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歲男子無法彎腰像個「木頭人」,深圳醫院用3D列印導板技術成功救治

南方plus客戶端 發佈 2020-01-02T21:44:23+00:00

吃飯喝水、更衣如廁,對很多人而言是再稀疏平常不過的日常動作,但是對35歲的潮汕男子陳梁來說,卻異常艱難。

吃飯喝水、更衣如廁,對很多人而言是再稀疏平常不過的日常動作,但是對35歲的潮汕男子陳梁來說,卻異常艱難。他無法低頭彎腰,打開雙腿,連走路,也只能像軸一樣扭動身體,就跟「木頭人」一樣。

折磨了他10多年的病,叫強直性脊柱炎,把他髖關節和股骨頭融合成一塊骨頭,導致他的兩側的髖部僵硬,不能彎腰下蹲,連地下的一瓶礦泉水也沒法撿起來。

近日,在華中科技大學協和深圳醫院(南山醫院),武漢協和醫院骨科專家王晶教授帶領協和深圳醫院骨科團隊成功幫陳梁換了一副人工髖關節,術後一天就能重新伸直的雙腿,下地行走了。而手術的成功得益於一大「神器」——3D列印導板技術,不僅1:1再現了患者的髖關節,還精準定製了手術方案。

2020年1月2日,經過一周的康復治療,陳梁順利出院了,他和家人還給骨科送上了錦旗,感謝醫護人員對他無私的救治。

「木頭人」的生活令他生不如死

陳梁是汕尾陸豐人,9歲開始,他的腰背部開始出現疼痛,在當地醫院久治未愈。2006年,腰和頸背部疼痛厲害,有時整夜整夜都睡不著覺,父母帶著他去廣州醫院治療,被確診為「強直性脊柱炎」。當時,醫生建議他做手術,但由於家裡經濟困難,父母帶著他回了老家服藥治療,他也因此輟學了。

然而,藥物治療的效果並不理想,陳梁兩側的髖部越來越痛,僵硬得不能低頭彎腰、抬頭仰望,也不能坐直和平躺。尤其是近幾年來,他的髖關節完全無法活動了,只能躺在床上,過著「木頭人」的生活,讓他生不如死。家裡經濟條件差,也無法帶他外出求醫治療。

今年,定居深圳的一位陸豐愛心企業家陳宏華知道了他情況後,向他伸出了援手,決定資助他進行手術治療,並把他推薦給了協和深圳醫院脊柱外科主任易偉宏。

原來,20多年前,自從易偉宏幫陳宏華成功做了骨科手術後,他就成了協和深圳醫院忠實的「粉絲」,每年都會推薦幾位骨科疾病的患者來醫院治療。

「神器」助複雜手術簡單化

被強直性脊柱炎折磨了10多年的陳梁是不幸的,但是他又很幸運,不僅有愛心老鄉伸出了援手,還遇到了改變他命運的幾位「貴人」。

陳梁來到協和深圳醫院後,易偉宏接待了他,初步檢查了他的身體,發現要手術治療有難度。於是,他找上了正好在骨科駐點工作的武漢協和醫院骨關節專家王晶教授。王晶教授在股骨頭壞死的保髖治療,強直性脊柱炎等所致的複雜髖膝關節畸形外科手術治療上有較深造詣,每年完大量的複雜髖膝關節手術。

耐心問診,詳細查體後,王晶教授給陳梁的診斷是「強直性脊柱炎」和「雙髖骨性融合」。「他兩側的髖關節和股骨頭已完全融合成了一塊骨頭,關節間隙消失了,所以髖關節完全不能活動,導致他不能彎腰,連更衣如廁這樣簡單的日常動作都做不了。」王晶教授說。

要重建陳梁的髖關節功能,人工全髖關節置換術(THA)是首選方案。

然而, 要做手術,又談何容易?

「陳梁的這種融合髖是初次THA手術最困難的病變,其手術風險大併發症多,對手術團隊及配套要求極高,國內僅有為數不多的幾家醫院常規開展。」王晶教授說。

陳梁手術的困難之處就在於要截骨。因為他的髖關節和股骨頭長在一起,要把融合在一起的骨頭截斷,截骨的位置和方向必須非常精準,而手術附近有非常重要的骨性結構以及神經血管穿行,如坐骨神經,股動脈等,稍有不慎就會傷及神經和大血管,出現無法挽回的後果。

不過,對於王晶教授來說,這個困難只是小兒科。因為藉助3D列印導板技術這一「神器」,可以大幅降低該類手術風險,而在武漢協和醫院,王晶教授團隊每年完成50-80例此類手術,已經「駕輕就熟」了。

在人工髖關節置換手術中,3D列印導板技術又有何優勢呢?

「截骨手術非常複雜,過去主要憑藉醫生的經驗,有了3D列印導板技術後,複雜手術就簡單化了,節省了手術時間,減少出血量,提高了手術安全性。」王晶教授說。而且3D列印導板不增加手術步驟,不受體位影響,導板在設計時就將所有的手術信息集中在了導板上,術中可以明確指示解剖位置並實現精準導航,真正做到「指哪打哪」。

4小時成功換髖

手術前,採集了陳梁的髖關節CT影像學信息後,王晶教授與其在武漢的團隊成員一起,利用3D列印導板技術,1:1列印了陳梁的髖關節模型和金屬導板。通過實體模型直觀、精確的展示,手術團隊人員不僅為患者制定了精準的手術方案,還測量了各類解剖學參數並進行了術前手術演練,以保證手術的成功。

「我們把所有的手術數據全部集中到金屬導板上,在哪個位置截骨、從哪個方向截?只要把導板放入截骨位置,醫生就能進行精準的操作。」王晶教授說。

有了金屬導板和術前演練,手術事半功倍。2019年12月25日,王晶教授帶領協和深圳醫院骨科團隊為陳梁實施了醫院首例3D列印導板下的人工全髖關節置換手術。手術開始,通過暴露手術視野,王晶教授將預先準備好的3D列印導板置於病灶附近,精準的定位截骨的位置、方向和深度。

整個手術行雲流水,僅僅耗費4小時就成功置換了雙側髖關節。術後24小時,陳梁就能在輔助器械的幫助下自行下床活動,重新伸直下肢。

1月2日上午,在病房裡,陳梁藉助輔助器械慢慢地走來走去,他一邊走一邊抬起腿,非常高興和激動,「太高興了,躺了多年後,我終於可以正常行走了,腿也可以抬起來了,這些都是以前不敢想像的。等完全康復了後,我就要到處去走走和看看。」據悉,再進行2-3個月的功能康復訓練,他就能像正常人一樣行走和生活了。

在出院前,陳梁和家人還給骨科送來了一面印有「一十六載苦難言,彎腰駝背步履艱,涕零感恩協南人,手到病除保平安」的錦旗,以表達他們對醫生精心治療、護士細心護理的感謝之情。

【見習記者】姚淑慧

【記者】向雨航

【作者】 姚淑慧;向雨航

【來源】 健康情報局南方號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