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針灸的這些穴位,你知道多少?

當代名醫大家 發佈 2020-01-02T18:09:23+00:00

1.列缺穴——專治落枕、偏頭痛列缺最早見於《黃帝內經·靈樞·經脈篇》,為手太陰肺經的絡穴,八脈交會穴之一,通任脈。


1.列缺穴——專治落枕、偏頭痛

列缺最早見於《黃帝內經·靈樞·經脈篇》,為手太陰肺經的絡穴,八脈交會穴之一,通任脈。有宣肺散邪、通調經脈之功。

頭項尋列缺就是這麼說的。

適用人群:頭部、頸部經常出現病痛的人。

主要功效:可迅速緩解頸椎突發性疼痛;主治落枕、偏頭痛、口歪眼斜、對感冒、哮喘、咳嗽、牙痛等有輔助療效。

在人體上,列缺穴就是我們修復頭部疾病的工具。《黃帝內經》里記載,列缺穴主要治療偏頭疼、頭疼、落枕等疾病。

《針灸大成》中有一首膾灸人口的四總穴歌,其中一句為:"頭項尋列缺。"就是說脖子往上的病都可以用這穴位來治療和調節。

列,指陳列、裂開;缺,指缺口、空隙。八脈交會穴之一,通任脈,有宣肺散邪、通調經脈之功,它是手太陰肺經的絡穴。

列缺穴很好找,在橈骨芭突上方,腕橫紋上1.5寸。取穴時兩手虎**叉,當食指尖所到凹陷處,便是該穴。

用列缺穴的手法主要是彈撥。彈撥的手法是在穴位或部位做橫向推搓揉動,使肌肉、筋腱來回移動,以有酸脹等感覺為佳。平時感到脖子不適,發現脖子僵硬疼痛,就可以撥動列缺穴,不適感就會迅速減輕。

按摩列缺穴時,雙手宜輕握拳,拳心向上,輕放桌上,然後如法或按或掐或揉。按摩時該穴會有酸脹或疼痛感,以酸脹感為好。

2.後溪穴——統治頸肩腰椎病

後溪最早見於《黃帝內經·靈樞·本輸篇》,為手太陽小腸經的腧穴,又為八脈交會之一,通於督脈小腸經。有舒經利竅、寧神之功。

適用人群:經常面對電腦的人們;小孩;上班族;家庭主婦。

主要功效:可預防駝背、頸椎、腰部、腿部疼痛,也有保護視力、緩解疲勞、補精益氣的功效。

針灸是比較專業的治病手段,如果大家只作養生保健時則只需用按揉後溪穴的方法就可以,一般按揉幾分鐘後就可振奮全身的陽氣,身體就會像熊熊燃燒的火爐一樣,暖徹心扉。點揉此穴,對小腸經有熱、腿疼有很好的治療功效。

後溪穴怎麼找呢?把手握成拳,在第5指關節後的遠側掌橫紋頭赤白肉際處即是(即把手握拳,掌指關節後橫紋的盡頭就是該穴)。

如果你坐在電腦面前,可以把雙手後溪穴的這個部位放在桌子沿上,用腕關節帶動雙手,輕鬆地來回滾動,即可達到刺激效果。

在滾動當中,它會有一種輕微的酸痛。這個動作不需要有意識地去做,每天只用抽出三五分鐘的時間來,隨手動一下,這個簡單的治頸肩腰椎病的方法,我把它叫做滾揉後溪穴。堅持下來則對頸椎、腰椎確實有著非常好的療效,對保護視力也很好。

3.支正穴:安神定志,清熱解表,通經活絡

支正。支,樹之分支也。正,氣血運行的道路正也。該穴名意指小腸經氣血大部分循小腸經本經流行。本穴物質由養老穴提供,但因養老穴的陽氣大部分上走天部,小腸經本穴處的氣血物質處於空虛之狀,因此經穴外部的氣血匯入本虛循小腸經而行,氣血運行的通道為小腸正經,故名。

手太陽絡穴。絡,聯絡也。因本穴氣血為空虛之狀,與小腸經相表里的心經之氣隨之匯入本穴,本穴有聯絡小腸經與心經氣血的作用,故為手太陽絡穴。

取穴位置

在前臂背面尺側,陽穀穴與小海穴的連線上,腕背橫紋上5寸。

穴位解剖

在尺骨背面,尺側腕伸肌的尺側緣;布有骨間背側動、靜脈;布有前臂內側皮神經分支。

功能主治

功能:安神定志,清熱解表,通經活絡。

主治:1.頭痛,項強,肘臂酸痛;2. 熱病;

3. 癲狂;4. 疣證。

穴位配伍

配神門主治癲狂; 配曲池、外關治療肘臂疼痛。  

刺灸法 直刺或斜刺0.5~0.8寸。

臨床運用

治療神經性頭痛、疥瘡、神經衰弱、精神病等。

4.公孫穴——擺平痛經及脾胃疾患的第一溫陽大穴

公孫最早見於《黃帝內經·靈樞》經脈篇,為足太陰脾經的絡穴,別走陽明。八脈交會穴之一,通於沖脈。有健脾益胃、通調沖脈、消除痞疾之功。

適用人群:有痛經的女性,經常有不明腹痛、心痛、胃痛、胸痛的人。

主要功效:可緩解痛經症狀,對胃痛、嘔吐、腹痛、腹瀉、痢疾等胃腸病症有輔助功效。

我們都是炎黃子孫,但很少有人知道黃帝叫什麼。《史記》記載,黃帝複姓公孫,名軒轅。此穴以黃帝的姓為名,正是取帝王居中央而統治四方之意。

公孫穴是脾經的絡穴,與沖脈相通。脾主土,在人體的正中央,主運化水谷精微,輸布全身,是人的後天之本,諳合統御之道。

公孫是脾經的絡穴,入屬脾臟,聯絡胃腑,又和位於胸腹部的沖脈直接相通,所以它有兼治脾胃和胸腹部各種疾患的作用。沖脈有"五臟六腑之海"之稱,《靈樞經》說,沖脈乃"十二經之海",是人體的"血海"。

痛經是婦科發病率很高的一個病種,這種病大多為後天不良的飲食和著裝習慣造成的。現在很多時尚女孩穿衣服只講究漂亮,衣服多緊身短小,更有的露臍露背,很不注意保暖。

有很多有痛經經歷的女孩都知道,痛經目前沒有什麼好的辦法治療,只能靠吃一些止痛藥來緩解。不僅不能根治病痛,還會對人體的生殖系統造成損害。如果在年輕的時候得不到很好的調養,那麼很有可能對懷孕生子帶來一個很大的隱患。

位置:公孫穴在人的足內側緣,第一跖骨基底的前下方。或於第一跖骨基底前下緣,赤白肉際處取穴,距太白穴後1寸。或在第一跖骨基底之前內側下緣凹陷中,赤白肉際處取穴。

使用公孫穴時,可以使用灸法,用艾條熏灸此穴,每次15分鐘左右,也能溫補脾陽。灸的時候有個竅門,叫雀啄灸。皮膚感覺有點發燙,馬上拿開,然後再接著熏灸。反覆進行,猶如小鳥啄食,可以很好地保護皮膚。

公孫穴堪稱我們腳下的第一溫陽大穴,只此一個小小的穴位,就免去了以往我們需要去醫院吃藥打針之苦。平時只要我們對公孫穴多多關注,必定能養足自己的後天之本.

支正穴,經穴名。出《靈樞.經脈》。屬手太陽小腸經。手太陽之絡穴。小腸經氣血在此大部分循小腸經本經運行。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