網 發佈 2020-01-02T14:19:55+00:00

徐悲鴻畫馬書法用筆「難」也者,是說這樣的形象創造之難,是說達到這樣的高境界之難,是說求得這種高韻、深情、堅質、浩氣之難。而其美也正在此。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對書法美的認識越來越深也越來越高,難度也越來越大,這也正是考驗書家「一味重複古人,模擬古人,沒有藝術創造」的意義。


文/一者


隨著信息化和行動網路的發展,電腦、手機等成為記錄信息的更高效的方式手段,日常書寫幾乎被替代,不客氣的說有些人可能一兩個月都不會寫一次字,作為書寫的書法存在越來越困難,只能作為純藝術形式存在。為了讓書法在新時代條件下有長足的發展,以更好地充實和豐富人們的精神文化生活,人們提出了「創新」的要求,也成為書法領域永遠的話題。


其實,自改革開放之後,書法藝術逐步進入了繁榮發展時期,近幾十年來,書法創新也得到長足的進步,創新了更多形式,如有的書家在書寫形式上創新,漢字的結構形式扭曲,歪斜等等,章法形式上過分誇大,還有脫離了漢字書寫,以書法的形式搞起水墨等等,還有甚至用針管代替毛筆,噴射書法,種種形式不一而足,但整體看還是不如人意,許多書法創新之作為總不能得到人們的肯定,根本間題在哪?

當書法從為了保存記錄信息的狀態而成為純藝術形式,這一變化將成為書法創新的焦點。就如同籃球和足球,籃球運動稱之為打籃球,只能用手,足球運動稱之為踢足球,必須用腳,雖然都是球類,但規則不一樣,這就是遊戲規則。書法也是一樣,要有規則。書法作為一門藝術,有其不可違反的鐵律,它必須是寫、字,它的藝術性、它的美,只在這鐵律的恪守中作有生命活力的形象創造。越過這條線,不恪守這一點,即使你自以為有大美,人們也不會認為這是書法藝術。


失之毫釐謬以千里,出發點錯了那就是南轅北轍。那些尋求創新的書家們,看看自己的出發點是否正確,是否守住了這條紅線?如果不是,只是自己追求是新的藝術形式,也不必強稱是「書法」,成為玩水墨罷了。書法就只能是,也必須是漢字書寫的藝術。


自古有書畫同源說,就有人提出「可以書入畫,也可以以畫入書」 乍一聽,有道理,仔細分析則不符合事實。中國畫尤其是大寫意,講究寫的成分,畫中的樹木枝杈,石分三面,都以書法的線條來表現。大寫意花鳥的更要求書法的書寫性,我們看齊白石畫,很多都是楷書、篆書的用筆,如果單單拎出來一個線條,就是書法的線條。再徐悲鴻筆下的馬亦如此,悲鴻畫馬的腿用的是篆書線條,馬的尾巴是飛白書,都是寫出來線條,充滿力量感,盡顯馬的倔強精神。書和畫都是點、線、面組成,反過來怎麼不能以畫入書呢?


由點、線筆畫組成一個完整的漢字,就有了筋骨須肉,具有了生命力,具有了精神氣格。「以書入畫」是為了讓繪畫形象更有表現力,更生動,更有審美效果;對書法來說,在不失文字基本筆畫形體的前提下,能有更生動、堅實,更具神、氣、骨、肉、血般的生命活力,因而更耐品賞的效果。而不是把字寫成畫,沒有筆畫、結體的漢字書寫,就能稱其為書法。

在我們一般人眼裡,書法就是兩個字:「寫」、「字」。 書法出現幾千年,誰還不知是「寫」、「字」?抽象畫可以存在,抽象書法作為一個藝術新品種存在,有什麼不可以?



書法作為漢民族特有的一種文化形態,一種藝術形式,它以「不是​之似」為審美效果,基於此還派生出兩個特有的審美詞彙:「意」、「韻」。缺少這種審美效果的書法,不是人們所珍愛的藝術。

蘇軾有「書貴難」之說:意思是克服了書法藝術創造中的各種難點,就是美的藝術。書法之美難點的克服上有兩點。

首先是以規範的漢文字、以書寫為手段創造出生動的、意味深厚、格調高雅的形象。二是在進行這種形象創造中,展現書者紮實的技能、功力、過人的見識修養和高尚的氣象格調。



「難」也者,是說這樣的形象創造之難,是說達到這樣的高境界之難,是說求得這種高韻、深情、堅質、浩氣之難。而其美也正在此。

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對書法美的認識越來越深也越來越高,難度也越來越大,這也正是考驗書家「一味重複古人,模擬古人,沒有藝術創造」的意義。要創新,首先路要正確,其次。要守規矩。總不能踢籃球,打足球。不守法度,不講規矩,信筆為體,信馬由韁,硬說創新,謬亦?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