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皇帝他在位不到一年,為何能獲得歷史極高評價?

今朝歡樂 發佈 2020-01-02T19:04:53+00:00

史書評價朱高熾,並非僅僅是從他即位的那段時間來尋找依據,他即位之前的事跡,同樣值得稱道。明仁宗朱高熾於1424年9月即位,僅僅在1425年5月便病重去世,在位時間還不到一年。

史書評價朱高熾,並非僅僅是從他即位的那段時間來尋找依據,他即位之前的事跡,同樣值得稱道。

那麼,為什麼朱高熾在位時間還不到一年,就能獲得歷史的一致好評呢?

明仁宗朱高熾於1424年9月即位,僅僅在1425年5月便病重去世,在位時間還不到一年。不過,雖然朱高熾在位時間很短,但他在歷史上的評價卻普遍較高。廟號「仁宗」,就是一個非常好的證明。


朱高熾是朱棣的長子,他天性沉穩,喜學少言。雖然他的沉穩品質深受祖父朱元璋喜愛,他也因此早早被欽定為燕王世子,但朱棣事實上卻並不喜歡這個兒子。

由於朱高熾從小喜靜厭動,他漸漸變成了一個胖子。而且這個胖還不是一般的胖,他甚至需要兩個內侍攙扶,才能夠行動。對於一生推崇武力並且長相俊朗的朱棣來說,這樣一個行動不便的胖兒子,顯然並沒有遺傳他的良好基因。相對來說,他更加喜歡各方面都與自己相似的二兒子朱高煦。

後來朱棣起兵靖難,英勇神武的朱高煦也跟著一起上了疆場,而肥胖的朱高熾由於行動不便,則只能留在家裡。

在戰場上,朱棣多次陷入險境,而朱高煦總會在關鍵時刻趕來救援。這不禁讓朱棣大為感慨,鼓勵朱高煦說:「勉之,世子多疾。」



事實上,朱棣之所以說這樣的話,除了激勵朱高煦賣力殺敵立功之外,同樣也表明了,他的確更加看好朱高煦。

不過,雖然朱高熾並沒有外出打仗,他在家裡也並不是一無是處。在靖難之役中,留在家裡的朱高熾,就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就在朱高熾鎮守北平期間,建文帝大將李景隆率領50萬大軍攻打北平。而且,建文帝還專門送了一封秘密文書給朱高熾,想以封王來引誘朱高熾投降。

儘管當時朱高熾只有一萬兵力,但他卻連看都沒看,就直接把建文帝的文書轉送給了朱棣。並且朱高熾在堅守北平期間,積極聽取城中老兵的意見,以多種方式與李景隆鬥智鬥勇,最終李景隆被迫撤軍。朱高熾也因此創造了萬人守城的奇蹟。

朱高熾成功堅守北平,對於整個靖難之役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可以說,朱棣能夠成功登基建元永樂,朱高熾實在是功不可沒。

朱棣即位後,朝堂上下開始商議立儲的問題。由於堅守北平立下大功,朱棣也開始漸漸重視起了朱高熾的才能。在經過深思熟慮之後,朱棣最終將朱高熾立為皇太子。

然而朱高煦在爭奪太子失敗後,卻始終心有不甘。為了能打倒朱高熾,朱高煦多次進讒,誣告太子失德。在後來朱高熾監國期間,朱高煦又誹謗他未能完成皇命。

儘管朱高煦在誣告太子一事上十分來勁,但朱高熾卻從來沒有怨恨在心。後來,朱高煦被查出幹了不少違法亂紀的事情,朱棣大發雷霆,準備將他貶為庶人。朱高熾在這時候不計前嫌,站出來為朱高煦求情,朱高煦才逃過一劫。

朱高熾登基之後,他不僅沒有大力報復幾個心懷不軌的兄弟,而且還主動給他們進爵封王。

在手足相殘頻頻發生的古代皇室,朱高熾以德報怨的做法,也確實是仁義之至了。

朱高熾在位期間,大力推行儒家思想,不僅褒獎忠孝之人,而且任人唯賢,尤其鼓勵百官進諫。這就使得當時的朝堂開放清明,官員樂於提出建議,而朱高熾也會積極聽取眾人的諫言。

除此之外,朱高熾還廢除了永樂年間的一些嚴苛政策。對建文帝的舊臣,朱高熾也進行了赦免和冤案平反。

永樂一朝用兵頻繁,百姓終日不得安寧。朱高熾即位後,大力發展生產,注重以農為本,停止了大規模的用兵,使得百姓得到了休養生息的時間。為明朝的第一個盛世復興「仁宣之治」,開了一個很好的頭。

這樣的朱高熾,就算他在位的時間非常短,他已經在歷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他能得到極好的肯定,也是順理成章的。

(參考資料:《明史紀事本末》《明史》)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