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三丰的經歷很傳奇,金庸為何不讓他當主角?因為寫了就會有漏洞

蠢哥哥聊歷史 發佈 2020-01-02T22:53:16+00:00

金庸筆下傳閱度最高的作品莫過於「射鵰三部曲」,即是《射鵰英雄傳》、《神鵰俠侶》以及《倚天屠龍記》,這三部作品都有相對獨立的主線故事,卻在細節和背景設定上卻又是緊密相連的,再加上金庸的作品都融入了真實的歷史背景設定,連在一起讀三部宛如史詩一般,讀者也跟隨郭靖、楊過、張無忌領略了幾代

金庸筆下傳閱度最高的作品莫過於「射鵰三部曲」,即是《射鵰英雄傳》、《神鵰俠侶》以及《倚天屠龍記》,這三部作品都有相對獨立的主線故事,卻在細節和背景設定上卻又是緊密相連的,再加上金庸的作品都融入了真實的歷史背景設定,連在一起讀三部宛如史詩一般,讀者也跟隨郭靖、楊過、張無忌領略了幾代人的愛恨情仇,不過多數人應該也發現了一個問題,雖說這三部作品統稱「射鵰三部曲」,但其中也是存在著年代斷層的。


(張三丰劇照)

在《神鵰俠侶》故事結束到《倚天屠龍記》正篇故事開始就有著近百年的空白,這段時間完全是可以單獨拿出來再創作一段史詩級的故事的,更何況金庸還在《神鵰俠侶》之末特意寫了張君寶(張三丰)這個角色登場,在《倚天屠龍記》之初也是以張君寶和郭襄的視角來講述故事,為何金老不順著他們的故事繼續創作一部作品呢?張三丰的傳奇經歷難道配不上一個「主角」的頭銜?答案其實很簡單,寫了也不會太精彩,而且還可能會留下漏洞。

咱們先來看看金庸描述過的關於張三丰的經歷吧,首先是《神鵰俠侶》之末,他跟隨覺遠禪師一同登場,覺遠禪師是在無意間練就了《九陽真經》的一部分,而張三丰也順帶著一起學了一些,而在與尹克西和瀟湘子的對決中,楊過又傳授給了他三招,而且還與郭襄小妹子有了一些微妙的感情,原著道:「郭襄一斜眼,見張君寶頭上傷口兀自汨汨流血,於是取出手帕,替他包紮,想到楊過便會偕小龍女離去,此後不知是否再能得見,心中酸痛,雙目淚水瑩然。張君寶見人人都神色溫和,獨有這位美麗可親的小姊姊卻傷心眼紅,不明所以,可不敢相問,本來要稱謝的話也說不出口了。」

(楊過劇照)

從這段描述來看,郭襄和張三丰疑似是要續寫新一段的傳奇了,不是嗎?事實上在《倚天屠龍記》開篇之時也的確是以他們二人為主來講故事,郭襄闖少林引出何足道挑戰少林,繼而由張三丰打走何足道,卻因偷學武功被少林責罰,覺遠帶著兩人逃跑,過程中又傳了一部分《九陽神功》,接著兩人分道揚鑣,再後來的故事就是一筆帶過了,時間一晃數十年,再登場時張三丰已成一代宗師,難道一晃而過的這數十年不精彩?照理說金庸完全可以圍繞郭襄和張三丰來寫這段時期的故事,不是嗎?他想隱藏什麼?

就如前文所述,金庸的作品都有設定歷史背景,而他之所以不以張三丰為主角來敘述故事的原因只能怪張三丰「生不逢時」吧,《神鵰俠侶》之末的大宋王朝基本已經是奄奄一息,蒙古鐵騎占領中原已經成了遲早的事,楊過擊殺蒙哥只不過是為大宋緩了一口氣而已,而《倚天屠龍記》中張無忌登場之時已經是到了元末之時,說到這裡,多數人已經明白為何金庸不寫這段故事了。

(郭襄劇照)

張三丰活躍的這段時期對應的就是蒙古大軍入主中原的時期,此時對於武林人士來說有什麼可爭的呢?中原武林人士自然都是宋朝的子民,大宋都要亡了,難不成他們還要繼續小家子氣的門派之爭?就算要寫中原群雄對抗蒙古大軍,那又有何意義?一方面是《神鵰俠侶》中已經寫過一次類似情節,二是蒙古鐵騎入主中原是歷史事實,金庸不會為了武俠的故事去篡改事實,郭靖尚且不能成功守衛襄陽,再創出一幫高手又能如何?所以這段時間基本是沒啥可寫的。

(蒙古鐵騎劇照)

而另一個問題就在寫出來的話反而會造成更多的漏洞,眾所周知《倚天屠龍記》中趙敏是用各種計謀將中原門派耍得團團轉,若不是張無忌的出現,中原正道門派基本就要被他們一網打盡了,那麼問題來了,大元氣數將盡之時尚且如此,他們鼎盛時期的那幾十年怎麼沒把這些武林人士給一鍋端了?顯然這就出現了劇情漏洞,要解釋就需要編各種荒唐的理由,不是嗎?

所以就算張三丰的故事再精彩,金庸也的確是沒法細寫,所以跳過這段故事寫《倚天屠龍記》反而是一種聰明的做法。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