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際拍攝操作時,光圈大小如何設置,這5點對你一定很實用

拍客張光林 發佈 2020-01-02T19:52:28+00:00

其規律就是,鏡頭焦距越短,景深越大,反之,焦距越長,景深會越小;同等光圈設置下,拍攝距離越小,景深越小,反之,拍攝距離越大,畫面景深會越大。

我們平常拍攝時,一般都是運用光圈大小的控制,完成景深的達成;不同的光圈大小、景深的大小可以實現不同的畫面意境,以表達畫面主題。光圈是手段,景深是目標。

通常來說,大的景深可以表達畫面的深度,加大縱深感;小的景深可以更加集中和突出主體;就像整個畫面的表達元素是有限的一樣,景深大了,變成了平均照顧和表現;景深小了,變成了更加集中和限制,讓讀者的視線和注意力更加注重於主體部分的視覺感受。

主題相對集中的畫面拍攝時,人們都會運用光圈優先模式,其實就是這個道理。

究竟是運用大光圈還是小光圈,這個選擇需要由創作條件和創作意向來決定。

第一、題材決定光圈大小需求。

不少人是拿起相機就拍攝,也有人面對場景時會思考之後再決定如何拍攝和創作,這個過程就包括了使用什麼速度、什麼光圈和什麼感光度來配比。

完成一個拍攝思路設計,通常最先考慮的就是光圈大小。

比如,大場景拍攝,特別是風光題材拍攝時,需要有很大的景深,這就需要使用較小、很小的光圈。

比如,人像、花卉、動物等等對象拍攝時,一般不需要很大的景深,就會使用較大的光圈。

比如,多人、很多人合影拍攝時,就會選擇中等的光圈,以保證「大家」、「全體」和前後都清晰,等等。

第二、條件決定光圈大小選擇。

選擇了場景和確定了題材之後,拍攝的條件就只能由現場條件來決定,不一定是設想的那麼完美。

比如,拍攝劇場和舞台,除了專業舞台、專業燈光師的操作之外,一般的舞台和劇場的光線條件就會大打折扣。光線的的失衡和不足,必然會提出使用較大光圈的拍攝要求,一般情況下都需要較大的光圈,不可能像平時拍攝風光片那樣,小到只有10(指數值)以上,只能在鏡頭最大光圈附近來選擇。

比如,昏暗的街景,弱光的場景等等,只能選擇較大的光圈進行,畢竟,拍到、拍成才是王道。

比如,夜景的拍攝,一般選擇較小光圈進行,但是,也不能肆意妄為,當夜色逐漸加深的時候,你也只能適當放大一些光圈,在「拍成」與「拍好」之間採取必要的「讓步」和平衡。

第三、讀者影響光圈大小運用。

人們常會運用大光圈虛化背景,以實現主體突出或掩飾背景的目標,但是,對於有些讀者來說,他們其實對此等畫面並不欣賞,甚至說成是「有的地方拍得不清楚」,對於這些,你其實也沒有更好的辦法,有的時候,比如你給他「定製」的拍攝,你也只好委曲求全投其所好;完全是搞成「陽春白雪」必然招致和者寡少,走到這種尷尬境地,只能是自討沒趣。

第四、後期優化光圈視覺效果。

有的時候,前期拍攝的效果,如果認為背景還不夠虛化,可以在後期時候適當做些修正。比如,可以動用選區手段,將主體部分選中,而對於主體之外的部分,適當做些虛化,但是,需要注意邊緣過渡的掌控,這個可以運用選區容差的調節來控制,而且,幅度不能過大。

第五、大光圈運用的一些誤區。

我們自己的拍攝體會是,在光圈、速度和感光度三者之間,使用光圈儘量大、速度儘量慢、感光度儘量低的原則進行,以求得在創意目標實現的前提下,獲得儘量優質的畫質。特別是對於光圈大小的運用,往往有一些誤解,認為光圈大小了,景深就一定會很小很小,其實不然。

我們有必要知道,在同等的光圈設置下,畫面景深的大小,還與鏡頭焦距、拍攝距離直接相關。其規律就是,鏡頭焦距越短,景深越大,反之,焦距越長,景深會越小;同等光圈設置下,拍攝距離越小,景深越小,反之,拍攝距離越大,畫面景深會越大。這個規律必須了解,並在拍攝中靈活運用。


簡括一下的話,一般風光片小光圈,合影中光圈,人像(單人或幾人)大光圈;光線好小光圈,光線差大光圈;特殊場景機動掌握。這些運用,還與個人的拍攝習慣和拍攝風格相關聯。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