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大事者,需要樂觀:曹操的樂觀主義精神,值得學習

歷史都付笑談中 發佈 2020-01-02T22:36:32+00:00

《三國演義》第十二回,曹操和呂布在濮陽大戰,陳宮設下詐降計,誘曹操進城,然後四面放火,燒的曹操戰馬倒地,手臂鬚髮,全都被燒傷,差點陷在城中出不來。這把火燒得眾將心有餘悸,曹操卻仰面大笑:「誤中匹夫之計,吾必當報之!」第五十回,周瑜火燒赤壁,曹操慘敗,八十三萬大軍毀於一旦。

《三國演義》第十二回,曹操和呂布在濮陽大戰,陳宮設下詐降計,誘曹操進城,然後四面放火,燒的曹操戰馬倒地,手臂鬚髮,全都被燒傷,差點陷在城中出不來。這把火燒得眾將心有餘悸,曹操卻仰面大笑:「誤中匹夫之計,吾必當報之!」

第五十回,周瑜火燒赤壁,曹操慘敗,八十三萬大軍毀於一旦。撤退途中,兵馬狼狽,曹操卻開啟了嘲諷模式,「吾不笑別人,單笑周瑜無謀,諸葛亮少智」,「吾笑諸葛亮、周瑜畢竟智謀不足」……每笑一次,就被啪啪打臉,但仍然樂此不疲,最後在華容道差點陷入絕境。

從這兩個場景中,能看出來什麼?

與其說曹操看不起人,喜歡打腫臉充胖子,我更願稱曹操是一位樂觀主義者。

曹操是傑出的軍事家,但是,漢末三國是個神仙打架的年代,有能耐的多了,即使是曹操,也是打了無數敗仗,甚至無數次游離於生死邊緣。然而,在這種情況下,曹操「破黃巾、擒呂布、滅袁術、收袁紹,深入塞北,直抵遼東」,取得如此驕人的成績,我認為,和曹操的積極樂觀態度是分不開的。

這種看似沒心沒肺的樂觀,究竟給曹操帶來了什麼呢?

1、迅速走出失敗陰影


打了敗仗,特別是慘敗,會讓人心情跌落谷底,需要一段時間才能緩過來。

有甚者,像袁紹這樣,被自己的愚蠢氣的嘔血,直接就緩不過來了。

在這一點上,袁紹比曹操真是差了太多,說實話,郭嘉的十勝十敗論,扯了那麼多,我認為都不如這一條管用。如果袁紹能及時走出失敗陰影,多活十年,鹿死誰手,猶未可知。

呂布,有勇無謀之輩,卻陰了曹操一把。說實話,如果是戰陣廝殺,那被呂布擊敗沒啥說的,但是濮陽之戰,竟然是被呂布用計打敗的,你曹操自詡謀略無雙,這下丟臉不?換了別人,估計得把臉埋到褲襠里。

但曹操一點都不生氣,只是「誤中」了小計,智者千慮,必有一失嘛!在你詐降計的基礎上,我反手繼續用計,詐稱自己被燒死,反過來再埋伏呂布一次,扭轉了劣勢,這叫一山更比一山高。

2、鼓舞人心


身為人君,一言一行,哪怕是一個表情,都會對下屬的心理產生影響。即使自己內心慌得一筆,也不能表現出來,要不然,曹操幹嘛那麼看中劉備,喜怒不形於色,這天生就是當大領導的料!

赤壁之戰前,曹操集團一直很順利,上上下下都有驕敵情緒,這一戰以強敵弱,敗得這麼慘,這對士氣的打擊太大了。曹操必須想辦法提起士氣,否則,恐怕還沒等撤回去,這群人就一鬨而散了。

在這種情況下,曹操通過嘲諷對手,展現自己樂觀的一面,感染部下,一直堅持到安全地帶,才放聲大哭,釋放自己壓抑了一路的情緒。

一個領導者,要在關鍵時刻凝聚人心,絕境是最彰顯領導力的時刻,曹操的這顆大心臟真是了不起。

3、目光長遠


正所謂:謀劃大局,不計一時得失。

保持樂觀的態度,相信自己能笑到最後,所以不會讓暫時的勝負干擾自己的長遠謀劃,不會因為一場敗仗懷疑自己。

曹操對陣西涼雛虎馬超時,打了多少場敗仗?正所謂「割須棄袍於潼關,奪船避箭於渭水」,在這之前,連長安都丟了,被勇悍的西涼兵打得懷疑人生了。

然而,在這麼劣勢的情況下,每次聽到馬超添了援軍,曹操都開心,諸將都摸不著頭腦,莫不是敗仗吃得太多,給打傻了?其實曹操正在下一盤很大的棋,沒人能看懂,眼前這些敗仗都不算什麼,等馬超各路人馬到齊,一個離間計,一勞永逸。

等仗打完了,這仗到底怎麼贏的?除了賈詡,剩下的全是一頭霧水,跟著曹操躺贏了……

結語

所以說,我們在佩服曹操的雄才大略的同時,更要學習其樂觀精神。如果沉迷於失敗中無法自拔,那就真的一直墮落下去了,即使翻盤機會送上門都抓不住。樂觀是成大事者的必備品質,是實現遠大目標的不竭動力。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