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在民國時代的尷尬:曾經一度被禁止

大學軍事理論教師 發佈 2020-01-24T05:08:14+00:00

民國初年,在那個中西文化碰撞異常激烈的年代,不少下過西洋、東洋,「開過眼」的軍政界、文化界人士,都曾經走向了一個極端——認為很多東方文明和傳統都是落後的,必須得擯棄,甚至得出了這樣一種結論:近代中國之所以落後、腐敗,就是因為舊的傳統文化在作祟;而舊傳統文化之所以這樣頑固正是因為漢

民國初年,在那個中西文化碰撞異常激烈的年代,不少下過西洋、東洋,「開過眼」的軍政界、文化界人士,都曾經走向了一個極端——認為很多東方文明和傳統都是落後的,必須得擯棄,甚至得出了這樣一種結論:近代中國之所以落後、腐敗,就是因為舊的傳統文化在作祟;而舊傳統文化之所以這樣頑固正是因為漢字的存在。於是號召廢除漢字,用拉丁字母重新拼寫一套「西化」的中文。

這種大環境下,連承載著數千年中華文明的漢字差點都給滅掉了,何況被視為「封建殘餘載體」的春節。

從表面上看,不讓過春節,其實是受到了日本的啟發。

明治維新前,日本與中國國情大體類似,閉關鎖國,被動的讓西方的堅船利炮打開了國門。之後,日本搞了近代化改革,發奮圖強,脫亞入歐、文明開化,沒幾年效果就槓槓的。尤其是在甲午中日戰爭和日俄戰爭的巨大刺激下,中國的有識之士似乎找到了崛起和復興的榜樣,出現了向日本學習、處處效仿日本的數次高潮。

日本自7世紀末(中國唐代)開始,就一直堅持使用中國曆法,春節屬於日本舉國歡慶的最重要的節日,無論是官方還是民間,都過得十分有年味兒。

然而,在明治維新的「脫亞入歐,文明開化」的改革中,從1873年開始,明治政府強制推行了國際公曆,正式廢除農曆,把元旦定為迎接新一年的「正日」,嚴禁民間私自「過春節」。從此,日本人再「過年」,就是過公曆元旦的一月一號了。

下圖是建議效仿西方,強行改變日本人「過年」習慣的福澤諭吉,被尊為啟蒙思想家,頭像上了一萬日元。不過,福澤諭吉本人卻是位漢學家,曾經把《左傳》通讀了11遍。

當年,日本民間也曾表示過極度不滿,但在革新的大環境下,加上政府的一系列非常嚴苛的強制性法令政令,從此,日本在「過年」方面,就正式」脫亞入歐「了。

再回到咱們中國。民國初年,臨時政府雖然強力推行新曆法,但也考慮到春節作為中國人最重視、最隆重的一個節日,民眾生活的需要和傳統習慣的影響,採取了折中的方式——公務員們都是按公曆元旦放假,春節還得照常上班;但對於民間「過年」的行為,政府是不太管的。

然而,到了國民政府時代,手段就明顯「激進的多了。

民國政府曾一度不滿二元曆法結構的存在,試圖全部統一使用公曆,將傳統節日習俗全部搬到新的曆法系統中,全國範圍內禁止農曆新年,想」拜年「的,就放到元旦去「拜」好了。

比如,1930年,政府重申:「移置廢歷新年休假日期及各種禮儀點綴娛樂等於國曆新年:(一)賀年、團拜、祀祖、春宴、觀燈、扎彩、貼春聯等一律移置國曆(公曆)新年前後舉行;(二)由黨政機關積極施行,並先期布告人民一體遵照辦理,廢歷新年不許放假,亦不得假藉其他名義放假.....」

在行動上,國民政府也曾一度雷厲風行——春節期間派警察到關門停業的商店,強迫其開門營業,並將元寶茶及供祀的果品搗毀,勒令不改的,還要處以罰金,甚至連大集上賣年曆的小販都被抓到了拘留所;在敏感的那幾天,喊「恭喜發財」,就會被視為反動的舊勢力。

不過,即便如此做法,效果還是非常不理想,民間依舊堅持過著自己的春節,當局也無可奈何。到了1934年初,南京國民政府停止了強制廢除農曆的法令,只是還執著的堅持公務機關人員元旦放假,春節不放假的作法;而民間呢,又可名正言順地過農曆春節了。

還有一次,春節也險些被當成「封建殘餘」滅掉。那是上世紀六十年代,以「過一個革命化的春節」和「移風易俗」為口號,號召全體國民廢除農曆新年。

還好,這回,僅僅是喊了喊口號,沒有放假而已,並沒有採取什麼強制措施。

到了現在呢,別說咱們自己高調過春節,把「過年」當成了拉動內需消費的「黃金周」。甚至當今的春節,已經成為帶有濃重中國風味的世界性節日,幾十個國家主動把春節定位了自己的法定假日。剩下的呢,中國人過節的時候,他們也都沒閒著,花了不少心思,變著法子的來營造「中國節日氣氛」,來吸引中國遊客「買買買」,有頭有臉的政客們,都要去唐人街去拜個中國年。

比如,最著名的段子——再有權勢的小孩兒,也避免不了被家長拉出來「背唐詩」的命運,指的就是2016年春節,川普當年4歲外孫女阿拉貝拉,搖頭晃腦的背唐詩的視頻。阿拉貝拉身穿紅色旗袍,背景是個大大的「福」。小姑娘用普通話背誦了唐詩《憫農詩》和《詠鵝》。

此後,逢年過節,阿拉貝拉就得穿好中式服裝,趕場子似的被她媽媽或者她姥爺拎著到處「秀才藝」,中文越來越順溜,還參與了2017年中美領導人會晤的「接待工作」。姐弟兩個小朋友,演唱了中文歌曲《茉莉花》,背誦《三字經》和唐詩,一口一個「爺爺、奶奶」的叫著。

現在看,春節在近一個世紀來的「遭遇」,更證明了,有實力才有魅力。春節的數次險些被「廢」,其實就是當年的人們迫切希望追趕西方的心情和自卑感在作祟,這讓他們容易變得矯枉過正,甚至過激。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