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他,要讀他的日記」

中華書局 發佈 2020-01-03T00:36:58+00:00

《容庚北平日記》收錄了容庚日記手稿共16本,1925—1946年記於北平,先生南歸後一直保存在身邊,歷數次浩劫而完好無損。《容庚北平日記》容庚著 夏和順 整理簡體橫排32開 精裝978710113855998.00元

《容庚北平日記》收錄了容庚日記手稿共16本,1925—1946年記於北平(今北京),先生南歸後一直保存在身邊,歷數次浩劫而完好無損。1983年3月6日,先生去世後,日記手稿由其女公子容珊等保存,2015年8月後轉由先生長孫容國濂保存。容庚日記本為私人紀事,所記多為生活、讀書、學術研究、交往及購藏書籍、書畫、銅器等行狀。但作為現代學術大家,容庚日記同時具有極高的學術價值及史料價值,徵得先生哲嗣容瑤及女公子容璞、容珊等人,長孫容國濂等人同意後,整理編注,予以出版,留芬後世,嘉惠學林。
容庚先生是著名的古文字學家、文物收藏家。他的一生沉潛學術,成就突出,貢獻巨大,為人耿直率真,磊落有氣節風骨。他此前僅是中學畢業,那麼他是如何成為著名學者的?事實上,他在文化古都北平生活期間(1922—1946)所記的日記(《容庚北平日記》),正好可以解答我們的疑問。另外,他的劃時代巨著《金文編》《商周彝器通考》(此書廣告為容先生自擬,見1941年4月8日日記)是怎樣撰作的,在這本《日記》中也有非常具體的記載,這為我們了解容先生的治學和著述提供了第一手的直接材料。

容庚先生與夫人徐度偉女士(攝於20世紀40年代)。

此標題乃借董橋先生寫卡夫卡文章中語。近讀訖《容庚北平日記》(夏和順整理,俞國林、白愛虎責編,中華書局2019年5月版),感觸良多。日記有寫給別人看的(為出版而寫),也有寫給自己看的(為備忘而寫)。容庚日記屬於後者。這部《日記》為容庚1925—1946年間在北平(今北京)期間所記,是民國時期大學教授研究、教學、生活、交遊的一個真實而生動的文本。我們從中可以看到一個中學生是怎樣成長為學術大師、成為古文字學研究領域的標杆式人物的。

容庚日記手稿書影

容庚(1894—1983)先生,本名肇庚,字希白,號頌齋,廣東東莞人,著名古文字學家、考古學家、收藏家與書法篆刻家。一生出版專著30餘種,其成名作《金文編》《金文續編》與代表作《商周彝器通考》(皆被學界奉為圭臬)便是在北平完成的。《日記》為我們了解容庚的治學和著述提供了第一手材料。胡適曾認為其日記將來可補官書之闕,竊謂容庚此書當可補學術史之闕。

從中學生到大學教授

容庚生於清末莞城一個書香家庭,得四舅文字學家鄧爾雅指點,從而走上治古文字學之路。高中畢業後,容庚在東莞中學謀到一份教職——授高中生文字學。但不久校方認為他一介高中生而教高中,荒唐而不合情理,故每周只給他排4個課時,遠遠低於其他老師。容氏不服,為了獲取更高學歷,於1922年5月與三弟容肇祖(著名歷史學家、民俗學家)負笈北上。當年6月到京後經人介紹,容氏帶著《金文編》初稿,前往天津拜見羅振玉。羅氏看後大加讚賞,即寫信向北京大學馬衡推薦,信中有「容庚新從廣東來,治古金文,可造就也」之語,容庚因此得入北大研究所國學門,以中學學歷破格直接攻讀研究生。

1926年容氏研究生畢業,於7月被燕京大學聘為教授(月薪200元),出任《燕京學報》首任主編(繼任者為史學巨擘顧頡剛),併兼任故宮博物院古物鑑定委員會委員。1941年12月因燕京大學被關閉,遂於翌年4月就任偽「北京大學」教授。容氏在北平寓居24年(1922年6月—1946年2月)之久,這部日記對我們了解這位傳奇學者一生頗具意義。

我看《容庚北平日記》特別留意容氏在正業之外的愛好和行止,竊以為這些恰恰是他最終能成為一代學術大師的重要條件。愛因斯坦說過,「人的差異在於業餘時間」。《日記》的內容可歸納為三個方面:一是留連於琉璃廠各店鋪,二是交遊,三是消遣玩耍(看電影、篆刻等)。這種較為閒散自在的生活(不必填寫各種表格)正是民國時期教授的常態,這或許也是那時名家輩出的一個重要原因。

容庚作為在讀研究生,一介寒士,開始逛琉璃廠以購買書籍為主。如1925年1月6日記,「購景宋本《中興間氣集》一冊,價一角五分」。入職燕京大學後,收入漸豐,始購買青銅器等古器物。在1928年4月28日日記有云:「余向不入古玩鋪之門,以囊中羞澀,愛而不能得,徒系人思也。」 從此他成為各古玩店的常客。如1929年2月18日,「早往逛琉璃廠古玩店。購戈一、豆蓋一、鏡一、敦一,價一百五十元;壺蓋一,十元。蓋經火厄之周器也,自謂相賞於牝牡驪黃之外者。又購銅洗一,十四元;銅鼎一,七十元,腹外有刻字二,而估人不知乃戰國器。」1931年5月24日,「購宋鏡一,價三元;明器八,價四元,於晉雅齋,欠四元未付。」

容庚舊藏欒書缶,現藏中國國家博物館

「生財有大道,成名有捷徑」,這是容庚收藏古器物的經驗之談。因財力有限,他收藏靠的是眼力及有「商業頭腦」。《日記》中多有同一件藏品低價買入,高價賣出的記載。如1928年4月28日購的「昜兒鼎,價五十元」;到1929年3月23日「售與商錫永,得價一百六十元」。這算得是以藏養藏了。

以文會友 一天要訪三五人

「君子以文會友,以友輔仁」。容庚交遊非常廣泛,日記里記載他會友聚餐之事相當頻繁,平均算下來每周二三次。與他交往的師友後學,我統計了每頁腳註所列小傳中有生卒年者便有541人。容庚記日記堪稱惜墨如金,常有與某某某某「劇談盡日」「作盡日談」「作竟日之談」「作竟夕之談」「談甚快」等字樣,談了些什麼卻沒有一字的記載。如1945年9月2日「啟功、張瑾來,留飯。觀畫竟日」,所觀何畫也無一字評價。

日記里有很多「訪」與「來」字。「來」就不說了。他一天「訪」三五人也很常見。如1945年1月12日,「訪於省吾、楊堃、羅樾、高名凱、秦裕、福克司」;1933年1月17日,「下午往訪傅孟真於研究所,並訪馬叔平、唐立廣、黃晦聞。黃未遇,留先君遺稿,囑代閱」;1943年11月30日,「早訪張瑋、于思泊。至北大授課。下午訪孫海波、柯昌泗」;等等。須知就當時交通條件言,要訪三五人是很費時的。

容庚在日記里鮮有品評褒貶人事的記載,因此偶爾寫幾筆也就彌足珍貴。如1940年12月25日日記有云:「耶穌聖誕,放假。校《通考》稿。並世諸金石家,戲為評騭:目光銳利,能見其大,吾不如郭沫若。非非玄想,左右逢源,吾不如唐蘭。咬文嚼字,細針密縷,吾不如於省吾。甲骨篆籀,無體不工,吾不如商承祚。操筆疾書,文不加點,吾不如吳其昌。若鍥而不捨,所得獨多,則彼五人似皆不如我也。」

溜冰、打牌還嗜賭

《容庚北平日記》始於1925年元旦,我統計僅在這年的上半年他所看電影與聽戲的次數為1月6次、2月6次、3月7次、4月8次、5月4次、6月2次。看過的電影有《塵世福星》《帝京艷影》《西方美人》《五月光》等25部之多;聽過的戲則有雪艷琴演《虹霓關》、碧雲霞演《大香山》等13出。一天看兩三場也有一兩次。今選其兩天的日記於此,以見其凡:2月8日,「九時往真光看電影《追風記》。中國影片多描寫家庭中罪惡,未有冒險精神、英雄氣概者。吾觀昨日之《弟二》,與今日之《追風記》兩相比較,泰西之強中國之弱無怪也」;4月27日,「與蘇、鍾等往看電影《巴黎一婦人》。此劇由賈波林導演,用意深刻,為電影中之上乘」。其時他還讀研三,除了學業外,還要趕寫《金文編》,仍有餘暇觀劇。

容庚愛玩,如篆刻、溜冰、打牌等,還嗜賭。如1925年4月7日日記云:「自新年來,吾每賭必贏,銖積才累,共進百餘元,一次之贏未有過二十元者,今日所輸竟至四十元。得之難而失之易,固知常勝之不足恃也。自今以往,決意戒賭,破戒與否將視吾之定力覘之。勝敗不足言,費時失事,不可不懲也。」這以後他時有「破戒」的記載,如「三時許往黃宅打牌,輸十八元,錫永輸七元」(1931年1月17日),「晚在文祿堂賭博,輸甚鉅」(1946年2月12日),等。

綜上所述,本書史料價值高,整理、編輯亦皆堪稱上乘,值得玩味的地方甚夥。

(本文原載《晶報》2019年12月16日A21版)

《容庚北平日記》

容庚 著 夏和順 整理

簡體橫排

32開 精裝

9787101138559

98.00元

(統籌:陸藜;編輯:思岐)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