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智多謀,王佐之才,諸葛亮為何沒能統一天下?

戰情解碼 發佈 2020-01-03T01:38:00+00:00

諸葛亮雖不是名門望族之後,但也不是普通的平民,據《三國志》記載「父圭,字君貢,漢末為太山都丞」,可見他的父親也曾在朝為官。

風雨飄搖的三國時代,中華大地湧現出了許許多多的奇才,他們的形象在今天可謂深入人心,比如狡猾奸詐的曹操、忠義兩全的關羽,渾身是膽的趙子龍等等。當然除了這些,三國時代還有許多有名的儒將和謀臣,他們羽扇綸巾,談笑之間,攪弄天下風雲。其中有一人,「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一生為蜀漢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他也因此而廣被後世推崇。是的,他就是歷史上少見的軍政天才——諸葛亮。

三國時代,諸葛亮的登場,可以用異軍突起來形容。諸葛亮雖不是名門望族之後,但也不是普通的平民,據《三國志》記載「父圭,字君貢,漢末為太山都丞」,可見他的父親也曾在朝為官。諸葛圭不幸早逝,於是諸葛亮便跟著叔父諸葛玄一起生活,後來也隨著叔父一起來到了荊州。

在南陽,孔明先生成了徹徹底底的居家宅男,他「躬耕隴畝,好為《梁父吟》」,也就是說除了種地,諸葛亮每天的愛好也就是彈彈琴,或者唱一曲《梁父吟》。大多數時候,諸葛亮都在家讀書撫琴,不過偶爾也會出門與好友聚會遊歷。用當代人的眼光看,諸葛亮完全是一個不求上進,混吃等死之輩,其實諸葛亮也是積極努力之人,他的交際圈子一直都很高端,所結交的人也都是文化名人。諸葛亮看似漫不經心,其實是在尋找人生方向。在那個軍閥混戰的年代,東家沒選對,很可能會招來殺身之禍。最終,讓人想不到的是,諸葛亮選擇的居然是最落魄的劉皇叔。當時,劉備是眾多勢力中最弱小的軍閥,他的處境非常艱難,半生東奔西走,也沒能有自己的一塊底盤。但是三顧之禮讓諸葛亮下定決心輔佐劉備,放到現在,這就好比一個優秀人才不去大公司上班,反而選擇了一個快破產企業,這肯定很難讓人理解。歷史證明,諸葛亮選對了人,因為相比其他君主,劉備待人更加真誠,也能夠給他更多施展才華的空間。

初入劉備集團,諸葛亮也只是一名普通的參謀,當然這並不是因為劉備不信任諸葛亮的能力,但凡事都得有個考察階段,況且他還寸功未立,給太高的職位也恐難以服眾。赤壁決戰之時,諸葛亮開始嶄露頭角,他舌戰江東投降派,積極鞏固孫劉聯盟,表現出了高超的政治頭腦。自此以後,孔明從幕後走到了台前,並漸漸成為這個時代的主角。

劉備入蜀後,諸葛亮漸漸成為他的左膀右臂,「先主外出,亮常鎮守成都」,並且「足兵足食」。也就是說,劉備每次統兵出征,都會安排諸葛亮在後方統籌內務和後勤工作。不過在蜀漢軍團內部,諸葛亮的地位依舊低於關羽和張飛,因為他還不能指揮任何軍隊,其主要工作也是穩定西川人心。蜀漢形式一片大好,但是災難卻接踵而至。關羽先是大意丟了荊州,而後劉備為了奪回戰略要地,又貿然發兵進攻東吳,結果再次慘敗。劉備在白帝城去世後,諸葛亮不得不承擔起重任。表面上看,諸葛亮乾坤獨斷,好不風光,但是他卻沒有那麼快樂。劉備在夷陵之戰中輸得太慘,留給諸葛亮完全是一個爛攤子。

為了解決危機,他先是派使臣主動改善與東吳之間的關係。然後再率部深入四川腹地,擊敗了蠻族首領孟獲,解決了內患,蜀漢這才重回穩定。緊接著,諸葛亮制定律法,嚴明賞罰,重拾蜀漢的人心和軍心。至此,諸葛亮這才開始了他真正關心的大事——克復中原,恢復大漢。

想當年,蜀漢坐擁荊州、益州和漢中三地,疆域幾近天下十分之四,其實力不可謂不強。但是當荊州陷落後,蜀漢局勢便急轉直下,也因此喪失了最佳戰略通道。「兵分兩路,進圖中原」已無可能,現在也只能在漢中方向單兵突進。首次北伐是諸葛亮唯一一次良機,當時孟達反叛,蜀軍的攻擊又太突然,這讓魏軍一時陣腳大亂,但無奈的是馬謖錯失街亭,所有的努力也之功虧一簣。此後,諸葛亮矢志不渝,堅持北伐,直至病逝在路上。諸葛亮有著經天緯地之才,他能力挽狂瀾,扭轉蜀漢夷陵之戰後的頹勢,但是終其一生卻也未能實現光復漢室的宏遠,究其原因,唯有「生不逢時」這四個字最為貼切。

蜀魏兩國的國力有著不小的差距,首先曹魏的人口是蜀漢的四倍,而且兵多將廣、財力雄厚。冷兵器時代的戰爭拼的恰恰是兵力和財力,雖然也不乏許多「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戰例,但是這其中往往也包含著「運氣」的成分。諸葛亮第一次率部北伐的時候,上天也曾給過機會,但可惜的是蜀漢並沒有把握住這次機會。《三國志》中記載了這樣一件小事,魏國某大臣來蜀國進行外事活動,期間他順便考察了蜀漢農民的生活狀態,最終留下了「面有菜色」四個字。可見,蜀漢的經濟已經到了何種地步!經濟乏力讓諸葛亮失去了一統天下的最近本條件,而人才的凋零更是雪上加霜,諸葛亮的軍政素養毋庸置疑,但是能輔佐他的人卻寥寥無幾,除魏延、姜維等少數幾人外,其他多是有勇無謀或資質平平之輩。人口不足決定了兵力的不足,蜀軍的總兵力不過十萬,而北伐可用之兵竟不足八萬,這點兵力甚至比曹魏在雍涼一地的守軍還少,所以每次北伐蜀漢都存在著兵力不足的問題。

「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軍事上的較量歸根結底還是雙方國力的較量,否則縱有王佐之才,也恐難有回天之術。假如蜀漢的財力再豐厚一些,兵力再雄厚一些,可堪重用之人再多一些,或許還能實現「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的宏遠。歷史偏偏沒有那麼多如果,只有可惜、可嘆,所以諸葛亮未能扭轉乾坤也就不足為奇了。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