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穴位觸診法、觀察法

青年中醫李鐸 發佈 2020-01-02T17:00:35+00:00

即歸入手太陰肺經,往往是呼吸道病變的反映;下肢內側後緣出現脫毛,就歸入足少陰腎經,提示泌尿生殖系統病變;上肢外側上緣或下緣出現丘疹、水泡或瘡癤,則分別歸入手陽明大腸經或手太陽小腸經,往往表明腸道病變,多見於腸道梗阻的患者。

經絡診察歸經是根據經絡具有診斷疾病的作用而確立的一種歸經方法。包括經絡望診、經穴切診兩種形式。

(一)經絡望診 

望診是中醫學四診之首。經絡望診歸經法主要是通過觀察皮部、絡脈在色澤、潤燥及組織形態等方面所表現出來的一系列病理變化來分析是屬於何經的病變。例如足太陽經筋為目上綱,上瞼屬足太陽,上瞼下垂病在足太陽;足陽明經筋為目下綱,下瞼屬足陽明,下瞼下垂病在足陽明;內眥病變歸屬手足太陽經脈,外眥病變歸屬手足少陽經脈。關於望眼中血絡,《靈樞·論疾診尺》有「赤脈從上下者,太陽病;從下上者,陽明病;從外走內者,少陽病」,也為望診歸經提供了依據。由於臟腑有病能夠通過經絡反映到體表的相應部位,出現種種特異的、可見的「經絡現象」,故可藉以診斷疾病

例如上肢內側前緣出現「紅線」(即皮下出血線)即歸入手太陰肺經,往往是呼吸道病變的反映;下肢內側後緣出現脫毛,就歸入足少陰腎經,提示泌尿生殖系統病變;上肢外側上緣或下緣出現丘疹、水泡或瘡癤,則分別歸入手陽明大腸經或手太陽小腸經,往往表明腸道病變,多見於腸道梗阻的患者。古代外科醫家常常按瘡瘍癰癤的發生部位歸經論治,不但可以提高治療效果,而且對判斷預後也有一定的參考價值。故宋·竇材《扁鵲心書》中曰:「昔人望而知病者,不過熟其經絡故也。」

(二)經穴觸診

經穴觸診,又稱「經穴按壓」「經穴切診」是根據內臟有病會通過經脈的傳導,在體表出現各種不同病理反應區或反應點的原理,在一定的經絡循行部位或有關腧穴上進行觸捫、按壓,尋找和體驗各種陽性反應,從而判斷病在何經。結合針灸臨床,可分為循經按壓和穴位按壓兩個方面。

①循經按壓:《靈樞·刺節真邪》曰:「用針者,必先察其經絡之實虛,切而循之,按而彈之,視其應動者,乃後取之而下之。」提出了一個循經按壓、尋找異常反應的問題。循經按壓的方法,一般用拇指指腹沿經脈路線輕輕滑動,進行爪切、捫按或用拇、食二指沿經輕輕撮捏,以探索肌膚淺層的異常反應對肌肉豐滿厚實部位稍用力,通過按壓、揉動以探索肌肉深層的異常變化。循經按壓所得的異常反應,可有循經疼痛(酸痛抽痛、壓痛)、敏感、麻木、寒涼、灼熱或腫塊、結節、條索狀反應物等。《素問·刺腰痛》所記「循之累累然」(結節狀物)痛如小錘居其中」(腫塊),《素問·骨空論》所記「堅痛如筋者」(條索狀物)均屬此類。不同性質的疾病,有著不同形式的陽性反應。陽性反應物在何經,即可判定為何經的病變,為循經取穴提供依據。

例如有單位結合《靈樞·經脈》所記足少陽膽經經絡證候,對39例膽囊炎、膽結石患者進行了循經按壓檢查,膽經分別在聽會、上關、頷厭、懸顱、懸厘、完骨、陽白、風池、肩井、完骨至肩井之間、淵液、輒筋、日月、京門、風市、膽囊穴、外丘、丘墟等18處出現壓痛;肝經分別在太沖、陰廉、章門、期門、股內中線正中等5處出現壓痛;背部分別在肝俞、膽俞出現壓痛;風市穴處出現明顯凹陷(2~3cm)者21例,出現硬結(1cm×0.5cm)者4例,出現凸起(1cm)者3例;膽囊穴處出現凹陷者4例,出現硬結者5例,出現凸起者2例。另以10例健康者做對照,結果均為陰性。而上述陽性反應點經針刺治療後相繼消失(安徽中醫學院針麻、經絡研究室「39例膽囊炎、膽石症治療前後經絡現象的觀察」,《經絡敏感人》,人民衛生出版社)。可見,循經按壓查找有關陽性反應,對於診斷相應疾病是具有重要臨床價值的。

②穴位按壓:《靈樞·百病始生》曰:「察其所痛,以知其應。」穴位按壓所得的異常反應,有壓痛、敏感、麻木、遲鈍、舒適或皮下組織隆起、結節、鬆軟、凹陷等。《素問·刺腰痛》所記「在郄中結絡如黍米」,就是穴處有結節出現的病理反應。上述種種病理反應,尤其在特定穴上體現最為明顯。例如腹募、背俞穴出現壓痛、過敏、遲鈍或有舒適感,常提示相應臟腑的病變,即可歸入相應經脈。中府穴壓痛,提示肺經的病變;巨闕、膻中穴過敏或遲鈍,可判為心經、心包經的病變;腎俞穴下按之空軟表明腎和腎經虛弱;膀胱俞穴下有結節、隆起,多為膀胱經病變,可見於膀胱結石;三陰交穴壓痛,病變在足三陰經,多見於月經不調、痛經等婦科疾患;陽陵泉穴下出現條索狀物,可提示肝、膽二經的病變;闌尾炎患者常在足三里與上巨虛之間的闌尾穴處有壓痛,病歸手足陽明經。

有人通過全面而系統的觀察和研究,總結出了一整套腧穴按壓診斷疾病(包括腫瘤)的經驗(蓋國才《中國穴位診斷學》,學苑出版社)。把能指示發病部位的穴稱作「定位穴」,這部分輸穴以俞募穴居多;而把能表示疾病性質的穴稱為「定性穴」。認為反映人體一般情況的定性穴有膻中、氣海、乳根、關元、厥陰俞、膽俞等。膻中反映性格:如果壓痛反應在(++)以內,表示性格內向,(++)以上為性格外向且性急、善怒;氣海穴用於輔助膻中穴,反映氣機;乳根穴以左側壓痛為陽性體徵,反映心理活動與精神情緒的變化:(+)表示多愁善感,(++)示情緒容易激動、喜哭,(+++)示患有神經症;關元穴反映體質的強弱:穴處肌張力強,表示元氣充足、體質好,肌張力低下則元氣不足體質差,肌張力中等為體質一般;厥陰俞壓痛在(++)以上時,表明心神不寧、睡眠多夢;膽俞壓痛以右側為主,(++)以上示膽量小、易驚、睡眠常做噩夢。反映比較特殊的定性穴主要有天樞、潰瘍點(背部第12胸椎棘突下旁開5寸)、陽陵泉、溫溜、肝炎點(內踝尖直上1.5寸)、結核穴(大椎旁開3.5寸)、膈俞、百蟲窩(血海穴上1寸)、足臨泣、水分穴等。天樞穴壓痛反應(++)為腸炎,(+++)為痢疾,(++++)為腸傷寒;潰瘍點以右側壓痛反應為主,提示潰瘍疾病;陽陵泉壓痛反映消化道出血;溫溜壓痛反映消化道穿孔;肝炎點壓痛在(+++)以上反映肝功能異常;結核穴壓痛反映結核病;膈俞穴壓痛反映血液病;百蟲窩壓痛反映寄生蟲病;足臨泣壓痛提示體內有結石;水分穴壓痛在(++)以內提示炎症,(+++)以上表示體腔內有積液。穴位按壓診斷癌腫,是經穴診斷在臨床上更高層次的應用和深化。新內郄和新大郄是兩個診斷腫瘤的定性穴。新內郄(大腿後面,承扶穴與委中穴連線中點內下5分)明顯壓痛提示體內有良性腫瘤;新大郄(新內郄外側1寸)明顯壓痛提示體內有惡性腫瘤;新內郄和新大郄二穴均有明顯壓痛,提示「交界瘤」或良性腫瘤惡性變。

另外,從穴位的反應中,還可以觀察到以下情況:穴位壓痛以酸脹為主多為氣滯;刺痛為血瘀;穴下肉墊是腫瘤形成的標誌;穴下結節是腫瘤中期;硬性結節見於腫瘤晚期。通過臨床觀察,新大郄對29例食道癌、30例子宮癌的壓診陽性率均為100%,對28例肺癌的壓診陽性率為27例(99%)。欲求穴位按壓的最後明確診斷,必須將定性穴與定位穴的壓診結合起來進行綜合分析。例如定位穴中脘明顯反應,表明病變在胃,如果水分穴、左承滿也有反應,即可診斷為「胃炎」;左承滿和右潰瘍點有反應,則可診斷為「胃潰瘍」;結核穴、肺俞穴有明顯反應,可診斷為肺結核;足臨泣、膽俞、膽囊穴有明顯壓痛,提示膽結石;新內郄、肝俞明顯壓痛反應是肝囊腫;新大郄、肝俞明顯壓痛反應為肝癌;新內郄、足臨泣和肩井穴均有明顯壓痛,可診斷為乳腺增生;而新大郄、足臨泣和肩井穴均有明顯反應,則應診斷為乳腺癌;新內郄、血海、膈俞明顯壓痛可視為血管瘤;新大郄、血海、膈俞明顯壓痛則應診斷為白血病(血癌)。通過對臨床2085例35種疾病的定性、定位穴壓診,與西醫診斷符合率為61.5%~100%,平均為96.64%;對腫瘤的診斷符合率高達98%以上。雙盲試診861例11種疾病,診斷符合率為583例(68.29%)。

感謝大家的耐心閱讀,歡迎留言分享,一起討論中醫藥文化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