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一次性成長,究竟該自由放養,還是為其規劃方向?

見學國際 發佈 2020-01-02T18:42:28+00:00

文/陪你去看世界的最近,看到一位媽媽的朋友圈:「我太南了,尊重孩子的天性,卻被家人指責是慣著孩子。管教孩子的出格,他們又說我太過嚴厲?怎麼做都是錯......」教育,是所有為人父母者共同面臨的世紀難題。

最近,看到一位媽媽的朋友圈:「我太南了,尊重孩子的天性,卻被家人指責是慣著孩子。管教孩子的出格,他們又說我太過嚴厲?怎麼做都是錯......」

教育,是所有為人父母者共同面臨的世紀難題。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我們總會不知不覺陷入莫名的焦慮:孩子睡太晚,擔心他的身體和學習;孩子玩遊戲,擔心他的視力和心理;孩子青春期,性情大變,束手無策......

你是哪類父母?

在教育孩子的方式上,中國家長們大體分為這樣幾個派系:

1)盲目跟風派

「孩子小升初了,班上的大部分同學都在學編程、學托福,考雅思......我們就也跟著學了,其實我們也不知道該不該學,學了有什麼好處。」

@初夏の雨

2)淡然佛教派

「我們家孩子從小就學英語,口語還不錯,以後按部就班走國內升學路線,還是出國留學?現在我們也沒考慮那麼清楚,到時候再做決定吧!」

@姓大名爺

3)雞娃焦慮派

「家裡人合計著打算把娃送去美國讀高中,一個人出國,又擔心孩子不適應,想在初二的時候申請,不知道來不來得及。害怕托福成績不夠,我們家娃在做最後衝刺,不知道接下來的兩個月時間裡能不能把托福分數提到100以上......」

@嗜妳成命

4)目光長遠派

「從孩子出生那一刻起,我們就為孩子擬定了一攬子計劃,牙牙學語的階段開始學習英語,培養興趣,小升初階段,強化語言能力,學習專業知識,抽空讓他出國遊學開闊眼界,順便為以後留學趟個路~當然,一切都是以孩子的興趣為前提......」

@圈子不同別硬融

你是屬於哪一派呢?

父母之愛子,為之計深遠,家長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在孩子的前進道路上,為孩子輕描一個草圖,讓孩子自己去填充潤色,顯得何其重要!

前不久,網絡上瘋傳的一段「我愛學習,學習使我媽快樂;我媽快樂,全家快樂」的口號讓人笑瘋了,雖是玩笑,但卻引人深思,父母的用心良苦,最後究竟換來的是什麼?

我們無時無刻不在擔心,擔心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恨不能希望孩子提早學完小學甚至初中的課程,把別的孩子甩出十八條街。

中、高考教育政策的絲絲風吹草動,關係到孩子的未來前途,更牽動著每一個家長的神經。

據教育局的數據顯示,2019年高考報名人數突破1000萬,再加上招生計劃變化、試題難度增加等因素「暗暗作祟」,不難想像,我們的孩子面臨的競爭會更加激烈,想要擠進名校,更是難上加難。

千軍萬馬過獨木橋,這句話不再是高考的專用口號,因為,差距早在中小學階段就已經徐徐拉開。作為父母,我們不自覺地擔憂起孩子所面臨的學習壓力和身心負擔。

怎樣的教育才算好的教育?我們希望孩子成為一個怎樣的人?如何培養一個健康、優秀的孩子?又如何讓我們的孩子不被日新月異的社會所淘汰?......這些問題,貫穿孩子的整個成長過程,值得引起每一個家長的重視。

最好的成長,是給孩子裝上一雙翅膀。

美國常春藤盟校之一的哈佛大學曾做過這樣一個有趣的跟蹤調查,調查對象是一群出身、智力、學歷都比較接近的年輕人,剖析他們對於人生的規劃情況。

調查結果顯示:27%的人沒有理想,生活沒有目標;60%的人有些想法,但目標比較模糊;10%的人有目標,並且制定了短期的規劃;3%的人有明確的理想,並制定了清晰的長期規劃。

25年後,這群人的生活境遇大相逕庭:那27%的人,成了社會最底層的人,生活不太如意,失業,被救濟......那60%的人,大都生活在社會中下層,能穩定生活,但平平無奇。

那10%的人,不斷地實現短期目標,大部分成為了社會的中產——醫生、律師、工程師、高級主管等。

只有那3%的人,堅持著自己的人生規劃,朝著目標不懈努力,最後成為了眾人羨慕的成功人士,或海歸博士,或行業領袖,或社會精英。

由此可見,是否有著長遠且清晰的目標規劃對一個人的一生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

誠然,也有不少人並不太喜歡「規劃」這個字眼,他們認為孩子的童年,應該是快樂的。但是,教育路上,永遠不要指望孩子能真正「自覺」。

對於心智尚不成熟、自律意識較欠缺的孩子來說,玩遊戲是快樂的,無管束是快樂的,沒壓力是快樂的。

明智的父母會選擇給孩子一雙翅膀,這雙翅膀不代表自由放養,而是為孩子的前進道路指引更清晰的方向。

孩子的未來,藏在父母的格局裡。

父母就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就是孩子最初的課堂。在火爆螢屏的最強大腦——《燃燒吧,大腦》節目中,13歲的小男孩凡正陽(凡寶寶)同場比拼985和211的高校生。

令人瞠目結舌的是,這個00後小朋友,憑藉強大的邏輯思維,淘汰各路高手,一路開掛晉級,就連在場的清華高材生都驚訝感慨:「他才是別人家的孩子。」

作為小學生,他身上所體現出的知識儲備、反應速度、邏輯能力、科學素養、想像力、創造力,與他從小在父親的建議和引導下學習編程的經歷有很大的關聯。

編程是美國、英國、日本等國家正在大力推崇的21世紀新型人才的一項必備技能。

在美國,近1200萬孩子正在學習電腦編程。編程的本質,是解決思考和邏輯問題,鍛鍊大腦開發和思維能力。

凡爸爸鼓勵孩子學習編程,為凡寶寶的成長規劃了一條以興趣為導向的光明之路,凡正陽從小就特別喜歡琢磨各種智力遊戲,父親也經常陪同凡正陽一起學習、玩腦力遊戲,擅長物理的凡爸爸還會和兒子探討物理難題。

凡寶寶曾在媒體的追問下拒絕「學霸」標籤,還直言自己與普通中學生共有的煩惱:「物理事在太難了」、「作業永遠做不完」、「我的記憶力太差了」……

源於真正的熱愛,才能夠讓凡寶寶從自發走向自覺!

在爸爸的引導下,凡正陽很愛動腦筋,不僅學習成績好,生活中,還喜歡研究一些購物促銷方式,順利破解商家的各種玩法。

13歲的凡正陽就讀於北京大學附屬中學初一,他從小學四年級起,頻繁參加數學比賽,基本都能獲得一等獎二等獎,堪稱「智二代」。

看到凡寶寶的成功,不少父母們化身」檸檬精「酸起來:我家娃與「凡寶寶」的距離,那得隔了多少個凡爸爸呀!

在一次採訪中,凡爸爸(凡正寬)被問及教育孩子的「秘訣」,他透漏,自己最大的付出是「陪伴」,言傳身教的引導,他經常陪同兒子一起學習、下棋、玩腦力遊戲,無形中激發出了兒子的內在天賦,挖掘出了孩子人生髮展的「寶藏」。

你在孩子身上偷的懶,會成為無法彌補的遺憾。

所謂規劃,不是強制和獨斷專行,不是將孩子塞到了一個模子裡面,按照既定的要求揠苗助長,而是把孩子內心的熱愛慢慢地激發和引導出來。提前為孩子多想一小步,孩子以後就能邁進一大步。

首先,規劃要挖掘孩子的特長與興趣。

規劃不是讓孩子全盤聽從父母的安排,達成父母的心愿,打著「一切為了孩子」的名義去操縱孩子的人生。

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他們都有自己最擅長的領域,父母要耐心的多觀察,去了解孩子真實的興趣所在。

多鼓勵孩子嘗試和學習更多自己感興趣的知識,比如外語、音樂、繪畫、舞蹈、編程等,孩子可以慢慢從中體會到自己真正喜歡和擅長的事物。

可以讓孩子多去接觸不同類型的書籍,培養閱讀的習慣和能力,通過閱讀去窺探這個豐富多彩的世界。 其次,規劃要考慮孩子在各成長階段的能力。

成年人的世界實屬不易,為生活四處奔忙,不少家長把孩子送到學校,總會寒暄一句「我們家孩子就全都拜託老師了」,言外之意是把老師當成孩子學習、生活等各方面的「大管家」,自己卻當「甩手掌柜」。

為人父母,無論工作再忙也要抽出時間參與孩子的成長。 了解孩子在不同階段的發展特點是十分有必要的。在不同的階段給予孩子理解和信任,並且適當地為他們提供一些好的規劃建議,這是每一位家長都需要修煉的能力。

並不是所有的孩子都適合清華、北大、麻省、哈佛這樣的名校目標,不切實際的目標只會讓孩子喪失信心,最後也就失去了規劃的意義。

所以,一定要幫助孩子制定適合的,通過努力能夠得著的有成就感和價值感的目標規劃。

教育沒有好壞,不分對錯,只有是否合適!我們是第一次做父母,他們也是第一次做兒女,合適的教育是不斷摸索和磨合的結果。

為人父母,要學會做孩子的「參謀長」,而不是蠻橫的「決策者」。

孩子的成長只有一次!為孩子擴展視野,構建思維,塑造優勢,提升能力,培養品格,做好規劃,才能步步為營。讓孩子在人生的每一個關鍵時刻能擁有更多選擇,為他們的未來增添更多的可能。

『見學國際』每天為你分享:

游留學趨勢、游留學分享,游留學乾貨、海外生活,海外見聞,海外教育,期待你的關注。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