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級大國壓制秦國數百年,它的轟然倒塌,是秦一統天下的開端

螻蟻知天命 發佈 2020-01-02T18:00:05+00:00

歷史總是耐人尋味,當秦始皇的先祖正在積極改革,大力發展秦國經濟的時候,與它相臨的超級大國晉國正在悄悄地進行分化。

歷史總是耐人尋味,當秦始皇的先祖正在積極改革,大力發展秦國經濟的時候,與它相臨的超級大國晉國正在悄悄地進行分化。公元前403年,曾經稱霸中原數年之久的晉國,分裂成為了韓、趙、魏三國,史稱「三家分晉」。「三家分晉」在歷史上具有非同尋常的意義,它被看作是由春秋時期進入戰國時期的標誌性事件。

就在晉國衰落之際,秦國已經慢慢成為一個諸侯大國。這一衰一盛,為後來秦始皇統一六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那麼統一的晉國對秦國究竟有多大危險?

春秋時期,主要有四個大國,分別是晉國、楚國、齊國、秦國,這四個大國幾乎主宰著整個天下。而秦國東出函谷關,第一個面對的就是晉國。公元前645年,秦國發兵攻晉,在韓原(今山西河津、萬榮間)擊敗晉軍,俘虜了晉國國君晉惠公,迫其以太子為質,並割河西八城予秦,致秦國疆域擴展至黃河西岸。

晉惠公死時,秦穆公接晉公子重耳來秦,準備助其與懷公爭位以控制晉國。重耳投其所好,表示擁護穆公東進中原稱霸,如能助其返國為君,當使晉以秦封國之位追隨秦後。穆公大喜,於是派兵護送重耳回國為君,即晉文公。

晉文公才智出眾,爭霸雄心較穆公有過之而無不及,哪肯真正奉秦國為霸主。當周王出現權力危機向秦、晉求援時,晉文公堅決拒絕秦軍參與勤王,高舉尊王旗幟獨自出兵平定了王子帶之亂。為此獲得了南進中原的另一戰略要地--南陽,並在中原諸侯中提高了威望。

晉文公死後,秦國乘晉國新喪之機,於次年派遣大軍遠程奔襲鄭國。鄭國是中原各國中位置適中且農業、商業經濟均較發達的國家,為大國爭奪之焦點。不論晉、楚或秦,欲稱霸中原必先控制鄭國。

偷襲的秦軍因途遇鄭商人弦高犒師,以為鄭已有防備,於是撤軍。而晉國大將先軫為挫敗秦東進中原之戰略企圖,他率軍在崤山(今河南陝縣東)設伏,全殲偷襲鄭國的秦軍。崤山之戰,秦國舉國震驚。為報崤山之仇,秦穆公親自統帥攻晉,渡過黃河,攻占王官(今山西聞喜南)。晉軍為避免決戰,堅守城池,拒不出戰。秦軍遂轉由茅津渡河,進至崤山,"發喪哭之三日"。

公元前615年,秦國再次出兵攻打晉國,圖謀中原。秦軍連續攻占羈馬(今山西永濟南)及瑕(今河南靈寶西),企圖奪取桃林、崤山,控制東進中原的戰略走廊,但均被晉軍擊退。而晉國在戰後立即增加駐瑕兵力,並在桃林建築城塞,以加強對該地區的控制與防守能力。由於晉更加牢固地控制了桃林與崤山等戰略要地,又有號召諸侯的威望及實力,能聯合多國軍隊與秦作戰,所以秦軍始終被阻於關中,無法將勢力伸入中原。

作為超級大國的晉國為了完成"秦、狄、齊"三強服晉的部署,於公元前578年,派兵前往周都王城,與齊、宋、衛、魯、鄭、曹、邾、滕八國國君所率軍隊會師,籌劃攻秦國事宜。這是一次「聯合國軍」對秦國的戰爭。多國聯軍歷數了秦國罪狀,指責秦國勾結約白狄圖霸中原,隨後,晉厲公率諸侯聯軍西進攻秦,秦國出兵迎擊。

多國聯軍的兵力約十二萬人,而秦國兵力約五六萬人,雙方實力懸殊,且晉國以有道伐無道,秦國戰敗實屬咎由自取,晉及諸侯聯軍渡過涇河追擊到侯麗(今陝西省禮泉縣境內),然後回師。

晉國此次率領聯合國軍對秦國的一番猛烈打擊,使得秦國數世不振,從此不再對晉國西部構成威脅。一個統一而強大的晉國,始終是秦國的心頭大患。而超級大國晉國的轟然倒塌,使得秦國迎來了百年難得的機遇,秦國由此可以肆無忌憚地兵出函谷關,不斷地侵吞三晉的土地,一統天下。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