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農村過年上墳,老人推著獨輪車撿廢紙箱,五毛錢一斤

崑崙考古探險 發佈 2020-01-23T05:33:37+00:00

就在大家上墳的途中,發現有位陌生的老人推著獨輪車走在路邊,也跟著上墳的隊伍前行,沒多久老人就停下在路邊上。

在我們源遠流長的中華傳統文化中,每到農曆新年之前,很多地區都有上墳祭祖的習慣。山東很多農村也是這樣,除夕前會專門去各個先輩的墳地前上墳祭祖。

春節上墳祭祖,晚輩要準備祭死者用的日常用品(包括菸酒、饃、香、紙錢、鞭炮等),到死者墳前進行祭祀,以此表達對先人的懷念和敬重之情,也是為了讓先人保佑自己的子孫後代繁衍生息、順順利利、富貴發達。


就在大家上墳的途中,發現有位陌生的老人推著獨輪車走在路邊,也跟著上墳的隊伍前行,沒多久老人就停下在路邊上。

獨輪車是一個以人力推動的小型運載工具,最早為希臘人或中國漢朝人發明。獨輪車俗稱「手推車」、「二把手」 「土車子」。在全國許多地方都有分布。在近現代交通運輸工具普及之前,是一種輕便的運物、載人工具,特別在北方,幾乎與毛驢起同樣的作用。



在20世紀60-80年代是冀南和魯西北農村等地區的主要運輸工具,這種小推車兩邊放上長長的紅荊編的筐什麼都可以推,玉米棒、紅薯, 柴草。筐拿下可裝磚、瓦、棒子秸稈等。有了它,省去了我們手提肩扛,是它陪伴著我們走過了那段艱苦的歲月,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

獨輪小車,我們那裡俗稱「小推車」「小洪車」它為木製車架,膠帶車輪組成,車輪在前,車把在後,兩手駕起車把,雙眼瞪圓,左右擺動車把,操作自如。俗稱:「小車不倒只管推」車上裝上貨物,四、五百斤重的東西推起來省力。



過去的獨輪車,車輪為木製,有大有小。小者車盤平;大者高於車盤,將車盤分成左右兩邊,可載物,也可坐人,但兩邊須保持平衡。在兩車把之間,掛「車絆」,駕車時搭在肩上,兩手持把,以助其力,獨輪車一般為一人往前推,但也有大型的獨輪車用以載物,前後各有雙把,前拉後推,稱作「二把手」。



由於車子只是憑一隻單輪著地,不需要選擇路面的寬度,所以窄路、巷道、田埂、木橋都能通過。這樣非常適用於茶區生產運輸,又由於是單輪,車子走過,地面上留下的痕跡,是一條直線或曲線,所以又名「線車」。


原來他是在等待上墳隊伍離開之後,撿拾燃放鞭炮之後廢棄的紙箱子。這種紙箱子五毛錢一斤,他撿拾一車可以賣幾十塊錢吧。

大過年的,老人不在家休息,而是推著手推車,到處跑。誠然,對他來說,趁著很多人都在上墳燃放大量鞭炮,進而丟棄大量廢紙箱,這是賺錢的好機會。另外,順便為環保做了貢獻。

祝大家新年快樂,萬事如意。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