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龍少年李嘉誠,也逃不過惡龍的命運,地產霸權開啟收割模式

財經奧迪特 發佈 2020-01-23T05:51:19+00:00

可曾想今日的暴龍,居然就是昨日的屠龍少年一步一步演化來的!曾經的李嘉誠,是年輕人的「勵志偶像」,是香港夢的代表,是大富豪和大善人化身的李超人。

可曾想今日的暴龍,居然就是昨日的屠龍少年一步一步演化來的!

今天的香港人對李嘉誠及其家族並不友好,甚至充滿了敵意。

曾經的李嘉誠,是年輕人的「勵志偶像」,是香港夢的代表,是大富豪和大善人化身的李超人。

現在年輕人漸漸意識到,香港那動輒數以百萬計的房價,多年不曾增長的工資收入,絕望而看不到希望的生活,正是以李嘉誠為代表的超級富豪通過「地產霸權」和「金融霸權」收割後留下的一地雞毛而已。

細心的年輕人也發現了,這個口口聲聲自己對香港及內地愛得深沉的李超人,其實只是個「利益薰心」的奸商,並且他和自己的兒子們也一併早早地加入了加拿大國籍。

香港和大陸只不過是李超人繼續吸金的吸金池而已。

李嘉誠想盡所有的辦法低買高賣炒房炒地獲得暴利後,全家都移民,並把所有的財產從香港轉移到國外。


因此李嘉誠的存在對香港經濟和社會發展並沒有實際意義,只不過是所有的香港人為李嘉誠發大財而買單,而留給香港人民的只有高房價帶來的生活壓力和痛苦。

最後的結果是因為高房價,讓香港所有的產業失去了競爭力,讓香港所有的年輕人失去了創業的機會,讓香港所有的年輕為了生活奔波,再也沒有創新的動力,再也沒有了創業的激情。

在香港人們早上起床買菜煮飯,去的是家門口附近的百佳超市,年輕人買個護膚用品,去的是公司樓下的屈臣氏。

而很多的香港人,要將收入的一大半償還長江房產的房貸。

港人看電視和聽電台,又是李嘉誠小兒子李澤楷的電信盈科的;


家中安裝的電話網絡,則是和訊黃埔的。

可以說香港人一睜眼就是在為李嘉誠及其家族在打工,李嘉誠對香港的天然氣、水、電力、港口、零售業等行業的壟斷,極大地損害了香港地區消費者的利益。

然而,李嘉誠對自己的壟斷行為卻幾無反思。

2005年,李嘉誠向香港大學醫學院捐出10億港元。

隨即,港大校務委員會決議將香港醫學院命名為李嘉誠醫學院。

此事引起港大醫學院師生的激烈反對,同校方抗爭了足足八個月,甚至逐步演化成了對李嘉誠聲討的政治事件。

2013年4月,李嘉誠控制的核心企業和記黃埔旗下的港口管理公司發生了要求改善待遇等的罷工,持續了約40天時間,成為二戰後香港時間最長的罷工。


2013年,香港多個社會團體公開抗議,要求香港政府創設「李嘉誠稅」(即資產增值稅、股息稅和累進利得稅),通過財富再分配解決香港貧富懸殊的問題。

此時的李嘉誠在香港他已經引起了眾怒,對此李嘉誠解釋是由於自己樹大招風的原因。

由此,李嘉誠加緊實施了自己投資歐洲的步伐。

自詡白手起家的李嘉誠長期作為「香港夢」的實踐者,他的勵志故事被香港的無數年輕人所傳頌和仰慕。

但是隨著李嘉誠為代表的超級富豪們一路青雲直上,他們收割了香港絕大多數的財富,把持著絕大多數的資源,在經濟上「統治」著香港。

2017年香港資產排名前十的富豪的資產總和約1445億美元,相當於香港GDP總值的42.5%。可以說絕大多數香港人一直生活在「李嘉誠們」的「地產霸權」和「金融霸權」之下。


現代社會科技發展日新月異,任何一個國家和地區經濟的持續發展,需要的是技術和產業創新。

但是香港卻在近年來逐步在科技創新和網際網路革命中逐步沒落走向衰敗。

2000年香港政府曾出台了「矽港計劃」,想把香港發展成為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為此香港政府專門在寸土寸金的香港批出63畝地。

經過李嘉誠的運作,該計劃終於被其小兒子李澤楷獲得該數碼港的開發權,最後「矽港計劃」以失敗告終,數碼港也被李澤楷開發成了房地產項目賺得盆滿缽滿。

對每一個社會來講,只有製造業可以創造財富,社會財富的來源均是通過製造業。

今天我們很多人都在說美國脫實向虛放棄了製造業,其實這個說法並不準確。


只是美國人將低技術、低利潤的製造業向發展中國家轉移而已,我們看看世界500強名單就懂了。

美國的製造業巨頭通用電氣、波音、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等在榜單上比比皆是。

可以說美國掌握了全球製造業的最頂層。

李嘉誠早期靠製造業起家,但是爆發卻是靠房地產和投資,他也表達過「勤勞賺不了大錢,只能養家餬口」的說法。

因此李嘉誠並不喜歡製造業。

由於房價的推波助瀾下香港的生存成本快速增長,這個進一步擠壓了香港實業發展的空間,今天香港的實業衰敗已經是不爭的事實,貧富激化也是不爭的事實。

在香港房價令人感到絕望,香港的「青年才俊」們沒條件創業,也不願意創業。


因為他們面臨巨大生存壓力,他們只能選擇加入香港富豪們的公司中在寫字樓里做一個「高級打工仔」,他們別無選擇。

香港高新科技產業和實業的寂寞,金融行業的世界地位,伴隨著的是大多數普通香港年輕人的失落和迷茫。

當年輕人發現自己即畢業於香港大學這樣的世界頂級名校,畢業薪水也只有1萬港幣,面對動輒以10萬港幣每平米計價的房價。

​即使他們奮鬥一生,也無法買房,即使買房也得耗盡父母終生的積蓄也只是蜷縮在10平米的「鴿子籠」里苟且生存,一切努力都變得毫無意義,他們胸中充滿了對李嘉誠的熊熊怒火。


2013年7月底,李旗下和記黃埔發布公告出售百佳超市,10月李嘉誠旗下的長江實業已將香港嘉湖銀座商場,以58.5億港元的總價整體出售。

與此同時,他將長江集團的主要資金投向歐洲,尤其在英國投資超過了近4000億港幣。忽然間,大家才意識到,李嘉誠本質上只是個追逐利益的商人,愛國愛港只是錦上添花的東西。

「李嘉誠的行為實際上是壟斷,這造成了香港人民的生活成本居高不下。」在問及對自己的商業偶像的看法時,宗慶後這樣告訴《中國慈善家》記者。

「李嘉誠旗下沒有一個暢銷世界的產品,做的都是投機的生意。」新加坡之父李光耀曾這樣諷刺過李嘉誠。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