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因為孫權做了這兩件事,使一個強大的吳國迅速走向了衰亡

凡哥說歷史 發佈 2020-01-02T14:55:16+00:00

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年少萬兜鍪,坐斷東南戰未休。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三國演義》是一部根據歷史改編而來的小說,裡面的故事基本上是符合史實的。

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年少萬兜鍪,坐斷東南戰未休。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

《三國演義》是一部根據歷史改編而來的小說,裡面的故事基本上是符合史實的。相信大家看完《三國演義》都會有一個疑惑,那就是東吳的大帝孫權,明明是一個明君,可是為什麼吳國最終會被進宮打敗,進而吞併呢?

孫權是三國時期吳國的國主,他從自己的父兄手中繼承了諾大的江東,自然會認真治國。在他統治期間,他任用賢能,勵精圖治,善於聽從他人的意見。可是還是沒有改變吳國被晉國打敗的命運,這是為什麼呢?

碧眼兒坐鎮江東

從三國演義中了解到孫權生來紫髯碧眼,目有精光,方頤大口,形貌奇偉異於常人。而且在《三國演義》里第二十九回 「小霸王怒斬于吉 碧眼兒坐領江東 」孫策在江東欲求大司馬之職,操不許,策欲代操。因向操告密而被殺的吳郡太守許貢三家箭策面,又用刀砍之……最終孫策怒斬于吉之後而亡。

然後孫權就從自己的哥哥孫策手中繼承了江東,並且聽從哥哥的一言「內事不決問張昭,外事不決問周瑜」。因為孫權從小就有勇而且有謀,特別有自己的想法。孫策相信自己的弟弟可以將江東建設好。孫策是一個為江東百姓考慮的人,不會為自己的私慾而傷害百姓。

而且,孫權剛剛做主江東,一定有很多人不服氣,即便哥哥孫策留給了自己張昭、周瑜兩位大臣,但是他仍然要建立自己統治的基礎。所以,他在初登大寶是一定要做出一些有成就的政績,給那些大臣們一個下馬威,畢竟連一個新官剛上任時都要燒三把火,何況是一國之主呢?

多次冊立太子,導致大權旁落

做了皇帝之後,自然就要立太子,孫權在登基的第一天,就將自己的長子孫登立為了太子。這個孫登很有才華,也確實是一個合格的候選人,他經常提出很多有用的建議,孫權採納之後也發現這些建議確實是正確的,於是就對他十分看重,準備將東吳的重任交到他的手上。

然而不幸的是,孫登在三十三歲的時候就去世了,就在他死前還在給孫權提建議,也是因為這樣,孫登死後,孫權十分傷心,以至於在以後很多年,只要提到孫登,孫權就會淚流不止。加上因為立新太子,孫權還將自己的兒子孫霸處死,最終選擇了年幼的孫亮為太子。

孫亮在被確立為太子時,只有7歲,登基時只有10歲。10歲,從現代的眼光來看,10歲的孩子什麼都不懂,可能連一件事情都做不好,更何況是管理一個國家呢。這就給了孫亮的母親機會,她帶領著她的外戚勢力強勢入主東吳。外戚干政,對任何一個朝代、任何一個國家來說,都是一個很大的危害。正是因為外戚和皇室的爭鬥劇烈使得吳國國力迅速衰退。

迷戀丹藥,想要長生不老

長生不老幾乎是每一個皇帝都夢寐以求的事情。不論明君還是昏君,都想長生,東吳大帝孫權也不例外。尤其是在自己最喜歡的兒子孫登去世之後,他的性情大變。這也更加堅定了孫權想要長生不老的想法。

孫權開始害怕生老病死,也開始尋找長生不老之術,甚至學著秦始皇出海尋仙,每一次動輒花費巨萬,加上還要對外作戰,這就導致東吳賦稅加重,百姓的負擔越來越沉重。國力也因此日漸衰退。

東吳後期統治黑暗,內憂外患

一方面,東吳最後一位君主孫皓,他暴虐治國,又好酒色,大興土木,從而民心喪盡,大臣人人自危,大臣們根本不敢闡述自己的想法,害怕因為得罪孫皓被殺。而且在東吳名將陸遜去世後,國內沒有統兵大將,軍隊訓練荒廢,士兵士氣低落,戰鬥力低下。

從另一方面來說,滅亡東吳的西晉繼承了曹魏比較好的基礎,從晉朝泰始五年起,晉武帝就籌劃剿滅吳國,於是一面改善內政,開發農業、積存糧食;一面優選將帥,造樓船,練水軍。而且晉朝還出現了特別盡職盡責的統軍將領——羊祜。他為了統一天下作了十分詳細的作戰計劃和觀察。

由此可以看出,成就大事業不僅要在開始之初勵精圖治,更要堅持下去。同時也要挑選好一位出色的繼承人。只有這樣才能使自己的事業經久不衰。今天的故事到此結束,如果有什麼疑問或不同的見解,歡迎在下方評論區中留言討論。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