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共同的歷史陰影:我們經歷過哪些恐怖傳染病?

文化遺產 發佈 2020-01-24T08:49:08+00:00

本文 約 5160 字閱 讀 需 要18 min截至1月23日14時,國內25個省累計報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確診病例617例,死亡17例。

本 文 約 5160 字

閱 讀 需 要

18 min

截至1月23日14時,國內25個省(區、市)累計報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確診病例617例,死亡17例(均來自湖北省)。13個省(區、市)累計報告疑似病例393例。

人類漫長的歷史中,我們遭遇了數不清的瘟疫災難,其中有些特別嚴重,對人類後代影響十分巨大,如黑死病、天花、流感、非典等。總的來說,瘟疫是由一些強烈致病性微生物,如細菌、病毒引起的傳染病。

541-542年 查士丁尼瘟疫

10,000,000 人死亡

查士丁尼瘟疫是指公元541到542年地中海世界爆發的第一次大規模鼠疫,它造成的損失極為嚴重。此次瘟疫對拜占庭帝國的破壞程度很深,其極高的死亡率使拜占庭帝國人口下降明顯,勞動力和兵力銳減,正常生活秩序受到嚴重破壞,還產生了深遠的社會負面後果,而且對拜占庭帝國、地中海、歐洲的歷史發展都產生了深遠影響。

公元4世紀以後,曾經盛極一時的羅馬帝國漸漸分裂為東西兩部分。雄距東部的拜占庭帝國的歷代皇帝一向以羅馬帝國的正統繼承人自居,一直試圖收復失地,重新統一羅馬帝國,再現往日的輝煌。到公元6世紀,拜占庭帝國的皇帝查士丁尼決定採取行動。公元533年,查士丁尼發動了對西地中海世界的征服戰爭。就在他橫掃北非、征服義大利,即將重現羅馬帝國輝煌的時候,一場空前規模的瘟疫不期而至。公元541年,鼠疫開始在東羅馬帝國屬地中的埃及爆發,接著便迅速傳播到了首都君士坦丁堡及其它地區。

當時出現了許多詭異恐怖的情景:當人們正在相互交談時,便不自主地開始搖晃,然後就倒在地上;人們買東西時,站在那兒談話或者數零錢時,死亡也會不期而至。而最早感染鼠疫的是那些睡在大街上的貧苦人,鼠疫最嚴重的時候,一天就有5000到7000人,甚至上萬人不幸死去。

查士丁尼自己也險些感染瘟疫,在恐懼之中,他下令修建很多巨大的能夠埋葬上萬具屍體的大墓,並以重金招募工人來挖坑掩埋死者,以阻斷瘟疫的進一步擴散。大量的屍體不論男女、貴賤和長幼,覆壓了近百層埋葬在了一起。鼠疫使君士坦丁堡40%的城市居民死亡。它還繼續肆虐了半個世紀,導致1/4的羅馬人口死於鼠疫。這次鼠疫引起的饑荒和內亂,徹底粉碎了查士丁尼的雄心,也使東羅馬帝國元氣大傷,走向崩潰。

1346-1350年 黑死病

50,000,000 人死亡

在十四世紀中期,歐洲受到一場具毀滅性影響的瘟疫侵襲,即一般人所稱的黑死病。它從中亞地區向西擴散,並在1346年出現在黑海地區。它同時向西南方向傳播到地中海,然後在大西洋沿岸流行,並傳至波羅的海。約在1348年,黑死病在西班牙流行,到了1349年,就已經傳到英國和愛爾蘭,1351年到瑞典,1353年到波羅的海地區的國家和俄羅斯。只有路途遙遠和人口疏落的地區才未受傷害。根據今天的估算,當時在歐洲、中東、北非和印度地區,大約有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之間的人口因而死亡。

黑死病是人類歷史上最致命的瘟疫之一。普遍認為是由一種名為鼠疫桿菌的細菌造成的。一些歷史學家認為黑死病開始於十四世紀二、三十年代的中國或中亞。在隨後的數年內由商人和士兵攜帶到俄羅斯南部克里米亞。在十四世紀四十年代,流行病從克里米亞傳到西歐和北非。黑死病造成全世界死亡人數高達7500萬,其中歐洲的死亡人數為2500萬到5000萬。

黑死病的一種症狀,就是患者的皮膚上會出現許多黑斑,所以這種特殊瘟疫被人們叫做「黑死病」。對於那些感染上該病的患者來說,痛苦的死去幾乎是無法避免的,沒有任何治癒的可能。

引起瘟疫的病菌是由藏在黑鼠皮毛內的蚤攜帶來的。14世紀,黑鼠的數量很多。一旦該病發生,便會迅速擴散。在1348-1350年間,總共有2500萬歐洲人死於黑死病。

1665-1666年 倫敦大瘟疫

100,000 人死亡

倫敦大瘟疫是指1665年到1666年發生在英格蘭的大規模瘟疫。在這場瘟疫中,有七萬五千到十萬人喪生,超過當時倫敦總人口的五分之一。它在歷史上被確定為淋巴腺鼠疫(bubonic plague)引起的大面積黑死病,由人通過跳蚤感染了鼠疫耶爾森菌。1665年,這場傳染病是淋巴腺鼠疫在英格蘭的最後一次大規模爆發。

瘟疫的來源有兩種說法。一說來自法國,1665年4月,兩個法國海員昏倒在倫敦西區特魯里街與朗埃克路口,後來他們身上攜帶的病毒引起了大範圍的傳染。另一說是病毒來自荷蘭,這種疾病自1599年起就在荷蘭傳播了。

瘟疫襲擊的第一個地區是倫敦的聖吉爾斯教區。1664年底至1665年初的冬天,就已經有病例在那裡出現,直到1665年開春,由於人口的大量增加和衛生條件的急劇惡化,疾病才大規模迅速傳播。到了1665年7月,瘟疫已經遍布倫敦城。當時的國王查爾斯二世以及他的家人都被迫離開倫敦前往牛津郡,但市長和參事仍在堅守崗位。滿大街都是負責治療瘟疫的醫生,雖然他們當中很多人都沒有執照。

由於這場瘟疫的蔓延非常之快,人們不得不將患病者所住的房子都連人封死,在緊閉的大門外漆上紅十字,寫上「上帝保佑」,嚴禁任何人出入。每天只是在限定的時間,由專人從窗口送進食物和水。成千上萬的病人就是在這種惡劣的情況下悽慘死去。

記錄顯示,倫敦的死亡人數從每周1000-2000人持續上升,到1665年9月,平均每周已經有7000人死亡。到深秋時候,狀況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1666年2月,城市被認為安全到可以迎接國王了。

1817-1961年 七次大霍亂

3,000,000 人死亡

霍亂是一種急性腹瀉疾病,由不潔的海鮮食品引起,病發高峰期在夏季,能在數小時內造成腹瀉脫水甚至死亡。霍亂是由霍亂弧菌所引起的,通常是血清型O1的霍亂弧菌所致,但1992年曾經有O139的新血清型造成流行。霍亂弧菌存在於水中,最常見的感染原因是食用被病人糞便污染過的水。霍亂弧菌能產生霍亂毒素,造成分泌性腹瀉,即使不再進食也會不斷腹瀉,洗米水狀的糞便是霍亂的特徵。

19世紀初至20世紀末,大規模流行的世界性霍亂共發生8次,地區性流行也出現過幾次。

1817-1823年,霍亂第一次大規模流行,從「人類霍亂的故鄉」印度恆河三角洲蔓延到歐洲,僅1818年前後便使英國6萬餘人喪生。1826-1837年,霍亂第二次大流行,穿越俄羅斯並先後到達德國、英國、加拿大和美國。1846-1863年,霍亂第三次大流行,波及整個北半球。1865-1875年,霍亂第四次大流行,由一艘從埃及到英國的船所引發。1883-1896年,霍亂第五次大流行,到達了埃及。1910-1926年,第六次霍亂大流行。1961年出現第七次霍亂大流行,始於印度尼西亞,波及五大洲140多個國家和地區,報告患者逾350萬。1992年10月,第八次霍亂大流行,席捲印度和孟加拉國部分地區,短短2-3個月就報告病例10餘萬,死亡人數達幾千人,隨後波及許多國家和地區;1997年9月起,霍亂在非洲大規模蔓延,僅1998年的頭3個月烏干達就報告病例11335例,肯亞報告病例10108例。

1847年 流行性斑疹傷寒

20,000 人死亡

流行性斑疹傷寒又稱虱傳斑疹傷寒或「典型斑疹傷寒」,患流行性斑疹傷寒後數月至數年,可能出現復發,稱為復髮型斑疹傷寒,又稱Brill-Zinsser病。是普氏立克次體通過體虱傳播的急性傳染病。其臨床特點為持續高熱、頭痛、瘀點樣皮疹(或斑丘疹)和中樞神經系統症狀,自然病程為2-3周。

1889-1890年 俄羅斯流感

1,000,000 人死亡

1889年12月,「俄羅斯流感」出現在聖彼得堡,到1890年3月已傳遍世界大部分地區。這也是第一次明確知道流感的流行呈現出病情輕重的「波浪」變化。這場流感造成至少25萬歐洲人死亡,全球的死亡數字高達100萬甚至更多。這場「俄羅斯流感」持續了不少年,後來逐漸不再那麼流行,不再那麼嚴重。

1918-1920年 1918大流感

20,000,000 人死亡

在1918年橫掃世界的大流感中,大約有數千萬人喪生。這個數字遠高於歷年來命喪愛滋病的人數總和,但這場被稱為「全球性世紀瘟疫」的大流感也帶來了美國醫學研究、人才培養乃至整個自然科學研究領域的巨大變革。

對那場流感死亡人數最保守的估計是2100萬,而當時全球人口總數還不及今天的1/3。這個數字是根據當時對疾病的研究估算的,後來經常被報紙引用,但這個數字肯定不準確。現在的流行病學家估計,在全球範圍內大約有5000萬人在大流感中喪生,這個數字甚至可能高達一億。

1957-1958年 亞洲流感

2,000,000 人死亡

1957年,亞洲流感最初在中國爆發,該病隨後在同年傳遍全世界,一直持續到1958年。

亞洲流感是A型流感的H2N2病毒(H2N2的H與N是代表病毒中的血凝素與神經氨酸酶蛋白質),流感疫苗在1957年被研發出以對抗病毒爆發。據統計,全球共有至少100萬人死於該病毒;美國相對死亡較少,大約72000人死亡。

1960年至今 愛滋病

39,000,000 人死亡

愛滋病是一種危害性極大的傳染病,由感染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病毒)引起。HIV是一種能攻擊人體免疫系統的病毒。它把人體免疫系統中最重要的T淋巴細胞作為主要攻擊目標,大量破壞該細胞,使人體喪失免疫功能。因此,人體易於感染各種疾病,並可發生惡性腫瘤,病死率較高。HIV在人體內的潛伏期平均為8·9年,患愛滋病以前,可以沒有任何症狀地生活和工作多年。

1968-1969年 香港流感

1,000,000 人死亡

1968年,香港流感最初在香港爆發,該病隨後在同年傳到美國。疫症一直持續到1969年。

雖然在1968年上半年,香港實際已經爆發出禽流感,但香港流感實際是A型普通流感。準確地說,這是由H3N2病毒引起的第一次流感爆發 (H3N2的H與N是代表病毒中的血凝素與神經氨酸酶蛋白質)。

香港流感類似於1957年的亞洲流感(即H2N2種,香港流感的不同之處在於血凝素蛋白質因為抗原更換而發生了化學排列改變)。可能是亞洲流感使受影響的人群中累積了相關的抗體,香港流感比其他的流行病較少人員死亡:估計全球病毒活躍的1968年至1969年兩年內有750000人死亡。相對20世紀是較不致命的大流行傳染病。而最致命的流感病毒是西班牙流感。

2002-2003年 非典

774 人死亡

非典一般指重症急性呼吸綜合徵,這是一種由SARS冠狀病毒(SARS-CoV)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世界衛生組織(WHO)將其命名為重症急性呼吸綜合徵。本病為呼吸道傳染性疾病,主要傳播方式為近距離飛沫傳播或接觸患者呼吸道分泌物。(關於SARS的傳染源頭追查,詳情可見:野生動物的病毒怎麼就到了人類社會?

2009年 豬流感

284,000 人死亡

2009年甲型H1N1流感是一次由流感病毒新型變體甲型H1N1流感病毒所引發的全球性流行病疫情。2009年3月底,該流感開始在墨西哥和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德克薩斯州爆發,不斷蔓延。2009年5月底,該流感在墨西哥死亡率達2%,但在墨西哥以外死亡率僅0.1%。持續了一年多的疫情造成約1.85萬人死亡,出現疫情的國家和地區達到了214個。世界衛生組織在2013年公布的數據顯示,在流感季中,全世界每5人中就有1人感染甲型H1N1流感,但死亡率可能不到0.02%。另據美國CDC估計,截至2010年3月中旬,這場疫情導致5千9百萬美國人染病,26萬5千人住院,1萬2千人死亡。

2011年 剛果(金)麻疹

4,555 人死亡

麻疹是兒童最常見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之一,其傳染性很強,在人口密集而未普種疫苗的地區易發生流行,2-3年一次大流行。麻疹病毒屬副黏液病毒,通過呼吸道分泌物飛沫傳播。臨床上以發熱、上呼吸道炎症、眼結膜炎及皮膚出現紅色斑丘疹和頰黏膜上有麻疹黏膜斑,疹退後遺留色素沉著伴糠麩樣脫屑為特徵。常並發呼吸道疾病如中耳炎、氣管炎、肺炎等,麻疹腦炎、亞急性硬化性全腦炎等嚴重併發症。目前尚無特效藥物治療。我國自1965年,開始普種麻疹減毒活疫苗,此後發病顯著下降。

2014年 西非伊波拉疫情

11000 人死亡

2014年2月,伊波拉病毒疫情爆發於西非,世界衛生組織發布伊波拉疫情報告稱,幾內亞、賴比瑞亞、獅子山、美國、西班牙、馬里以及已結束疫情的奈及利亞與塞內加爾累計出現伊波拉確診、疑似和可能感染病例超過2萬例,其中超過1萬人死亡,感染人數逼近一萬。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非洲聯盟委員會、歐洲聯盟委員會、聯合國、無國界醫生組織和西非國家經濟共同體等單位已投入人力和資金控制疫情。

歷史上的疫病災難,使人類付出很大代價,但也無一例外被人類戰勝,不管是治療還是防控,過往的疫病成為人類研究、應對新的疫病的經驗基礎。

明天就是除夕,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的消息卻一直牽動大家的心。我們有信心戰勝疾病,同時更要引起重視,保證個人衛生、提高預防意識、有症狀及時就醫。以下是各省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發熱門診及定點救治醫院設置情況,希望大家度過一個平安、健康的春節。

湖北省

武漢:http://wjw.wuhan.gov.cn/front/web/showDetail/2020012009078

宜昌:http://wjw.yichang.gov.cn/content-41531-962485-1.html

荊門:http://wap.jmnews.cn/?action=show&contentid=278953

福建省

http://wjw.fujian.gov.cn/xxgk/gzdt/wsjsyw/202001/t20200122_5185970.htm

河北省

http://www.hebwst.gov.cn/index.do?templet=content&id=394844&cid=43

北京

https://mp.weixin.qq.com/s/WhnpFsym9PnUfaiHfQQ2KQ

上海

https://mp.weixin.qq.com/s/U3GngNeGF94XPTCwPyP2bA

廣東省

廣州:http://wsjkw.gd.gov.cn/xxgzbdfk/content/post_2878318.html

深圳:https://mp.weixin.qq.com/s/CSBYuDoR0wz7WBLNS0kB_A

本文圖片、資料來源於網際網路。數據來源於世界衛生組織、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醫生無國界組織、PDQ PUBLIC HEALTH,傳染病研究與政策中心、曼尼托巴大學、哈佛大學、加州大學,洛杉磯市等機構。

經公眾號「博物館丨看展覽」(微信ID:atmuseum)授權轉載。


歡迎個人轉發、擴散。公號轉載、商務合作請聯繫

84592314@qq.com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