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學習和運用針灸療法

青年中醫李鐸 發佈 2020-01-23T10:28:09+00:00

針灸療法既要有一定的理論基礎,又有豐富的臨床實踐,具有操作簡便、適應證廣、療效迅速、價格低廉、安全無副作用五大優點。

針灸療法既要有一定的理論基礎,又有豐富的臨床實踐,具有操作簡便、適應證廣、療效迅速、價格低廉、安全無副作用五大優點。應該認真學習、積極推廣、努力研究,使前人為我們留下的針灸醫學遺產不斷得到發揚光大,更加充實、完善,更好地為中國人民和世界人民服務。

(一)熱愛針灸醫學,樹立良好的醫德

大凡學習某一門學科,熱愛它是學好的前提。春秋時代大教育家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熱愛可以自學成才,並有較深造詣。好的醫德,古今榜樣甚多。唐代孫思邈的《大醫精誠》便是典型之作,加拿大的白求恩、印度的柯棣華就是我們的楷模。

(二)掌握理、法、經、穴、方、術

1.理——理即中醫學及針灸醫學的基本理論。針灸醫學是中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離不開中醫學的基礎理論如陰陽五行、臟腑氣血、經絡腧穴、辨證論治等,這是學好針灸的基礎。

2.法——針灸治療大法,也即針灸治療原則和補虛瀉實的方法。病之宜針宜灸,或補或瀉,均屬此類。針灸治法也有汗、吐、下、和、溫、清、消、補八法,如清熱解表、通調腑氣、疏經活絡、溫經散寒、行氣活血、消腫止痛、補中益氣等。這都是針灸治病的一些總的原則,必須正確掌握。對某一病證,是針是灸,或是針灸並用;是補是瀉,還是補瀉兼施,對機體產生的作用也是有所區別的。相比之下,針刺偏於瀉實,艾灸偏於補虛。補申脈、瀉照海治療癲癇、多寐,以瀉陰補陽;而補照海、瀉申脈治療狂證、失眠,以瀉陽補陰。補合谷、瀉三陰交能墮胎,而瀉合谷、補三陰交卻能保胎。

3.經——經絡學說是針灸醫學的核心理論,對針灸療法的臨床實踐,具有更直接、更重大的指導意義。諸如經絡的分類、作用、循行、起止、分布、交接及與臟腑、組織器官的聯繫等等,都必須系統學習。學醫必學經絡、業醫必通經絡。這是歷代醫家之明訓。《靈樞·經別》云:「十二經脈者……學之所始,工之所止也。」宋·竇材《扁鵲心書》中說:「學醫不明經絡,開口動手便錯,不學無術,醫之過也。蓋經絡不明,無以識病證之根源,究陰陽之傳變。昔人望而知病者,不過熟其經絡故也。」明·馬元台也說:「十二經脈之道……初學者必始於此,工之良者,亦止於而已。」可見,學習針灸療法,決不是單純記幾個穴位能治什麼病就萬事大吉了。那種「人身處處都是穴,無須通讀十四經」的歪理邪說是大錯特錯的。

4.穴——穴位是針灸治病的物質基礎,具體腧穴的歸經、定位、穴性(包括特定穴性質)、主治範圍以及刺灸方法等必須熟讀強記或者大體掌握,尤其以十大類特定穴最為重要。

5.方——在確立治療大法和定經選穴的基礎上,按多種取穴方法(局部、鄰近、遠端、三部、本經、表里經、同名經、子母經、交會經、上下、左右、前後、特定穴、經驗等)處方。處方中要全面了解各經、各部、各類腧穴的主治共性和特性,合理利用腧穴之間的協同作用,儘量避免穴位之間的拮抗性能。如此則能使處方少而精(單穴5個左右,雙穴2~3對,不可用穴海戰術),做到一把鑰匙開一把鎖或一把鑰匙開多把鎖,療效既快又好。用穴也切忌長期不變(易治病)和經常更換(慢性痼疾)。經常更換不利於觀察治療效果,總結經驗教訓;長期不變則會導致局部組織損傷,病人局部組織對針刺的適應性增強,耐針性增高,得氣緩慢,針感相應減弱。處方的內容也不僅僅是選幾個穴,還應包括左右(或雙穴)、針灸法、補瀉法、留針時間、施灸壯數等。

6.術——術即刺灸操作技能。包括進針方法、方向、角度、深淺、行針手法、刺激強弱、補瀉手法、各種施灸方法、各種傳統療法和新技術的運用等。其中,苦練針刺基本功(指力和技巧)是十分重要的環節。練針態度要端正,做到務實不務虛。先精於某一種針刺手法,再掌握更多的操作技能。

(三)遵循「聽、讀、寫、看、動、記」的學習方法

1.聽——多聽老師講解,多聽別人的見解,集思廣益,增強對針灸療法的理性認識。

2.讀——多讀經典條文和針灸歌賦,以讀促記。「高聲朗讀精神爽,深思熟慮意味多。」

3.寫——多寫讀書筆記,多做資料卡片,積累較多、較廣的信息。為不斷提高學習效果和寫作能力打下堅實的基礎

4.看——多看老師示範操作

5.動——多動手摸穴、點穴,勤練針刺手法和操作技能。

6.記——在上述聽、讀、寫、看、動的基礎上強化記憶。任何一種學習,都要做到耳到、眼到、口到、手到、心到。有關研究表明:靠聽能記憶40%,看能記80%,而親自動手實踐後便會留下永久的記憶。俗話說得好「耳聽是虛,眼見為實」「百聞不如一見,百看不如一干」。這就是強調感性認識的重要性。在學習過程中,先有理論學習,繼而見習、實習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很科學合理的。只有將所學的理論知識與實際操作技能緊密結合起來,才能真正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四)中西兩法結合,針灸藥物並用

在學習和運用針灸療法的過程中,必須正確認識針灸療法的實用價值,克服「針灸萬能或針灸無用」這兩種錯誤偏向。針灸療法與西醫學關係密切,對於西醫學中的人體生理、解剖方面的知識必須重點學好。它有助於我們準確取穴和安全操作。針灸治病涉及的面很廣,內、外、婦、兒、五官疾病無所不涉。各科有關知識,特別是神經系統方面的知識,對指導針灸診治疾病很有幫助。古往今來,大凡醫道精深之名醫,都是既會針灸,又能藥治的

唐代的《備急千金要方》云:「經曰:湯藥攻其內,針灸攻其外,則病無所逃矣。方知針灸之功過半於湯藥矣!病有須針者,即針刺以補瀉之,不宜針刺,直爾灸之。若針而不灸,灸而不針,皆非良醫也。針灸不藥,藥不針灸,尤非良醫也。知針知藥,固是良醫。此言針灸與藥之相須也。」《針灸資生經》也強調針灸藥物並用。《針灸聚英》也說:「針灸藥因病而施者,醫之良也。」《醫學入門》稱:「古謂醫者必通三世之書,其一,黃帝針經;其二,神農本草;其三,岐伯脈訣。非是三者,不足言醫。」《針灸大成·註標幽賦》云:「一針二灸三服藥。」20世紀70年代也流傳:「一根針、一把草,綜合治療不可少」唯明代陳會《神應經》持相反意見:「內經言針而不灸,灸而不針。庸醫針而復灸,灸而復針。後之醫者,不明軒岐之道,針而復灸,灸而復針者有之。」《禁灸穴歌》云:「灸而勿針針勿灸,針經為此嘗叮嚀,庸醫針灸一起用,徒施患者炮烙刑。」

相關的穴位注射療法是針刺與藥物結合的產物,也要求我們能掌握一些常用中、西藥物的性能和主治作用,中藥製劑還要求熟知其歸經,西藥製品更要了解配伍禁忌等。

感謝大家的耐心閱讀,歡迎留言評論一起探討中醫藥文化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