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芸知道》,是新中國建國以來最好的愛情片

邑人電影院 發佈 2020-01-03T03:01:56+00:00

賀歲檔,《只有芸知道》與《半個喜劇》都擔負著拯救的任務。《只有芸知道》至今票房剛剛摸到1.5億的邊,《半個喜劇》也堪堪達到1.5億,兩片想要有逆天之功,已是難上加難。

本文作者:李嘯天

一。

賀歲檔,《只有芸知道》與《半個喜劇》都擔負著拯救的任務。

《只有芸知道》需要拯救《手機2》的投資,拯救馮小剛被小崔拆毀的聲譽,還需要拯救華誼岌岌可危的財務危機。

《半個喜劇》則要拯救「開心麻花」迅速衰敗的影視口碑,還要拯救「後沈騰時代」可持續發展的問題。

但是,目前來看,形式並不喜人。《只有芸知道》至今票房剛剛摸到1.5億的邊,《半個喜劇》也堪堪達到1.5億,兩片想要有逆天之功,已是難上加難。

他們的拯救任務已成為不可完成的任務。看看馮小剛的微博,在《只有芸知道》的票房過億時,他那沉痛的感慨。

怎麼說呢?

這兩部片都挺不錯的。《只有芸知道》是一部散文詩化的愛情片,行雲流水,舒緩流暢。儘管不是每個人都喜歡,但品質沒有任何問題。至於《半個喜劇》,則撇開了《羞羞的鐵拳》《李茶的姑媽》的爛口碑,接過了《驢得水》的口碑接力棒,不再是屎尿屁的無腦喜劇,而是講了一個很有現實意義的社會問題,引發人的思考。

問題出現在了哪裡?

是這屆觀眾水平不行?還是作品本身就存在問題?

《只有芸知道》的失誤之一在於選角,黃軒與楊采鈺在片中的表現沒有任何問題,但由他倆來演,總感覺是《芳華》里的「劉峰」與「林丁丁」在了一起。何況,《芳華》里的「林丁丁」後來還去了澳洲。這兩個演員在一起,強行組CP的後果,就像是在強行為《芳華》拍了部續集,吃瓜群眾表示很難接受。馮小剛沒有吃一塹長一智,也是失誤。原本,《夜宴》里葛優飾演的是一個很嚴肅的君王,但實際上有葛優的地方,觀眾就想笑。恰恰是這些莫名的笑場,搞砸了《夜宴》的完整度。選角上跌過一跤,《只有芸知道》又跌進了坑裡。

《只有芸知道》的另外一個失誤,在於故事場景的過度陌生化。它講了一對生活在異國他鄉的情侶的故事,但實際上中國人的出國機率並不高,在國外生存的比例更少,常去大陸電影院的人,更少絕大多數都沒有這樣的經歷。於是,陌生的背景讓故事陌生化了,這使得很多人對這個故事無法移情於中,無法產生共鳴,這就悲劇了。

至於《半個喜劇》,在故事鬧騰了大半部分之後,逐漸開始揭示主題,即在京的異鄉人的生存問題。這裡面有戶籍、住房、工作等諸多現實問題,是許多進城青年都要面臨的問題。但是,導演偏偏在多個場合都極力否認提出這些問題不是指向制度批判,而是在強調個人的選擇。片中孫同的種種遭遇,都變成他的個人選擇,而不是環境的逼迫,這種強調也使得諸多原本可以產生共鳴的年輕人無法充分產生認同感,將觀眾推向了一邊。

結果就是,原本可以有較好的結果,卻由於導演的自身選擇,將故事強行從觀眾身邊推開。最終,被慣壞了的觀眾就選擇了用腳投票,留下目瞪口呆的劇組。

兩部品質很棒的作品,就這麼陰差陽錯,淪為了炮灰。原本都是10億級別的選手,結果雙雙意外觸礁,出身未捷身先死,輸在了大意之上。可惜,實在是可惜!

《只有芸知道》與《半個喜劇》的共同點,是它們都講了一個異鄉人的故事。兩部影片的主角,要麼是在國外,要麼是在大都市,都遠離了家鄉,同是天涯淪落人。這樣的外鄉人目前太多了,尤其是中國正處於城市化的高速發展進程中,眾多的人遠離家鄉,在外打拚,艱難求生,辛苦度日。這兩部片有著爆火的基礎,可是,結果卻是悲劇的。可憐,可惜!

二。

無論怎樣,還是要硬推《只有芸知道》一把,做一做自來水。

就大陸影片而言,《只有芸知道》是建國至今,最好的愛情片,沒有之一。

除了時間久遠的《廬山戀》,實際上大陸拿得出手的愛情片,壓根就沒有幾部,非要數一數的話,也莫過於《獨自等待》《北京遇上西雅圖》《失戀33天》《雲水謠》《山楂樹之戀》等幾部。

在《只有芸知道》之前,《獨自等待》無疑是中國最好的愛情片,也是中國最好的青春片之一。只是,之前它被丟在了大眾視野之外,隨著時間越來越久,越散發出經典的氣質。夏雨飾演的吊兒郎當的青年,一直在為自己所愛的人費盡心思,卻不知愛自己的人就在身邊。青春轉眼而過,當什麼都沒有抓住的時候,才發現曾經的自己是多麼的荒唐無知。這樣的愛情與青春,像極了太多的過來人。雖然,這部片的愛情沒有結局,但依舊是中國大螢幕上最好的愛情展現,它屬於每一個擁有故事的老青年。

《北京遇上西雅圖》也是一個異鄉人的故事,與《只有芸知道》有點類似,是一個漂泊在海外的中國人的故事,那一年很意外地就火了,順帶著推動吳秀波成為了頂流。論故事,《北京遇上西雅圖》改編自《西雅圖不眠夜》,有一個好底子,然後碰上了正確的演員。從《色戒》里走出的湯唯,終於又遇到了正確的角色,而滄桑的吳秀波,則演活了一個有故事的大叔。正確的形象加上正確的選角,就火了,羨慕也沒有辦法。

至於《失戀33天》,現在再來看,其實已經弱了很多。裡面生活場景太不真實,無論人物還是場景都過於誇飾,備胎「文章」一角也不夠真實,無法成為真正的經典。至於《雲水謠》《山楂樹之戀》都是特殊時代里的故事,重點在於背景,而不是愛情本身,最終也不能算真正的經典。

這些,已經是國內出品的最好的愛情片了。其中,能夠成為國際級的,一部都沒有。

《只有芸知道》一出,上述作品全都失色。

沒有出軌,沒有三角戀,沒有墮胎,沒有狗血,甚至沒有大的波折,沒有轟轟烈烈,有的只是尋常的相識,尋常的逐漸相知,尋常的相愛相戀,尋常的結婚,尋常的生活,他們在一起沒有什麼豐功偉業,也沒有什麼天南地北,沒有太多的坎坎坷坷,甚至沒有太多的風花月雪,就那麼風輕雲淡,平平凡凡,普普通通,就是在一起,一直在一起,兩個人,一起做點小生意,一起過日子。就是這樣平平常常的兩個人,一段平平無奇的愛情,之間也有小悲傷,也有小驚喜,但總體上沒有太多值得一書的故事,就這個很普通的樣子,卻演繹出了最真的愛情生活,演繹出了相濡以沫的感覺。

結髮為夫妻,恩愛兩不疑。這種感覺,才是真正相愛的感覺。執子之手,與子偕老。這種感覺,才是這個世界上真正的愛情。願得一心人,白頭不相離。這種感受,此人已得,此心已了,夫復何求?

不是所有的愛情,都像《羅密歐與朱麗葉》《亂世佳人》那樣曲折婉轉,都像《羅馬假日》《卡薩布蘭卡》那樣哀婉與憂傷,也不都像《泰坦尼克》《廊橋遺夢》那樣充滿偶然與遺憾,不像《情書》《怦然心動》那般小清新,除了這樣的過山車般經歷大起大落的愛情,還有一種愛情,就是《八月的照相館》《甜蜜蜜》那樣,普普通通,尋尋常常,這種愛情,如果不被演繹出來,你甚至都感覺不到它的存在。因為,愛情中的那些人,就在我們身邊,那種愛情生活,就是平常的煙火色,如果不去講,一點點都不會覺得偉大。但是,它就是那樣偉大,就是那樣動人,就是那樣感動得人忍不住的淚往下流。

關於愛情,我們總是渴望不平凡,但是不平凡的愛情往往帶有悲劇。遠觀的人覺得偉大,身居其中的人不一定希望如此。我們總是渴望不平常的生活,豈不知平常的生活才蘊含了滿滿的幸福。普通人總是渴望成為明星,豈不知明星們卻渴望像普通人一樣,可以隨隨便便逛街,隨隨便便下館子。

《只有芸知道》那樣的愛情,看起來平平無奇,但演出來,卻有一種奇怪的魔力。那種魔力,就是「見山是山,見山不是山,見山還是山」里的「見山還是山」的魔力,是閱盡世事後的平凡,是平凡里的不平凡。

進電影院看電影的觀眾,多是95後尚未即進入婚姻的一族,對於愛情還處於「見山是山」的階段,暫時還感受不到那種經過了七年之癢之後的平凡。因此,也就無法深入地感受到隋東風與羅芸之間的愛情魅力。而幾乎每一個50/60後的觀眾,都會為這樣的愛情叫好,就是因為他們充分知道這種愛情的珍貴,知道生活的真諦是什麼。

在遠離故鄉的地方,隋東風與羅芸因為住在同一屋檐下而相識,然後相知並相戀,最後如願以償地進入婚姻之中,沒有什麼坎坷,沒有什麼考驗,沒有大起大落,整個過程圓潤如水,順水順風。結婚後,兩個人在華人少有混跡之地,開了一個小小的餐廳,男人負責做菜,女人負責收費,時間一去就是十五年。你以為他們之間會有波折,其實卻沒有,就是男耕女織的那種隱居一樣的生活。這就是諸多俠客與美女最終選擇的生活方式,是眾多人朝思暮想的生活方式,與世無爭,安安穩穩地過日子。隋東風與羅芸,他們實現了。

一度,店裡來了新店員,會以為他們之間會有一個三角戀,甚至上演一段顧城式的殺妻案。畢竟,故事都發生在紐西蘭。但是,卻沒有,觀眾期待的所有的曲折與鬧劇,全都不存在。有的,只是碧草藍天,風輕雲淡,悠悠的長路,小小的店。一支流浪狗,就是最大的新奇與悲歡所在。偶爾來的一個醉漢,就是生意上面臨的最大的困難。

曾經,羅芸也渴望過著西方式的生活,攢點錢就去週遊世界,去看看極光,看看大海里的鯨。甚至,羅芸一度希望自家的小店能夠意外失火,一把燒去。但當這些都來臨時,還是那麼的缺乏意外,一切都像是生活就該有的模樣。僅有的意外,就讓羅芸內疚不止,傷心過度。

日子就這麼來了,又這麼去了。直到有一天,羅芸去世了。隋東風才知道,擁有先天性心臟病的羅芸,幼時曾被診斷壽命只有20歲。但她最終活到了45歲,這多出來的15年,就是隋東風的愛情為她贏來的生命。

愛情,給予人生命。羅芸是幸福的。這就是最好的愛情。

三。

《只有芸知道》,是最好的馮小剛。

好萊塢年逾60依舊保持旺盛創作力的電影導演,數不勝數。但中國大陸,滿打滿算,只有2.5個。一個是張藝謀,一個是馮小剛,半個是陳凱歌。

就沖堅持這一點,馮小剛就讓人佩服。

論開拓,馮小剛其實也做出了巨大的成就。他幾乎以一己之力,將中國電影的商業化向前推進了一大步。賀歲檔的起源,就肇源於馮小剛。在中國電影都在追求思想與苦大仇深之時,馮小剛喊出了「人民需要娛樂」的口號,並切實地推動著實踐,很不容易。

在題材的開拓上,《天下無賊》《集結號》都開了先河,馮小剛拍出了別的導演無法拍出的題材。尤其《集結號》,前面的戰爭戲份,至今都是中國最好的戰爭細節,沒有之一。那一段,足以算作是中國版的《拯救大兵瑞恩》里的前30分戰爭戲。

當然,馮小剛也會跟風,《夜宴》就是在跟李安《臥虎藏龍》帶起的古裝武俠風,失敗難免。曾經,他也想史詩級大電影,像《一九四二》《唐山大地震》都是嘗試,可惜都贏了口碑輸了票房,遠遠算不上成功,一氣之下他還在《私人訂製》里埋汰自己,證明自己依舊是性情中人。

在經過《老炮》的歷練,加上被小崔的一擊悶棒,按照馮小剛的尿性,《只有芸知道》原本應該充滿憤怒的,但他卻展現出了大悟大徹的狀態,不再是那個被影評人diss之後怒發九評的憤青了。

《只有芸知道》拍攝了尋常人的尋常愛情,它的平淡如水,是在見過大風大浪之後的平淡,並不平常。要拍好它,需要一種大悟大徹的狀態,有一種超級淡然的心態,才能拍攝出來這種感覺。馮小剛剛剛經歷了《手機2》的風風雨雨,還以一種超然的心態去呈現這個故事,這一點上,非常難得。

一個時期有一個時期的文藝。1992年,中國市場化開始之前,中國文藝整體上的態度都呈現出一種憤怒的狀態,這種狀態來自1980年代,是文革時期情緒過度壓抑後的集中釋放。改革開放之後,商業化大潮湧起,馮小剛順勢推動了中國電影的商業化大潮。等到了2000年,中國加入了WTO,開始融入了國際化,這次推動大潮的是張藝謀,他用《英雄》掀起了一波大片潮,馮小剛參與其中,拍攝了一批作品,有好有壞,整體的狀態依舊是隨著潮流走,並沒有完全的自我。

現在,改革開放已經過去了40年,國力日漲,國勢雄厚,國人應該擺脫憤怒的狀態了,避免浮躁,應該有足夠的從容心態,來欣賞一些舒緩悠遊的作品了。目前,這樣的作品還不夠多。《南方車站的聚會》算是,《只有芸知道》更是,希望這樣的作品能夠來的更多一些。

馮小剛不知不覺又走在了時代的前面。在他拍攝《芳華》時,馮小剛已經是對自己的總結了,他講述了自己年輕時的故事。這部片,讓馮小剛打開了自己的姿態,拍攝的比較隨心隨性。之後《手機2》的衝突,原本吃瓜觀眾都在等著馮小剛開動他的小鋼炮,來一通怒噴。結果,他卻給出了《只有芸知道》這樣一部舒緩有致的愛情片。藍天白雲,平緩的故事,在紐西蘭的天地之間徐徐推進,無限美好。這種心態,才真正達到了超然物外的感覺,真的是讓人欽佩,不得不服。

《只有芸知道》的故事,還有拍攝的狀態,都透著一種大悟大徹後知後覺的感覺。馮小剛達到了一種新的境界,講了一部近乎完美的愛情,這樣的狀態,不由得人不喜歡。更何況,這個故事改編自他的朋友,片中80%的細節都是真實發生過的。對朋友負責,對影片負責,真誠以待,這樣的結果,自然是完滿的。

就此,《只有芸知道》必須是中國最好的愛情片,拍攝這部片的馮小剛也是他最好的狀態。如果不相信,請以你的理由說服我。

反正,不管你信不信,我是信了。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