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熱=感染?=抗生素治療?「科學退熱」的正確打開方式

楊玉亞藥師 發佈 2020-01-02T20:30:19+00:00

2016年版《中國 0 至 5 歲兒童病因不明急性發熱診斷和處理若干問題循證指南》指出:肛溫 ≥ 39.0℃,或因發熱出現了不舒適和情緒低落的發熱兒童,推薦口服對乙醯氨基酚或布洛芬退熱。

發熱是臨床十分常見的症狀,不要看一個小小的發熱,有時背後會隱藏著令人意想不到的病因。因此臨床處理髮熱時一方面評估是否需要考慮積極退熱處理,另一方面需要積極地尋找病因,只有病因找到了,糾正導致發熱的病因才能徹底地解讀發熱這個症狀。

什麼是發熱?

正常成人體溫維持在 37℃ 左右,晝夜波動範圍 ≤ 1℃。當進行劇烈運動或處於月經前期或經歷心理性應激時會出現生理性的體溫升高,這不是我們今天要討論的重點。我們通常所說的發熱,是指當機體在致熱原作用下或各種原因引起體溫調節中樞功能障礙時,體溫升高超出正常範圍。

發熱都有害嗎?

首先有了發熱千萬不要過於緊張,很多時候的發熱能幫助機體促進白細胞向感染局部遊走和包裹病灶、增強某些免疫細胞的功能,提高機體的防禦能力。我們需要注意的是防止出現長時間的高熱,因為其會導致身體脫水、機體內環境紊亂、組織缺氧或者器官損傷等嚴重後果。

發熱=感染?=抗生素治療?

感染是引起發熱的最主要原因,但不是唯一原因。臨床上還會出現一些非感染因素導致的發熱,如無菌性炎症,腫瘤相關性發熱,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所以,當考慮是感染導致的發熱,就需要積極使用抗生素嗎?答案是NO!抗生素只有對敏感的細菌感染才有效哦。這句話的前提有兩點:1)細菌感染,病毒、真菌等使用抗生素都無效;2)要敏感的細菌感染,這就是說選擇的抗生素種類也很有講究,不能隨便亂用。

發熱時該怎麼處理呢?

2016 年版《中國 0 至 5 歲兒童病因不明急性發熱診斷和處理若干問題循證指南》指出:肛溫 ≥ 39.0℃(口溫 38.5℃,腋溫 38.2℃),或因發熱出現了不舒適和情緒低落的發熱兒童,推薦口服對乙醯氨基酚或布洛芬退熱。

敲黑板:對乙醯氨基酚或布洛芬不是交替使用,更不是聯合使用,而是選擇其一單獨使用。前者適用於3個月以上,10-15mg/kg/次,每4小時1次,24小時內最多5次;後者適用於6個月以上,5-10 mg/kg/次,每6小時1次,24小時內最多4次。

2017 年版《發熱待查診治專家共識》指出:對於體溫 ≤ 39℃ 的發熱,建議維持水、電解質平衡而無需處理髮熱。

值得再次強調的是,39℃或38.5℃不是需要使用退熱藥的絕對溫度,我們更多的需要關注生病時的整體舒適性和危重疾病的合併症狀。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