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曉菲:如何從文學選本的視角看「文」的定義的變化?

新京報 發佈 2020-01-23T07:25:14+00:00

那麼也就是說,到了宋元交際的時期,「文」的地位沒有那麼重要了。文本數量過於龐大的時候,選本的重要性就顯現了。如果文本數量不是過於龐大,直接閱讀總集就可以了。選家個人的閱讀品位和價值觀是會影響到文本的選擇的,選家編撰文選,一定程度上也是在推廣他的文學理念,背後也包含了這個時代的文學

撰文 | 彭鏡陶

「文選」是一個一語雙關的詞,不僅指蕭統的《昭明太子文選》,還指文學選本。將曹丕的「經國之大業,不朽之盛事」和朱熹的「文只如喫飯時下飯耳」進行比較,可以看出來從魏晉南北朝到宋元之際,「文」的定位和價值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2020年1月10日,田曉菲教授應邀在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進行了以「經國大業與喫時下飯:文選、文則、文運」為題的講座,從「文選」的角度看魏晉南北朝到宋元之際的「文」的定位和價值的變化。

從曹丕到朱熹,「文」的地位和價值發生了變化

在講座開始之前,田曉菲教授先用曹丕的「經國之大業,不朽之盛事」和朱熹的「文只如喫飯時下飯耳」引入。朱熹把「文」當作了吃飯時可口的配菜,甚至都不是主菜。曹丕的諡號是「魏文帝」,朱熹的諡號是「朱文公」,雖然都是「文」字,但是意義卻不完全相同。

從曹丕生活的公元三世紀到朱熹生活的公元十二世紀,對「文」的定位發生了很大變化。田曉菲教授決定從文學選本的角度切入,看待中古早期到十三世紀「文」的內涵和價值變化。她並沒有聚焦在某一個特定的文學選本上,而是用長鏡頭看文學選本對「文」的選擇的標準變化。

田曉菲

朱熹說「文」就是吃飯時可口的配菜,好像對「文」並沒有那麼重視。在朱熹眼裡,「道」是最重要的,「文」是次要的,「文以載道」。那麼也就是說,到了宋元交際的時期,「文」的地位沒有那麼重要了。

文本數量過於龐大的時候,選本的重要性就顯現了。如果文本數量不是過於龐大,直接閱讀總集就可以了。選家個人的閱讀品位和價值觀是會影響到文本的選擇的,選家編撰文選,一定程度上也是在推廣他的文學理念,背後也包含了這個時代的文學口味。

東漢到宋元時期的文學選本有三個重要時段

早期的選本繞不開《詩經》、《楚辭》,但是《詩經》一直屬於「經」這一類,並不完全屬於文學的範疇。《楚辭》是由劉向搜集的騷體文學組成,到了東漢時期又進行了補綴,再加上評論和章句,其實《楚辭》屬於一個騷體文學的總集談不上是文學選本。

所以田曉菲將重點放在了東漢到宋元時期的文學選本上,這段時間的文學選本有重要的三個時段。第一個時段是公元五世紀到公元六世紀,也就是魏晉南北朝時期,南朝的文學活動是非常發達的,出現了兩個很重要的選本——《文選》和《玉台新詠》。第二個時期是公元八世紀,主要是盛唐到中唐,選家選擇的文本範圍從古代範圍擴大到了當代,唐代人選唐詩,重視本朝的文學和詩歌,並出現了地方自覺抵抗中央和宮廷的現象。並且,這個時期的選家出現了非常強烈的想要推銷自我的理念,與之前的選本出現了巨大區別。第三個時期是宋元之際,文成為了下飯的副菜的同時,也獲得了一種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廣度。

講座現場

蕭統《文選》的序寫了他選擇文本的標準,孔子的經典他是不會收錄在《文選》中的,不能對經典進行刪節和簡化。第二類不收錄的老子、莊子、孟子等人的作品,他們那些或言辭優美、或氣勢磅礴的勸說別人的篇目,以及記載了他們的計謀策略的篇目。另外,紀事的文本他也不會收錄進來。

唐代文選收錄本朝作品,南宋文選體現出新儒家盛行的特點

唐朝時的文學選本數量是很龐大的,文學活動非常繁榮,而這些選本往往是唐朝人自己選自己朝代的作品。唐代的選家們在有意識地進行競爭,推廣他們自己的文學審美觀。比如《國秀集》,選家是芮挺章,是他在長安的太學讀書,等待科考的時候編撰的,編完後沒有立刻流傳於世。編完後的版本被芮挺章的朋友樓穎收藏起來了,直到安史之亂後才在世上流傳。《國秀集》中收有芮挺章的兩篇作品,可能是樓穎幫他收進去的。《國秀集》中一共收有八十五位詩人的作品,其中有八十三位都是官員,或者說是在京師等待科考的人。所以《國秀集》中的作品也更偏宮廷口味。

《河嶽英靈集》是丹陽人殷璠編撰的,他生活在南朝時期的都城。在初唐時期,南方人是比較受排擠的。所以《河嶽英靈集》能夠顯示出一個南方的文化中心,被首都和宮廷文化所排擠的選家的文學品位。《河嶽英靈集》中提到隱士們不能繼續採薇隱居,出仕為聖明的大唐王朝服務,但是卻沒有明主賞識他們的才能。作品收入《河嶽英靈集》的作家們,王維是家族名望最高、官職也最高的。除此之外,他選了很多儲光羲的作品。其實儲光羲只是一個小詩人,但是在《河嶽英靈集》中把他和王維、王昌齡相提並論,抬高他的地位,就是因為他是一個南方人。

南宋《文則》的編撰者是陳騤,《宋史》中有他的傳,他地位很高。1154年中進士後,他在中央做官,參與中心館閣書目和國史的編撰。《文則》是一個隱藏性的選本,是中國文學史的第一本修辭學著作。《文則》共有十個章節,每個篇目下面都有一個短的評論,像詩話,結構很鬆散。書中每個詩話都有例子,例子都是從經傳、子書中選擇的。這和蕭統的《文選》有很大區別,因為蕭統是明確不會把經典選進《文選》的。《文則》可以體現出來,南宋時期的新儒家和道學之風是非常昌盛的。

作者丨彭鏡陶

編輯丨徐悅東

校對丨薛京寧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