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雲鶴,從「弱冠」至「耄耋」的壁畫修復人生

莫高窟參觀預約網 發佈 2020-01-03T03:44:31+00:00

12月16日,87歲高齡的李雲鶴獲評全國離退休幹部先進個人有個他,年逾八旬、滿頭華發,無論春夏秋冬,經常穿著深藍色的工作服,拿著手電筒,背著磨得發亮的工具箱,穿行在莫高窟、榆林窟的各個洞窟之間,精雕細琢地修復著壁畫和塑像。


有個他,年逾八旬、滿頭華發,無論春夏秋冬,經常穿著深藍色的工作服,拿著手電筒,背著磨得發亮的工具箱,穿行在莫高窟、榆林窟的各個洞窟之間,精雕細琢地修復著壁畫和塑像。

因為他,一幅幅起甲、酥鹼、煙燻等病害纏身的壁畫,一個個缺胳膊少腿、東倒西歪的塑像,奇蹟般地起死回生,令人讚不絕口、嘆為觀止。

他,就是被譽為我國「文物修復界泰斗」、獲2018年「大國工匠年度人物」榮譽稱號的敦煌研究院保護研究所原副所長、副研究員李雲鶴。

傾心一事,不懈求索

1957年,捷克斯洛伐克文物保護專家約瑟夫•格拉爾對莫高窟進行了短暫的壁畫保護情況考察和壁畫病害治理示範。當時,剛剛24歲的李雲鶴在洞窟「琢磨」了一年的修復之事,但限於各方條件,李雲鶴能做的,多是扶正塑像、整理壁畫等簡單「體力活」。

格拉爾走後,李雲鶴開始嘗試著像格拉爾一樣用一些白色牙膏狀的材料與水混合攪拌均勻製成黏接劑,再用一支醫用粗針管順著起甲壁畫邊緣沿縫隙滴入、滲透至地仗里;待壁畫表面水分稍干,再用紗布包著棉球,輕輕按壓,使壁畫表面保持平整、粘貼牢固。

一遍遍調試,一次次失敗,再一遍遍調試,成功的路上有著無數次的失敗。但李雲鶴從不言敗,從不放棄,此後的幾十年里,李雲鶴將畢生精力投入文物修復保護事業,不斷創新,不斷實踐,一次次攻克難關,以爐火純青的技術開創了一個又一個先河,創造了一個又一個迄今無人超越的「奇蹟」。他是國內原位整體揭取復原大面積壁畫第一人,國內石窟整體異地搬遷第一人,國內運用金屬骨架修復保護壁畫第一人……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60多年的堅守,李雲鶴像「繡花」一樣,累計修複壁畫近4000平方米,修復塑像500餘身,取得了多項文物保護方面的研究成果。他的「篩選壁畫修復材料工藝」榮獲全國科學大會成果獎,「莫高窟161窟起甲壁畫修復」「敦煌壁畫顏料X光譜分析及木構建築塗料」兩項成果榮獲國家文化部一等獎,「敦煌莫高窟環境及壁畫保護研究」榮獲國家文物局三等獎。

痴心一生,愛不停歇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為了摯愛的壁畫、塑像,李雲鶴痴心一生,精心守護。

1998年,剛退休的李雲鶴又回到工作崗位上,他說:「退休了就可以更加專心專意地做,我覺得能做得更好。」

同年,李雲鶴應邀修復武威天梯山大佛塑像。原始資料只有幾張小小的黑白照片,而且並不是很清楚;加上照片是平面的,而大佛塑像是立體的,以前的所有經驗和技術失效了。在嘗試將平面照片進行三維掃描無果後,李雲鶴苦思冥想好幾天,終於想出了對策:把照片放大,再對照照片比例和大佛現存部分塑像的比例,硬是啃下了這塊「硬骨頭」,且完成得很漂亮,別說塑像比例自然一體,就連大佛腳趾縫的大小都是嚴絲合縫的。

2000年,位於西千佛洞下游2公里處的敦煌南湖店16窟和18窟「告急」,尤其是崖體坍塌得特別厲害。李雲鶴從考古角度、保護角度、管理角度等綜合考量,最終採用整體搬遷的辦法,將一個北魏洞窟、一個元代洞窟,兩座洞窟40多平方米的壁畫和3尊塑像,巧妙處理,「騰雲駕霧」般從南湖店整體搬遷、復原至莫高窟北區石窟群中部塔灣,最大限度上保持了文物的原貌。

哪裡有「生病」的壁畫和塑像,哪裡就有李雲鶴。2001年至2017年,從甘肅的張掖金塔寺、馬蹄寺,敦煌莫高窟、西千佛洞、榆林窟,天水紀信祠,平涼涇川王母宮,甘谷大象山,到浙江杭州鳳凰寺、河北曲陽北嶽廟、山東岱廟,再到北京故宮……李雲鶴的身影總是在最需要的地方出現。

情系後人,餘熱永燃

「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退休後,李雲鶴把多年形成的一絲不苟、精益求精的標準和嚴格要求、高度負責的態度,滲透融入到每一次的修復保護工作中,通過自己的言傳身教潛移默化地影響和感染著下一代的文物修復保護工作者。

他認為修復文物不僅要有才,更要有心,所以常常對學生們說「文物修復不能圖快,要細緻入微。」有時候,常常要求學生每天修復十多個小時,可修復的壁畫往往不超過0.4平方米。

有一次,一個學生碰落一小塊壁畫皮,掉在指甲蓋上隨手彈了出去。被李雲鶴看到,勃然大怒,當場對這名學生說:「你下來,不要幹了。」在他看來,人的皮肉破了可以再長出來,但指甲蓋大一塊壁畫卻再也長不回來,雖然能補、能畫,但畫上來的都是新的,不是文物就沒有價值。

一切手工技藝,皆由口傳身授。李雲鶴經常帶著學生在外面跑,現場操作示範。2016年,已經84歲高齡的李雲鶴每天穿梭在20多米高的腳手架上,一邊自已動手修復,一邊指導年輕人工作。他對文物修復極端負責的態度和對年輕人無微不至的關懷,常常使每一個修復工作者心生敬畏、充滿感激。

心手相傳,生命延續。如今,86歲的李雲鶴還在修復一線,他帶出來的學生,大多已是中國壁畫、彩塑修復項目的帶頭人。壁畫的生命在他和他學生指尖延續,他的生命又何嘗不在修復的壁畫和學生身上延續呢。

來源: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施秀萍,通訊員:殷曦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