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紀掠影|過去教師吃百家飯的日子

榆木齋 發佈 2020-01-23T11:28:49+00:00

百家飯山海情文:張文耀這裡所說的百家飯,不是指傳統習俗的百家飯,而是過去教師在鄉村教學,學校沒有廚師做飯,由所有學生家輪流管飯,因而叫做百家飯。我是個教師,亦曾吃過百家飯,不過我從教四十餘年,僅僅只吃過兩年百家飯。

百家飯山海情

文:張文耀

這裡所說的百家飯,不是指傳統習俗的百家飯,而是過去教師在鄉村教學,學校沒有廚師做飯,由所有學生家輪流管飯,因而叫做百家飯。我是個教師,亦曾吃過百家飯,不過我從教四十餘年,僅僅只吃過兩年百家飯。那是1967年「文革」時期,在景毛公社的北小張村,吃過一年百家飯;1975年在浪泉公社的南太柴村吃過一年。


這兩年的百家飯經歷,使我體會到,吃百家飯好處確實多。主要是能接近群眾,聯繫群眾,了解群眾,信任群眾;再就是拉近了學校與家庭的距離,家校一家親,彼此能推心置腹地互相交流,從而更好地處理家校關係,利於對學生的教育;更重要的是教師與家長易於建立深厚的情誼,和諧相處,形成一個知己知彼,取長補短的良好氛圍。


學生家管老師飯,歷來有之,這可是具有傳統性的。解放前有,解放後亦有,且延續了很多年,改革開放後逐漸消失。過去百家飯,各家都是非常重視的,他們視老師為座上賓,每當輪到管飯的那一天,都是儘自家所能,把最好的飯菜拿出來給老師吃。


我記得那時人們生活不是那麼富餘,可是老師飯都是清一色的好飯,什麼包子、餃子、臊子麵等等,始終如一。那時候是集體種菜,管飯那天學生家都要到菜地取好菜,因而種菜人饒有風趣地說他知道哪天哪家管老師飯,家校一家,其樂融融。


家長們對老師的關懷是無微不至的。記得有一次,我到一個學生家吃飯,他家做的是油粉飯,我說胃口不好不宜吃,他們聽說後立刻另作了麵條讓我吃。還有一次家長聽說我要去開會,就給我烤了烙餅給我帶上。這不難看出家長們對老師的關懷,不是親人勝似親人,充分體現了他們的真情實意。


雖然我吃飯給糧票和錢,但那份真情比山重比海深,這份情,不是一點點糧票和錢可以換來的,使我內心經常感到愧疚,以至於不斷激勵自己要更好地教書育人,以心換心,不辜負家長們對老師的尊重,以及對子女的希望寄託,更多的是感到作為一個老師的責任重大。


教育工作,任重而道遠,不能僅僅空談,要真抓實幹。俗話說「空談誤國,實幹興邦」,只有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地去實施,才能盡到教師的責任。「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作為一名教師,要做到教好書、育好人。教好書就是要認真備課講課,批改作業做好輔導;育好人就是言傳身教,做好學生的思想工作,關心學生、愛護學生,愛生如子,並做好「差生」轉化工作,決不讓一個學生掉隊。


曾記得北小張村有個叫益民的學生,不好好學習,寫作業用鉛筆,作業本用廢紙。我了解到他父親有病,母親要照看病人,又要參加勞動,家庭生活困難。於是我就一方面予以物質幫助,幫他買了鋼筆和作業本;另一方面在精神上予以支持,鼓勵他窮而有志,要好好學習,講「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予以鞭策,從此他幡然悔悟,變成一個發奮讀書的好學生。前幾年我在襄汾種子公司遇見了該生母親,她很感激地談到那些年我幫助他孩子之事,這讓我非常欣慰。其實這些都是作為一個教師應該做的分內之事,如果每個老師都這樣,我想沒有教育不好的學生!

1975年,我在南太柴學校任教時,努力搞環境美化,整修校舍桌凳,開辦校辦工廠,並且狠抓教學質量,使得學校面貌煥然一新,群眾們拍手叫好,因而在聯校因工作需要調動我去另一學校擔任負責人時,該村村幹部和群眾集體到聯校請願,要求讓我繼續在該村工作。雖然並沒有如其所願,但是這份情使我內心非常感動,那就是,不管你在哪裡,只要你心裡裝著學生和教育工作,人們是不會忘記的,正所謂「投之以桃,報之以李」。


1978年我在齊村學校任教時,聞知北小張村生產搞得很好,被評為模範村,為報答該村父老待我之熱情,於是帶領學校宣傳隊,不遠數十里前去慰問演出,村民和學生們熱烈歡迎,大家歡聚一堂,場景令人異常激動。


而這些,都是吃百家飯和學生以及家長們締結的深厚情誼。百家飯不但讓我了解了學生的情況,而且學生和家長也了解了我的為人處事,從而相互促進相互進步,使得教育工作變得更加互動,更加有成果。

在吃百家飯的時候,我經常隨時和貌似漫不經心家長閒聊,然而對學生的突出特點、才華特點和注意事項也予以適當點透,這樣在聊天的情境中,達到幫助學生的目的。並且在吃百家飯時,準時發放糧票和錢,從不拖欠,也得到家長群眾的好評。



百家飯,雖然是過去的一種傳統,如今已經沒有了。可是,百家飯是一種傳統美德,是家校一家的真實見證,是可貴的「金玉之情」,形式雖然不存在了,希望這種交流能夠繼續延續下去,這種良好風尚能夠發揚下去,最後以打油詩結尾:

吃了百家飯,不忘山海情;

家庭與學校,目標一般同;

雙管一起下,擰成一股繩;

教好接班人,國家展新容。


2020.1.22晉頤堂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