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了,為何80後們都覺得沒有年味兒了?

依然有范 發佈 2020-01-23T05:38:24+00:00

小時候過年放鞭炮、貼春聯兒、炸糖糕,各種美食擺上桌,各種新衣穿上身,各種遊戲玩兒起來,那時候過年年味兒十足,孩子們只知道跑跑跳跳,高高興興過大年!

小時候過年放鞭炮、貼春聯兒、炸糖糕,各種美食擺上桌,各種新衣穿上身,各種遊戲玩兒起來,那時候過年年味兒十足,孩子們只知道跑跑跳跳,高高興興過大年!過年的餃子也是最好吃的,在80後的記憶里,過年是一件非常快樂、非常興奮的事兒。可是隨著時間的變化,80後們都已經長大了,成家立業,有了自己的孩子,奇怪的是,隨著年紀的增長,過年的味道卻越來越淡了!而且80後的這種感受比其他年齡段的人要更加深刻,這是為什麼呢?

攀比心作祟,曾經年少已成風

80後們已經都超過30歲了,正所謂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80後們恰好處在這個階段。絕大多數的80後都已經有了自己的家庭和事業,過年回家,曾經的小夥伴們都會聚集到一起,這就難免會形成一種攀比的意思!

你開的車、穿的衣服、背的包、抽的煙、喝的酒都能代表你的身份,最起碼能代表你的經濟實力。曾經的小夥伴們在一起無憂無慮,有的只是最純潔的友誼,可是已經成年的他們,當再次聚到一起的時候那種無憂無慮的生活已經一去不復返,留給他們的,只是眼前的社會壓力和生活實際!

當朋友們聚在一起,人們難免會看看對方,再看看自己,如果差距比較大,人們的心理落差也會比較大。所以在某些80後看來,過年其實就是一場比拼,拼自己、拼實力、拼娃,拼來拼去,過年也就越來越沒有意思了。

移風易俗,年味兒少了

在80後的記憶里,過年是一定要放鞭炮、貼春聯的,可是隨著社會的發展,許多小時候的風俗現在已經不存在了,比如放鞭炮。很多城市,甚至是小城市,都已經禁止放鞭炮,環境變化太大,雖然有電子鞭炮和各種形式的其他鞭炮可以製作出鞭炮的響聲,可是小時候那種親自買鞭炮、點鞭炮、放鞭炮的感覺再也找不回來了!

80後的印象里,放鞭炮是過年最有意思的娛樂項目之一,小夥伴們在一起奔跑、尖叫,那種感覺自由自在毫無壓力。可是現在,放鞭炮的樂趣卻再也回不來了。不放鞭炮的年自然也就沒有了小時候的年味兒了!

串親戚走馬觀花,沒有親近感

80後小的時候,走親戚是跟著大人一起去,那時候他們什麼都不管,只知道吃喝玩樂,自己開心就好。可是現在80後們都長大了,走親戚的時候,就要承擔起大人的角色,互相問候、互相拜年、互相寒暄,嘴上說著客套話,心裡卻有些不耐煩,尤其是面對一些平時不怎麼見面的親戚時,那種感覺很尷尬,於是串親戚就變成了走馬觀花,沒什麼意思!

我長大了,可老家的人們卻沒有絲毫改變

80後趕上了改革開放的好時代都走進了城市,可過年的時候都還是會回到農村老家,這叫歸根。可80後們在城市生活了很久,已經習慣了城市的生活方式,思想觀念、生活習慣都會有所改變,可是回到老家後會發現,那些一直生活在老家的人們,尤其是老人們,卻沒有絲毫的改變。還是那樣的生活,還是那樣的習慣,還是那樣的思維,當生活在不同環境裡的年輕人們聚集到一起時就會發現彼此都不適應。共同的話題少了不少,跟曾經的小夥伴們聚在一起,自然也就沒有了以前的那些親切的感覺。

過年不是過年,只是休假

在80後的記憶里,過年是無窮無盡的假期,每天可以瘋玩,作業也可以暫時拋到腦後,因為沒有人會在過春節的時候逼著你去完成作業。那時候太天真、太自由自在了,可是現在過年於80後而言再也沒有那樣瘋狂的假期了,人們期盼的並不是過年,而是能休一個小長假。

網友們說的好,以前的過年叫過年,現在的過年只是放假,80後們平時工作壓力非常大,為了養家餬口,手上的工作絲毫都不敢鬆懈,所以過年的這7天假期是80後們最想要好好休息的一段時間。可是因為過年讓成為家庭頂樑柱的80後們根本就得不到一點休息,每天都是忙忙碌碌的,感覺很累,所以過年對於80後們而言非常的疲憊,自然也就感覺沒有了年味兒!

生活好了,每天都像過年

最最關鍵的一點,80後們小時候生活條件不是很好,那時候只有過年才能吃上一頓有肉的餃子,平時家裡都是捨不得吃的,所以80後小時候是非常渴望過年的。一到了過年就有肉吃,有零食有糖吃,還能穿上一直捨不得穿的新衣服,那時候過年是一種期盼,有滋有味。

現在生活條件好了,想吃的東西在平時就能吃到,不一定非得等到過年。而且在人們看來過年就得吃好的,這就出現了每到過年的時候親戚朋友一聚會就是大魚大肉的現象,連續幾天,不是吃多了,就是喝多了,感覺很沒意思!甚至有的時候人們會因為天氣、飲食等發生變化而導致生病,所以人們對過年缺少了那一種渴望與期待,更多的是一種疲憊,甚至是拒絕,年味兒自然也就淡了。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