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夫妻:在農科院種草莓的日子有點甜

錢江晚報 發佈 2020-01-24T06:08:34+00:00

忙乎一整天,夫妻倆給一個棚的草莓清理爛果和爛葉,裝了滿滿四大桶。接下來要幹的事,就是跟兒子一家視頻,拉拉家常、互道新年好,簡單燒3個家常菜,喝點小酒,吃年夜飯。

這是他們守著草莓大棚過年的第十二年,記錄一次值守

草莓夫妻:在農科院種草莓的日子有點甜

本報記者 施雯 文/攝

草莓夫妻:在農科院種草莓的日子有點甜

2020年除夕,將是來自餘姚四明山區的宓玉飛和老公章建江,在浙江省農科院海寧楊渡基地度過的第十二個春節。

忙乎一整天,夫妻倆給一個棚的草莓清理爛果和爛葉,裝了滿滿四大桶。

下午4點半下班後,宓玉飛會去河邊菜地割幾棵自種的青菜當年夜飯的蔬菜。

接下來要幹的事,就是跟兒子一家視頻,拉拉家常、互道新年好,簡單燒3個家常菜,喝點小酒,吃年夜飯。

夫妻倆堅守的6個草莓科研大棚里,藏著浙江最新育成的草莓品種,以及上千種草莓育種材料。年前,記者走近這對草莓夫妻,記錄這個浙江人家庭的一次值守。

走出大山

來杭州城裡種草莓

在餘姚四明山老家,年輕時的章建江家有3畝多田和50畝林地,但務農的收入有限。

30年前,經人介紹,他認識了同村的宓玉飛,兩人婚後育有一子。當時,宓玉飛的母親在省農科院飼料廠幹活,上世紀90年代初,一個月有100多元工資,還包住宿。

這麼好的工作,夫妻倆很是羨慕,就帶著3歲的兒子跑來杭州,投奔母親。

因為要照顧兒子,宓玉飛一開始打打零工。章建江先後踩過三輪車當過裝卸工。

大概是1994年,農科院園藝所在白田畈種草莓的課題組要招工,宓玉飛順利應聘,成了院裡合同工。

當年的白田畈,有點農村模樣。因為眼饞農科院的草莓,經常有人翻牆進來,偷地里草莓吃。這些,可不是普通草莓,而是專家們寶貴的科研材料。

宓玉飛白天在地頭幹活,晚上全家住在大棚旁的平房裡。有人看著,就再沒人敢來偷了。

一年到頭活干不完

守草莓棚的活不簡單

種草莓,其實是件特別複雜的事,地里每天有干不完的活。

11月到次年4月的掛果期,大棚里每天要摘除爛果、爛葉,防止灰霉病擴散。

這段時間,宓玉飛每天早晨要開大棚膜通風,傍晚要關膜保溫。

掛果期,地里的監測任務也很繁重。十幾個優勢品種和三四百個育種材料,要持續測產量,糖度和硬度。

果期結束後,4月底,大棚要開始清理、平整土地並消毒,把前一年9月留種在露地的草莓苗進行移栽。5月,老苗會長新芽開花,需要人工把花一朵朵摘掉。

新苗發好,6月要二次分苗,把它們整體排列種好,每天澆水兩次。

最熱的7~8月,草莓容易生病,必須要防控。

到了9月,次年要種的草莓苗要留起來,繼續平整土地,把苗從大棚種到露地去,澆水施肥。10月草莓開花,一季三茬花,開第二茬花時,要做雜交授粉。

我們吃到的草莓,味道越來越好,就是雜交選育優勢品種的結果。

工作失而復得

12年如一日的堅守只因熱愛

在白田畈種了5年草莓,因為章建江做裝卸工腰落下毛病,宓玉飛跟丈夫回了老家,那是1999年的事。

回家後,平時接送孩子、幹家務的宓玉飛,還是有點想念在農科院種草莓的日子。

2009年春節前,宓玉飛得到消息,農科院在海寧新建的基地,園藝所草莓大棚要招人。課題組要求來的人要會開車,還要懂技術。正好,章建江有車,宓玉飛有技術。

當年3月18日,帶上家當,宓玉飛夫婦就搬進海寧基地,到今年,已是第12個年頭。

在國內,浙江省農科院的草莓育種做得比較出色。宓玉飛管理的是草莓界的明星大棚,經常有省內專家、種植戶來參觀、學習,他們也因此結識了許多朋友。

半路出家的宓玉飛如今聊起草莓來,已是頭頭是道:「我喜歡這份工作,它不像之前干體力活,能學到東西,能交到志同道合的朋友,我很滿足。」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