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回家,帶著新娘看老媽|父母教我走路,愛人伴我歸途

道非 發佈 2020-01-03T02:08:26+00:00

簡要提示:回家,就是在一起;結婚,就是把心愛的人當家。結婚後第一次回家過年,從新家回到老家,帶著新娘看老媽,以我為中心完成了一次闔家團圓。

簡要提示:

回家,就是在一起;結婚,就是把心愛的人當家。

沒有父母,人生就沒有出路;沒有愛人,人生就沒有歸途。

我們從一段親密關係走向另一段親密關係,完成了從大家到小家、從老家到新家的代際延續。

結婚後第一次回家過年,從新家回到老家,帶著新娘看老媽,以我為中心完成了一次闔家團圓。

01 噓~別說話,愛已經出發,家隨時抵達!

劉震雲說,話,一旦成為了人與人唯一溝通的東西,尋找和孤獨便伴隨一生。

當初談戀愛的時候,我們不經常聯繫,聯繫也是間歇性說話,都能感覺得到電話線那頭的冷淡。

實際上也不是冷淡,就是說著說著不知道說什麼。冷不丁蹦出個我愛你,會把僅有的一絲曖昧也謀殺掉。

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彼此習慣了獨立、孤單,不見面就各干各的事情,見了面就忙著躲避眼神,偶爾一點點關於夫妻幻想中的小齷齪,一見面就來了個見光死。

結婚後,彼此的事情沒有變多 ,只是一起面對的事情變多了,收入的問題,孩子的問題,房貸的問題……

《一句頂一萬句》中說:街上的事,一件事就是一件事;家裡的事,一件事扯著八件事。

這些情情堆積在一起,我們說起話來更加隨意,更加跳脫,甚至更加尖銳。

在一起,連生氣都有了氣氛,爭吵也成了隨時的提鮮劑。

就算是不談這些事情,還是有說不完的話。

不是話說不完,而是語言體系變豐富了:

有些能動手動腳的,可以不動嘴了;

我們了解雙方的身體語言,如同了解彼此的身體;

再大的事情,就算天塌下來,也不過是給雙人床加了一層厚厚的被子。

唯一沉默的時候,可能就是接吻。我們經常用一張嘴成功堵住了另一張嘴。

這時不用再說什麼話,愛已經出發,家隨時抵達。

02 婚後第一次回家過年,以「家」的形式回家!

今年過年,特別想回老家。

我們在十一期間結婚,年假是娶媳婦後第一次回家,這次總歸是倆人了,不再是孤零零了。

沒有老婆之前,感覺整個人間都搖搖晃晃的,沒有固定的居所,習慣了一個人偷懶,衣服攢很多天不洗,房間裡堆積的垃圾也不扔,連雙十一都不買東西,周末就窩在床上看連載的網絡小說,身子僵了、麻了也不換一個動作。

這種沒人參與的人生,感覺隨時要崩。

有了老婆後,感覺像找回了原本丟失的另外一半,幸福穩了

我思考老婆存在的意義是什麼,不是心貼心為你療愈孤獨,不是一起起床、購物、扔垃圾,也不是給你生一堆孩子,更不是跟你一起回家過年、孝敬父母,而是結婚後,上述一切都順其自然實現了。

結婚就是參與感的爆發,有了給予和被支配的慾望,不用刻意關心,關係就拉近了。

結婚本身就是兩個人的狂歡,除了吃飯睡覺看小說,還有了擺放鮮花和酒類的必要。

也終於知道自己唱的歌有多麼難聽了,但我不嫌丟人,還是接著唱,老婆的嘲笑很稱職,也很醉人。

結婚前沒有回家的慾望,因為家人年年都會催婚,親友也都在年假結婚,完全就是一個失敗者向一群成功者朝拜納貢的場景。

結婚,等於完成了一次正常返家的儀式。

第一次以「家」的形式回家。

02 從新家回到老家,帶著新娘看老媽,闔家團圓!

《奇葩說》有一個辯題,是「我過得不開心,要不要跟父母說? 」

高曉松說,報喜不報憂是最終的歸宿。你不能要求跟父母的關係一生都是親密關係。如果你要求和父母的一生都是親密關係,那跟你真正親密的人,又是什麼地位呢?

我不完全贊同高曉松的看法。

在我看來:

沒有家庭,人生是沒有出路的,父母一把屎一把尿拉扯我們長大,接著狠下心送我們出家門;

沒有婚姻,人生是沒有歸途的,在人生的終點,至少還有一個伴侶願意陪你一起老去。

我們從一段親密關係走向另一段親密關係,完成了從大家到小家的代際延續。

大家和小家是包容關係,不是排斥關係,其中的交集就是我。

過年回家,就是從新家回到老家,從小家回到大家,帶著新娘看老媽,以我為中心完成了一次闔家團圓。

老媽很喜歡兒媳,沒有絲毫婆媳爭吵的現象,感覺她們的關係比我都親,我喜歡這種光景,老婆顧小家,老媽顧大家。

在外不回家的日子,我們越長大,越有小家子氣,遇到不開心的事,我會先告訴老婆,然後在小家裡內部消化,不會告訴爸媽。

如果再衰老些,我們就成了爸媽,遇到不開心的事,我們會先告訴老伴,然後就會在大家裡消化,不會告訴我的兒女。

從小到大,我們心靈上都在往家趕,我們行動上都在鬧獨立。

唯一不變的就是親密。

在親密中,我們找回初心,找到歸宿,人生就這樣畫了一個圓,收穫了美滿。

歡迎關注@道非,發表回家感悟。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