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看過金庸武俠劇的人,不足以談金庸

美術史知識大全 發佈 2020-01-03T00:45:41+00:00

這是因為他的身份比較特殊,他不僅是武俠小說作家,同時他是一個報人,是一個新聞記者,是一個時事評論人和社會評論家,所以他一隻眼睛盯著社會現實,一隻眼睛盯著虛擬的世界,一手寫社評,一手寫小說。

毫不誇張地說,金庸的武俠影視劇幾乎承包了80、90後童年中關於江湖的全部記憶。尤其是香港無線拍攝的版本,一經播出總能引起一波又一波的收視狂潮。對於劇中快意恩仇、刀劍如夢的江湖,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理解。

97版的《天龍八部》塑造了眾多經典角色,無論喬峰、段譽、虛竹,還是岳老三這樣的配角,都有血有肉,他們的精彩演繹創造了武俠劇的一個巔峰。黃日華飾演的喬峰每次出場,經典的配樂一響起,就足夠讓人熱血沸騰。

95版《神鵰俠侶》里古天樂和李若彤演繹的過兒和姑姑,一個痴情輕狂,一個仙氣飄飄,他們的愛恨情仇總是叫人動容。

83版的《射鵰英雄傳》中,翁美玲飾演的黃蓉,古靈精怪,不知道是多少人心中的白月光。

但金庸其實對自己的武俠小說改編成影視十分慎重,甚至為了能讓《射鵰英雄傳》在被拍成電視劇時不被改動,自掏腰包拿出10萬元給劇組。

這也是事出有因,很多改編劇只講談情說愛,對於人物的塑造和原著相去甚遠。影視劇中所呈現的並不是金庸小說的全貌,甚至將小說改得面目全非。

如1992年,徐克參與改編製作的《笑傲江湖Ⅱ:東方不敗》在香港上映。林青霞飾演的東方不敗一襲紅衣在水中瀟洒暢飲的畫面堪稱唯美,主題曲《滄海一聲笑》也充滿江湖豪情,傳唱度極高。

圖片來源 | 電影《笑傲江湖Ⅱ:東方不敗》

但是這部電影卻令金庸十分惱火。因為它不但把原書中僅出現四頁的配角東方不敗改編成了主角,還將他設置成了一位女性形象並且和令狐沖發生了曖昧關係。這種改編,和原著想傳達的內容大相逕庭。自此之後,金庸先生不再把自己的版權賣給徐克。

可以說,「金庸小說對於影視改編是一個永恆的誘惑,同時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金庸全集封面,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94年版

金庸小說的影視化改編到底難在何處?

首先,小說中運用的象徵性手法和需要訴諸想像力的奇妙之處,是電視劇無法呈現的。

比如金庸小說里最重要的武功描寫,其實十分講究意境。例如《玉女心經》的招式待月西廂、池邊條河、《鴛鴦刀》中的夫妻刀法,一招一式或對應典故或對照唐詩,所傳遞的不只是武功套路,還有背後的或澎湃或纏綿的藝術情境。

而每樣武功的名字也並不是隨意而起,蕭峰的降龍十八掌、楊過的黯然銷魂掌、張無忌的太極劍等等都和主人公的命運、性格息息相關。

如楊過的黯然銷魂掌,是因他和小龍女分離的悲觀絕望心態而起。所以只要小龍女不在身邊,他的掌法就威力無邊,可以命搏命。一旦小龍女回來,他的武功就無法發揮威力,因為他知道要為了小龍女珍惜自己的生命。金庸小說的武功描寫暗含了許多有意思的線索和深意,即使是看過書的人也需要反覆琢磨。

其次,金庸小說的寓意和刻畫層面更為深刻。

金庸對小說人物心理活動的刻畫最為複雜精妙。通過人物心理活動,你會發現這些角色並不是像電視劇里演的那樣非黑即白。書中的故事也並不簡單,像《笑傲江湖》,看起來是一個江湖故事,但卻在講爭奪、權力,需要對照著每個時代去看。《鹿鼎記》看似是一個熱熱鬧鬧的喜劇故事,其實是在寫現實、寫社會。

理解金庸,需要特殊的思考方式。因為金庸不僅是作家,也是時事評論家、譯者、影評人。他作品中所包含的宏大主題和廣闊視野,是其他呈現方式無法企及的。想要真正了解金庸、讀懂金庸小說,只靠影視劇是遠遠不夠的。

所以我們邀請到了中國金庸研究領域的資深學者陳墨,共同打造了一檔音頻節目,深層次講解金庸和他的經典作品及其筆下的人物,獻給金庸迷們一場全維度的金庸大賞。

為什麼請他來講金庸?

陳墨是大陸系統研究金庸武俠小說第一人。陳墨的金庸武俠文學研究得到了學術界廣大讀者和金庸本人的高度認同。金庸先生曾為了請陳墨老師為其寫傳記,將自己諸多秘密告知與他;陳墨老師也曾為了金庸先生應該如何修訂自己的作品,而與他爭論不休。

金庸在信中親切地稱他「陳墨吾兄」

毫無疑問,陳墨老師是金庸先生最推崇認同的研究者評論者之一,金庸先生曾說:「有人未經我授權而自行點評(我的小說),除馮其庸、嚴家炎、陳墨三位先生功力深厚、兼又認真其事,我深為拜嘉之外,其餘的點評大都與作者原意相去甚遠。」

除此之外,不少經典金庸武俠劇在開拍時,為了更好地呈現書中精髓,也會找陳墨作為文學顧問和劇本統籌。所以無論是影視、文學還是金庸其人,讓這樣的權威學者來講,都再合適不過。

課程亮點

解讀15部小說,展現風格迥異的多面江湖

要知道,金庸僅僅在早期的第三部小說《射鵰英雄傳》這裡,就奠定了他在武俠小說領域的權威地位。但是,他沒有就此固定自己的創作程式,也沒有因循守舊,而是一邊思考,一邊嘗試新的實驗,因此就有了連續數十年的一次次創作高潮。

15部作品,每一部風格都不一樣,裡面所著墨的江湖更是迥然不同。不誇張地說,在了解金庸小說的過程中,這15部,缺一不可。

為此,陳墨老師特地把這15部作品都拉出來,為我們進行了詳細解析。

單看陳墨老師對這三部作品的分析,你就能感受到他對金庸小說的研究有多透徹:

01 一開始的《射鵰英雄傳》,只是一個「簡單版」的江湖,然而老師會告訴我們,《射鵰英雄傳》之所以能讓金庸「封神」,關鍵是因為它在武俠小說歷史上有突破性的意義:

在《碧血劍》當中,他其實已經寫到了主人公從小到大的一段經歷,但是他並沒有把這段經歷作為一個真正的重點,到了《射鵰英雄傳》的時候,就把主人公郭靖的這樣一個成長、成才和成功的經歷作為他真正書寫的重點,並且一反過去故事帶動人物的創作方法,改變為人物帶動故事。

簡單的說法就是他把西方的成長小說引入了武俠小說創作當中,這個是在過去的武俠小說作家當中從來不敢嘗試的。因為一個武俠小說,大家都以為一定要開頭是打、中間是打、結尾還是打,一定要充滿著打鬥的場景,不太可能去寫一個亂世當中的孤兒成長的一個故事。

02 《笑傲江湖》則是一個與權謀密切掛鈎的幫派式江湖,在這裡每個人都是不自由的。小說的序幕剛一拉開,就為讀者展現了極其酷烈的權謀鬥爭:想要金盆洗手退出江湖的劉正風,竟然連歸隱的願望都不能被滿足,遽遭滅門之禍。這之後,就連一貫瀟洒的「自由人」令狐沖也被深深裹挾到陰謀、誤解的潮流中,顛簸流離。偌大天地,一個人想要獲得個人的自由,為何會這麼艱難?

在陳墨老師的剖析下,書中蘊含的思考都被展現得淋漓盡致,對每一個崇尚自由的人來說,這一節絕對是不聽不快:

「竹林七賢」的阮籍、嵇康、劉伶這樣一些人,是中國歷史上個體生命意識覺醒的傑出代表,也是中國最早的一批自由主義者,他們不願意從政,也不願意去跟政府官員打交道。但嵇康他更特殊,他跟曹魏有姻親關係,當司馬氏的晉朝篡奪了曹家政權以後,他不願意跟司馬氏打交道,寧願自己去打鐵、去做工,自己去謀生,最後還是被殺了。

他是最早為自由而獻身的一個人,也就是說,從《廣陵散》到《笑傲江湖之曲》,都是自由精神主題的這樣一個樂曲,而劉正風和曲洋被嵩山派派人打傷,去世之前他們把曲譜又交給了令狐沖,希望令狐沖能夠代他們找著傳人,結果最終令狐沖和任盈盈二人成了這一首樂曲的傳人,實際上也是成了自由精神的傳人。

03 至於《天龍八部》,就又是一個新的江湖了:一個人被逼迫成「非人」的苦難世界。對此,陳墨老師告訴我們,金庸在創作背後其實是有一個隱秘的心路歷程:「1962年是金庸的心境非常鬱悶的時候,他在思索人間苦難的來由,這對金庸先生一生都是一個重大的思想時刻。」

《天龍八部》中的每一個人物,喬峰、阿朱、阿紫、游坦之、虛竹......都是「無人不冤,有情皆孽」,為什麼好端端的人會被逼迫成「非人」,人到底該怎麼做才能解脫?在書里金庸沒有直接明說,但是老師把它都給提煉出來了:

「天龍八部」是一個佛教的概念,指的是天神、龍神、夜叉、乾闥婆等等八種非人的神道精怪。總而言之它的關鍵詞是非人。它一共是五卷,第一卷當中寫大理國故事的時候,我們其實影影綽綽能夠看見誰像天神、誰像龍神、誰像夜叉,誰像乾闥婆。包括段正淳的那些情人們,甘寶寶、木紅棉、王夫人都各像《天龍八部》的某一個神。

但是後來寫著寫著,隨著它篇幅的擴大,作者境界的提升,他刪除了自己最初的構想,就把自己最初具體影射誰是天神的一些想法推翻,以《天龍八部》當中的神魔精怪象徵書中的所有人或者絕大部分人。除了三個主人公之外,其實這個書當中所有的人都是「天龍八部」。

書中眾多人物,最終有沒有人解脫成功,他們又是如何解脫的呢?在老師的講解里,你會聽到更豐富、更精彩的內容。

剖析20+位人物,讀出人物心底的潛意識

如果只是從整部小說的角度來切入,講得再細,還是會有照顧不到的細節和到不了的深度,為此,老師更進一步,精心挑選出15部小說裡面的至少20+位關鍵人物,為我們展開濃墨重彩的解說。

1跳出碎片式閱讀,建立完整的人物觀

不少人提到小說人物的時候,只能說出人物的某個性格特點,譬如說黃蓉靈動活潑,令狐沖瀟洒不羈,阿紫讓人痛恨,卻又同情......又或者是說出這個人物的某段經歷與自己相似,但這些無一例外都是片段式的印象。

在陳墨老師的解讀里,你會跳出之前片段式閱讀的局限性,學會結合全書的主題,來更深入地理解人物。

2 結合現代的視角,發掘更大的內心世界

講《天龍八部》里的康敏,他會插入現代心理學的理論,從她童年時期的「花衣服情結」開始說起;

講《笑傲江湖》里的令狐沖時,他會讚揚令狐沖的「自由人」精神,但他也會讓我們看到令狐沖的局限性,「是一個天生的自由人,而不是一個自由的思想者」。

在課程中,陳墨老師不僅會帶著你走進人物的內心世界,還會透過文本分析他們的潛意識,在讀懂他們、拆解他們、悲憫他們的過程中,你將得到的不僅是更高明的識人之術,還有一份臨鏡自照、反省自我的珍貴經歷。

3 結合金庸生平經歷達到「知人論世」的境界

金庸在人生不同階段寫出來的作品各有不同。主講人會帶你去發現,就算是武林盟主金庸,也有文筆稚嫩的時候,甚至還有失敗的實驗作品。不吹捧,不掩飾,帶你了解金庸完整、複雜的創作歷程。

站到金庸身邊,讀懂他的創作心路

陳墨老師會為你整體揭示金庸的九十四載人生經歷,同時結合金庸的心路歷程和思考狀況,帶你深入了解金庸和他的作品。

這些在我們的課程目錄裡面,是無法全部展示出來的,因為老師在每一節解讀裡面,都揉入了對應的細節,我們只能截取一二,讓讀者初步感受一下:

「天龍八部」的意思是什麼?我在說《連城訣》的時候曾經說到一句,就是1962年是金庸的心境非常鬱悶的時候,他在思索人間苦難的來由,這對金庸先生一生都是一個重大的思想時刻。人間為什麼有那麼多的苦難,這也是自古以來所有思想者都共同關注的一個話題,古人以為這個苦難是來自於宿命來自於天神,民間人士以為苦難來自於魔鬼,而金庸先生在這本書當中給這個問題的回答是,其實人間的苦難來自人本身,來自人的理性的不健全,來自人的心智的變化,來自人的慾望過度而理性不足。

——《天龍八部》

金庸先生在進行創作的時候,實際上不僅僅是用心建構一個虛擬的武俠世界,同時他跟別的武俠小說家最大的不同點就是他一方面在建構一個虛擬的江湖世界,另一方面永遠有一種現實關切。這是因為他的身份比較特殊,他不僅是武俠小說作家,同時他是一個報人,是一個新聞記者,是一個時事評論人和社會評論家,所以他一隻眼睛盯著社會現實,一隻眼睛盯著虛擬的世界,一手寫社評,一手寫小說。

有人非常喜歡《連城訣》,就是因為它非常真實,它對現實關切的深度超過了很多純文學的小說,跟一般的武俠小說完全不一樣,它沒有俠客,一個俠客都沒有。

——《連城訣》

限時福利

活動價79元

原價149元

打卡還送中讀VIP季卡虛擬卡一張

(打卡全部章節的用戶,即可獲得價值145元的中讀季卡虛擬卡一張,打卡方式詳見課程大綱)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