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日本當紅歌星,慰問時必唱3首中國歌曲,粉飾日軍侵略惡行

軍迷圈 發佈 2020-01-03T04:26:56+00:00

強者總喜歡向環境宣戰,而弱者只能適應環境。相貌嬌美的渡邊濱子打小就有個做歌手的夢想,受潮流音樂大環境的影響,二十三歲那年,渡邊濱子從武藏野音樂學校畢業後被一家名叫維克多的外資唱片公司看中,成了名流行歌手。

強者總喜歡向環境宣戰,而弱者只能適應環境。相貌嬌美的渡邊濱子打小就有個做歌手的夢想,受潮流音樂大環境的影響,二十三歲那年,渡邊濱子從武藏野音樂學校畢業後被一家名叫維克多的外資唱片公司看中,成了名流行歌手。雖然當時先後發生了滿洲事變,上海事變等改變日本政局的大事,但這些並沒有改變渡邊濱子對音樂的熱愛。

​起初,憑藉著出眾的外表和紮實的音樂功底,渡邊濱子迅速走紅,公司也為她錄製的唱片,可不巧的是當年的日本正值軍國主義興起,並逐漸控制政局。唱片也被納入審查內容,凡不符合軍國主義的歌曲,一律遭到了封禁。情情愛愛,卿卿我我的流行曲根本沒有生存空間,渡邊濱子的唱片發布屢次受阻。

​面對此種情況,公司和歌手只好在當政規定中尋求出路,開始錄製極具「愛國情懷」能點燃國民鬥志的歌曲。就這樣工作四年後,多次遭到封禁的渡邊濱子再度回歸大眾視野,擁有了自己的首張暢銷唱片和大批粉絲。當年的明星也和現在一樣,必須要承擔一定的社會責任。

​上世紀三十年代後期,日本軍國主義操控之下的兩大新聞社聯合組建「皇軍慰問團」到中國慰問侵華日軍部隊,渡邊濱子隨部隊來到了中國。重返日本後她錄製了一首描述中國夜景、美女、音樂風情的歌曲《中國之夜》,因為有日政的助推這首歌曲紅遍了島國,後來此曲也被日本改拍成電影,其中有段情節是一個日本船員打了一個中國女孩一巴掌,但女孩卻因此深愛上了他。

​渡邊濱子還曾翻唱過《何日君再來》這首愛情小調,不過當時日軍和漢奸刻意將其曲解為「賀日軍再來」折射鬼子親善。當然,在長達14年的侵華戰爭期間日本為美化其侵略惡行的舉動不止如此。因為影響力的提升,渡邊濱子還被軍部破格提拔為奏任官,享受少佐級別的特殊待遇。成為了日軍喜愛的歌手、鼓勵侵華戰爭的符號。而《中國之夜》,《何日君再來》以及《蘇州夜曲》成為了渡邊濱子每次慰問活動中的必唱曲目。換句話來說,渡邊濱子是在用歌聲宣揚日軍侵華殺戮,鼓勵加害於中國。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