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職 · 文化 | 傳統文化——竹刻

海報新聞客戶端 發佈 2020-01-02T21:38:36+00:00

「凡雲氣、夕陽、炊煙,皆就竹皮之色為之。妙造自然,不類刻畫。」由於他們藝術修養極高,工韻語,善繪畫、書法、篆刻等,在竹刻時用刀如運筆,生動有力,人物及動物神態親切自然。

「凡雲氣、夕陽、炊煙,

皆就竹皮之色為之。

妙造自然,不類刻畫。」

自古以來人們就喜歡雕飾器物。大約在2000多年以前的春秋戰國時期,人們便普遍使用竹製的用具了,但竹刻開始形成專門的藝術則是明代中期。竹與松、梅被稱為「歲寒三友」,歷來深受人們的喜愛。詩人寫竹,畫家畫竹,藝人刻竹,平凡而普通的竹給予一種超然的美。因此,竹刻藝術品數百年來一直是中國人嗜喜之物。

竹雕大體分兩類:一類為竹面雕:如香筒、筆筒。臂擱、扇骨等;一類為立體圓雕:即竹根雕。雕刻作品多為人物鳥獸等立體形象之物。我國的竹資源極為豐富,盛產竹子的江南嘉定和金陵,是明清時期竹刻藝術的兩大中心。嘉定派以朱鶴、朱纓、朱稚征祖孫三代為代表。由於他們藝術修養極高,工韻語,善繪畫、書法、篆刻等,在竹刻時用刀如運筆,生動有力,人物及動物神態親切自然。在朱氏三世的努力下,「嘉定派」成為當時全國竹刻藝術最大的流派。

竹子天生擁有平淡、清氣、樸實的特徵,其虛心勁節、彎而不屈的品質,歷來受到世人特別是文人的喜愛。人們將竹比喻為君子。宋代蘇東坡有「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之句,體現了文人在日常生活中對竹子所具品格的嚮往與追求。這一嚮往與追求,伴隨著竹刻藝術創始與發展的整個過程。

傳統的竹刻藝術,

它所承載著的,

是文化人的理想、追求。

一枝修長的竹子,

虛懷若谷,堅韌不拔,

在文人心目中是最崇高的。

不是我們主導世界而是世界告訴我們,

該如何繼續人生,

就像這竹刻一樣……

策劃:宋朋原

內容來源:中國傳統文化網

編校:陳夢竹

監製:馬 超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