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忠賢當權,為何明朝就能抵禦後金?彰顯了一個殘酷的歷史現實

歷史工坊 發佈 2020-01-23T05:52:58+00:00

作為閹黨的代表性人物,魏忠賢在天啟帝朱由校朝把持朝堂,專權擅政,迫害正義的東林黨人士,所犯罪行可謂是罄竹難書;而東林黨人,則慷慨陳詞,以家國為己任,即便是有楊漣被打死的前車之鑑,亦是雖萬死猶未辭,最終在崇禎帝朱由檢即位之後,魏忠賢為首的閹黨被誅滅,東林黨獲勝。


談及明朝末年的歷史,人們總不能繞開的便是魏忠賢以及東林黨。作為閹黨的代表性人物,魏忠賢在天啟帝朱由校朝把持朝堂,專權擅政,迫害正義的東林黨人士,所犯罪行可謂是罄竹難書;而東林黨人,則慷慨陳詞,以家國為己任,即便是有楊漣被打死的前車之鑑,亦是雖萬死猶未辭,最終在崇禎帝朱由檢即位之後,魏忠賢為首的閹黨被誅滅,東林黨獲勝。

但是此時的遼東時局,卻開始變得岌岌可危,而這種危局更是隨著勤勉的崇禎帝以及東林黨人在朝堂之上的優勢,變得一步步不可收拾。更甚者,1630年皇太極竟率領十萬大軍越過關寧防線,入寇京畿,而作為薊遼督師的袁崇煥竟後知後覺,這也就是己巳之變。隨後,後金更是先後四次入寇內地。與之對比的是,在魏忠賢主政時,大明王朝尚能抵禦後金。那麼魏忠賢當權,為何明朝就能夠抵禦後金呢?


魏忠賢的當權與天啟帝朱由校的縱容有著直接的關係。天啟帝朱由校,乃是明光宗朱常洛的兒子,因此也不為萬曆帝所喜,這也讓朱由校自小養成了不愛讀書、喜歡木匠的癖好。而就在魏忠賢因為無法償還賭債,自宮入宮之後,在魏朝、客氏兩位貴人的知遇之恩之下,魏忠賢也成為了天啟帝的司禮監秉筆太監。

一位並不熱衷於政事,喜愛嬉戲玩樂的皇帝,一個有著權利慾,喜歡掌控欲的太監形成了天啟朝皇權的政治班底。但在傳統的權利構成之中,宦官專權自然為文官集團所不容。因此,矛盾鬥爭自然也是不死不休的,但有了皇權支持的宦官專權,卻又是文官集團難以阻擋的。


而在手握大權之後,魏忠賢可謂是目空一切,既有穿莽龍袍越規之舉,又有仗殺東林黨人之實,可在對外時局上魏忠賢卻又展現了頗有能力的一面。

他在沈遼之戰失利後,果斷重新起用了熊廷弼,懲治了一批曾經彈劾熊廷弼的東林黨人;而且對於一批和自己作對的直臣如趙南星、孫承宗、袁可立等人也是相繼起用。對於當時遼東地區,明軍缺乏騎兵的事實,他更是下令官員、太監捐贈馬匹。也正是藉由此類,用人得當 ,自己的宦官集團又能夠幫助明熹宗,徵收礦稅,有財政支持之下,在天啟帝末期明朝與後金之間至少是持正的,甚至還有袁崇煥炮擊努爾哈赤的關寧大捷,毛文龍在東江的襲擾之功等等。

可惜的是縱然天啟帝在彌留之際,曾經交代崇禎帝魏忠賢可以為其所用,但崇禎帝還是對這位犯下了累累罪行的閹黨下了手,將其黨羽一一誅殺。他此舉正確嗎?顯然是正確的,鋤奸扶正,本應是為君者所為,但就在1644年李自成攻破北京,崇禎帝自縊前夕,崇禎帝想來是後悔了,派人收斂了魏忠賢的屍骨安葬。而這又是何種原因會讓崇禎帝此時此刻才明白魏忠賢的作用呢?其實,這彰顯了一個殘酷的歷史現實。


在眾多的固定思維之中,我們喜歡以好、壞,黑、白來判定人物。一個人,好就當褒獎;一個壞,就應該懲處。但這一點對於評價歷史人物,則顯得蒼白無力。在安史之亂爆發之前,是宰相李林甫之力,輔佐唐玄宗成就開元盛世;在康有為揮霍捐款之時和光緒帝的戊戌變法之時,又是判若兩人;在汪精衛刺殺載灃之時,他就是好的,但在投靠日本人,則自然是壞的;但這些「好壞」卻都在一人之身。而魏忠賢,又何嘗不是如此。

因為殘酷的歷史現實下,歷史的前進,是論跡不論心的,是看結果的。若是崇禎帝當時聽從其兄之言,不以好壞論,而是以有用論人,任用魏忠賢以此挾制東林黨人,防止一黨獨大局面,既能夠收稅,又能夠安邊,或許大明仍能苟延殘喘,可惜歷史沒有如果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