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室黃瓜栽培,怎樣識別與防治黃瓜霜霉病?

鄉村小二哥 發佈 2020-01-02T20:51:34+00:00

但是大棚種植必須要多學習知識,農作物也會發生很多的疾病,比如種植黃瓜時就會發生黃瓜的霜霉病,黃瓜疫病,灰霉病,白粉病,蔓枯病,炭疽病,細菌性病害等等,還可能會遇到黃瓜缺鎂,缺鐵,缺鈣,缺鉀等症狀,因此種植大棚蔬菜時,一定要多多學習,尤其是年輕人,更應該懂得知識致富。

現在大家買到的黃瓜,比如我們北方,都是在溫室里種植的黃瓜,隨著大棚設施的不斷改進,比如我們地里的鋼管固架組裝式無柱大棚,安裝方便,透光性強,價格低廉,深受廣大農戶的喜愛,也是農村剩餘勞動力或者說務工返鄉農民回家創業的好項目。畢竟大棚蔬菜的經濟效益是要遠遠高於露天蔬菜的。

但是大棚種植必須要多學習知識,農作物也會發生很多的疾病,比如種植黃瓜時就會發生黃瓜的霜霉病,黃瓜疫病,灰霉病,白粉病,蔓枯病,炭疽病,細菌性病害等等,還可能會遇到黃瓜缺鎂,缺鐵,缺鈣,缺鉀等症狀,因此種植大棚蔬菜時,一定要多多學習,尤其是年輕人,更應該懂得知識致富。


今天我們就聊一聊,怎樣識別與防治黃瓜的霜霉病?當然,我覺得應該重在防護,要預防為主,因為我想作為消費者,更看重的是健康,如果買到的黃瓜長的非常的漂亮,但卻是全部用藥水來養的,這樣的黃瓜吃到身體里對於健康肯定是沒有好處的,因此,綠色種植更加重要。

黃瓜霜霉病,俗稱跑馬乾,干葉子,苗期成株都可受害,主要危害葉片和莖,卷鬚及花梗受害較少,幼苗期發病,子葉正面發生不規則的褐綠黃褐色斑點,病斑直徑0.2到0.5厘米,潮濕時斑病背面產生灰褐色霉狀物,嚴重時子葉變黃乾枯。

成株發病,多從溫室前沿開始發病,發病株先是中下部葉片反面出現水漬狀,淡綠色小斑點,正面不顯,後病斑逐漸擴大,正面顯露病斑變黃褐色,受葉脈限制,病斑呈多角形。在潮濕條件下,病斑背面出現紫褐色或灰褐色稀疏霉層,嚴重時病斑連成一片,葉片乾枯。


黃瓜霜霉病是由鞭毛菌亞門,假霜霉屬真菌侵害引起,該病菌的孢子囊靠氣流和雨水傳播在溫室中,人們的生產活動是霜霉病的主要傳播源。所以說,如果大家到了別人家的大棚菜地里,不要輕易去採摘,因為你進去一次,果農很可能就會打一次藥。

黃瓜霜霉病最適宜發病溫度為16到24度,低於10度或高於28度,較難發病,低於5度或者高於30度,基本不發病,適宜的發病濕度為85%以上,特別在葉片有水膜時,最容易侵染髮病,濕度低於70%,病菌孢子難以發芽侵染,低於60%,病菌孢子不能產生。也就是說這個病一般會發生在春季,我家裡的黃瓜常常在這個時候成熟,這個時候大棚的黃瓜地里有很多的蝴蝶,孩子們來到我家黃瓜地里總是喜歡捉蝴蝶,不過也成了黃瓜霜黴菌的傳染源。


我們來講一講如何進行生態防護和化學防治。

✍1,調控好溫室內的溫度,濕度要利用溫室封閉的特點,創造一個高溫,低濕的生態環境條件,控制霜霉病的發生與發展,也就是說,黃瓜種植的大棚不怕熱,但是不能太濕了。

溫室內夜間空氣相對濕度多高於90%,因此早上要隨即開啟通風口,進行通風排濕,降低室內濕度,因為早上的氣溫比較低,我們可以利用早上較低的溫度進行控制病害發展,上午九點以後溫度加速上升,這時我們要關閉通風口,使室內的溫度快速升高,以高溫降低室內空氣濕度和控制該病發展,下午三點以後要打開通風口進行排濕,這裡強調了一個大棚的通風口,其實就像農村的那種煙囪一樣,到了晚上十點前後還要進行一次,降低室內空氣濕度,使環境條件不利於黃瓜霜霉病孢子囊的形成和萌發侵染,從這一點我們也可以看出大棚種植很辛苦,有時候真的要不耐其煩。


而如果黃瓜霜霉病已經發生並蔓延,可進行高溫滅菌處理,下面我們可以說一種方法,在晴天的清晨,通風澆水,落秧使黃瓜瓜秧生長點同處於高度80厘米左右,上午10時,關閉風口,封閉室溫進行提溫,當然按這種方法,適用於高溫季節,使溫度達到42到44度時,維持兩個小時後,逐漸通風,緩慢降溫到30度,這是一種比較徹底的殺滅黃瓜霜霉病菌與孢子囊。

✍2,注意及時噴藥保護和防治,注意每次灌水之前必須事先細緻噴洒防病藥液,保護植株不受病菌浸染,平時在發病以前每10到15天噴洒一次銅高尚600倍液,或1:0.7:240到200倍波爾多液,當然,農藥化肥使用濃度和使用量要根據農作物的種類或品種生長時期以及產地生態環境條件的差異而有一定的變化,我這裡也說的是一個參考。

再強調一下,噴藥一定要在晴天進行,要細緻周密,操作時要開啟風口,促進藥液加速蒸發乾燥,提高防治效果,對於黃瓜的灰霉病防治措施也可以做參考,儘管它們是兩種不同的病害!

種植大棚黃瓜時,出現問題以後不要慌,雖然種植大棚的成本很大,但是只要長期細心的學習,積累,相信一定會有所收穫的!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