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青花瓷器為何如此稀少 精品元青花欣賞

青山飛鳥藝術 發佈 2020-01-23T05:39:31+00:00

代 景德鎮 瓶、罐之類器型,採用分段制胎,然後再用胎泥粘合而成,粘接處器表往往突起,給人以不平之感,外壁接痕經打磨,但內壁接痕仍清晰可見,器物頸部內側略加切削,內壁均不修削,所以在器里的底、腹、口等處胎體接痕表現明顯。

【元青花瓷器介紹】元青花瓷(又稱元青花),即元代生產的青花瓷器。青花瓷生產於唐代,興盛於元代。成熟的青花瓷出現在元代的景德鎮,紋飾最大特點是構圖豐滿,層次多而不亂。元青花瓷大改傳統瓷器含蓄內斂風格,以鮮明的視覺效果,給人以簡明的快感。以其大氣豪邁氣概和藝術原創精神,將青花繪畫藝術推向頂峰,確立了後世青花瓷的繁榮與長久不衰。 代 景德鎮 瓶、罐之類器型,採用分段制胎,然後再用胎泥粘合而成,粘接處器表往往突起,給人以不平之感,外壁接痕經打磨,但內壁接痕仍清晰可見,器物頸部內側略加切削,內壁均不修削,所以在器里的底、腹、口等處胎體接痕表現明顯。一般器物的足邊不規整,有彎曲現象,說明元代制胎時不講究修坯,因此顯得成型工藝較粗糙。但小型器物也有精緻者,胎質顯得潔白細膩。削足處理方法常見底足足端外牆斜削一刀,大器足底寬厚多為挖足,挖足有深有淺。器物圈足不十分整齊,呈彎曲狀。器底可見螺旋狀的切削痕,大瓶、大罐的底部旋削紋較粗、較疏,盤和碗的切削痕較細、較密。底部和圈足內外粘有窯砂,有些已熔入釉中。高足杯的高足與杯身以泥漿拼接,交接處可以看見黃色或漿色擠壓泥漿,杯把足端的圈足厚薄不一。子扣套合結構的蓋,採用子扣與器蓋先成型後粘接工藝,蓋上能清晰地看見接痕。碗的底部胎體較厚重,足內露胎,中心微微突起,俗稱「臍」狀,實為拉坯痕跡。瓶、罐等大型器物底部中心處常見一內凹的圓點,在燒制大器時,為防止塌底,需在底部中心或稍偏處放一個用耐火土做成的圓餅或圓圈作支點,圓點就是由此形成的。大罐底部多為寬圈足,不規整,有的底中心有較淺的螺紋痕跡。一般大件器物胎體厚重,但重量適中,如超重或超薄都值得考慮。

【元青花螭龍雙耳人物盤口瓶】

元青花螭龍雙耳人物盤口瓶【完整器】,高37.5厘米,口8.5厘米,底12.8厘米,器體鼓腹直徑較肥大、頸部、腹部、底部接胎外壁接痕清晰可見,《周亞夫細柳營》人物故事紋,存世甚少的元青花瓷器中,繪有 人物 故事題材的更是鳳毛麟角。

【鬼谷子下山】元 青花 大罐是全球僅存的八件元青花人物故事瓷之一,國家一級文物。瓷罐高27.5cm,口徑21.5cm,腹徑34.5cm,足徑20.6cm,素底寬圈足,直口短頸,唇口稍厚,溜肩圓腹,肩以下漸廣,至腹部下漸收,至底微撇。繪有「鬼谷下山」圖,傳神生動,畫工細膩,堪稱元青花絕世珍品。

主體紋飾為「鬼谷子下山圖」,描述了孫臏的師傅鬼谷子在齊國使節蘇代的再三請求下,答應下山搭救被燕國陷陣的齊國名將孫臏和獨孤陳的故事。元青花人物故事瓷是中外藏家夢寐以求的無價之寶,千年來無數人嘗試仿燒,但從器型、畫風、神韻等各方面都無法與原型相比!此罐使用進口鈷料蘇泥勃青繪出的青花紋飾共分四層,第一層頸部:飾水波紋;第二層肩部:飾纏枝牡丹;第三層腹部:為「鬼谷子下山」主題紋飾;第四層下部:為變形蓮瓣紋內繪琛寶,俗稱「八大碼」。主題畫面描述了孫臏的師傅鬼谷子在齊國使節蘇代的再三請求下,答應下山搭救被燕國陷陣的齊國名將孫臏和獨孤陳的故事。鬼谷子端坐在一虎一豹拉的車中,身體微微前傾,神態自若,超凡如仙,表現出他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的神態。車前兩個步卒手持長矛開道,一位青年將軍英姿勃發,縱馬而行,手擎戰旗,上書「鬼谷」二字,蘇代騎馬殿後。一行人與山色樹石構成了一幅壯觀而又優美的山水人物畫卷。整個青花紋飾呈色濃艷,畫面飽滿,疏密有致,主次分明,渾然一體。人物刻畫流暢自然,神韻十足,山石皴染酣暢淋漓,筆筆精到,十分完美,正如孫瀛洲先生所說的:「元代瓷器『精者頗精』」。

【元青花釉面有哪三種】(一)影青釉又稱青白釉,在元代早中期青花上使用,用國產青料。元末青花瓷的青白釉是影青釉的衍生物,和元代早中期青花的影青釉或青白釉有所區別。釉面泛灰或泛黃,釉層光澤較強,或為亞光,除了燒成技術欠缺外,還與釉層中釉灰比例較高有關。元代青花瓷施青白釉,瑩潤透明,胎骨表面上能看到細密的皮殼層,釉面不光滑,用手握摸有凹凸不平感。器身胎釉微閃青藍,溫潤中略顯淡藍,除足圈顯水綠色外,器身胎釉往往顯出淡牙黃色,有時顯出乳濁白色,它的顯色會隨空氣中的濕度、溫度的變化而微顯不同。元期青花瓶、罐類,斜光透過胎釉會略顯出無規則的米白色絲線條紋,也稱釉紋飾。元期釉下青花上無氣泡,溫度偏高時胎釉顯干,但有時會出現微弱冒汗現象。元期釉面的顯色似有活性之感。

(二)白釉從14世紀中的至正年間開始使用,用進口青料。釉面白中泛青,釉色瑩潤透亮,光潔滋潤,積釉處顯鴨蛋青色,釉色亮度時常會有閃動感,足圈釉面顯出淡淡的水綠色。具有恰到好處的透明度、光亮度和色澤,能更好地襯托青花的表現力。

(三)卵白釉元末青花上開始使用,釉層乳濁,用國產青料,多小型器,以高足杯、碗、缽、小罐類居多,這些器物的外圈往往留下浸釉時手抓留下的指痕。元青花除玉壺春瓶器物外,底部一般無釉。底部露胎的有大小,形狀不一的釉斑。高足杯的高足內側近底處有一圈寬窄不等的釉痕。梅瓶等細身類瓶內側口沿下素胎。大罐內壁以盪釉法施釉。器蓋內側素胎,淺土黃色,見細微釉斑。元青花器體釉面基本較平,大型琢器在胎體的粘結處釉面微微凸起,器里口部釉厚薄不勻,釉薄處顯米黃色。從殘器看,瓶的頸部以下器腹內無釉,瓶、罐的底部或高足杯、碗的足內常見一塊塊的釉斑,每塊釉斑周圍或足邊及縮釉處都呈現出淺色的火石紅邊線。器物口邊有的有毛邊現象(即小氣泡破裂狀)。器表有的釉面有縮釉現象,不嚴重,屬於少數現象。釉面手感溫潤如玉,光感柔和不刺目,如過於光亮或有較強的光亮點,則值得考慮。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