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ce雲炒鞋被喊停,閃購「穿馬甲」春節回歸「頂風作案」

獵雲網 發佈 2020-01-24T12:17:44+00:00

近日,有消費者爆出球鞋交易平台NiceApp疑似再次上線涉嫌「雲炒鞋」的 「閃購」功能引發熱議。有用戶表示,在他們看來,這樣的操作一是鼓勵賣家寄存,二是鼓勵賣家使用寄存的商品發貨。

【獵雲網北京】1月24日報導

近日,有消費者爆出球鞋交易平台Nice App疑似再次上線涉嫌「雲炒鞋」的 「閃購」功能引發熱議。

據了解,近期Nice App接連上線兩個針對春節期間的活動:「寄存商品到nice倉庫」以及「支持使用寄存發現貨」。有用戶表示,在他們看來,這樣的操作一是鼓勵賣家寄存,二是鼓勵賣家使用寄存的商品發貨。如此,買家拍下商品後無需通過物流發貨,可以即時將商品寄存到倉庫並在24小時後作為現貨上架,實現「買家」到「賣家」身份的無縫切換。

不少潮牌交流群內,「變著法子的閃購」「這個就和股票一樣了」「t+1」等評論隨處可見,準備入場割韭菜的用戶蓄勢待發。

值得注意的是,上文中用戶提到的「閃購」恰恰是一度將Nice App推上風口浪尖的「雲炒鞋」助推器。2019年9月24日,nice推出為期7天的閃購滿減活動,公告剛一出現就在各大潮牌交流群引發熱議,因為閃購模式不用真的發貨,在平台虛擬交易一買一賣能夠輕鬆憑藉優惠券賺取十多元到數十元的差價。

48小時內,曾經原價4.9元的宜家鑰匙扣飛漲200倍衝過千元人民幣;Supreme開季免費贈送的玩具傘兵十多個小時內從50元漲至2200元;優衣庫聯名款機器貓公仔兩天持續瘋漲十數倍……一些「賭徒」心態的消費者紛紛入局,面對不斷刷新的交易價格,「小白們」不知道為何成本可以忽略不計的塑料玩具、造價兩三元的鑰匙扣能衝到上千人民幣,但面對大V們帶隊的「沖沖沖沖」、「越早入盤賺的越多」、「猶豫就會敗北」的號召,再加上較早入局者活生生翻了十多倍的例子,「賭徒們」終究還是想試一試。

然而9月26日傍晚, Nice官方突然關閉價格走勢、銷售記錄以及評論,並緊急發布公告,嚴厲斥責了炒作商品、操縱市場的行為,禁封了68個違規帳號,同時也提前關停了為期7天的優惠活動。不明就裡的「賭徒們」突然變身「接盤俠」,甚至出現站在天台央求客服上架商品的鬧劇。

10月29日,工人日報發文《「閃購」變「速達」,能否遏制「雲炒鞋」?》,評論「球鞋交易平台nice將nice閃購合規升級為nice速達,原nice閃購功能下線」一事:

在廣大網友的質疑、輿論的關注、專家的呼籲之下,炒鞋終於引起了相關監管部門的重視。這對於遏制愈演愈烈的炒鞋之風來講,無疑能起到催化劑的作用。隨著監管部門出手,目前nice、切克、鬥牛等平台紛紛下架了類似「閃購」的功能。

nice平台稱,已將nice閃購合規升級為nice速達,原nice閃購功能下線。據介紹,升級級後的nice速達依然可以將球鞋快速地到達買家手上,但不能再寄存至nice倉庫,這也極大的限制了球鞋的炒作。因從買家手中的現貨寄至nice倉庫需要一定的時間,所以球鞋短期暴漲的可能性也完全消失。

但果真如此嗎?10月24日,微信公眾號潮牌派對nice的速達功能進行了實測,卻發現交易不用經快遞手,依舊可以通過「寄存」+「速達」結合的方式成功交易到帳。

從「閃購」到「速達」再到「支持寄存發現貨」,Nice官方只是換了幾個馬甲,幾個活動實質上均是在監管部門和輿論壓力下被迫下架的「閃購」功能,「雲炒鞋」行為並未停止。

不同的是,去年9月的「nice閃購」中,買家拍下商品後便可以直接寄存到倉庫並同步上架售賣,相當於美股交易的「T+0」模式,而此次春節活動,對於同一件商品,從「買家」變身「賣家」的操作需要經過24小時,實際上相當於A股交易的「T+1」模式。

就此,有潮流圈大V詰問:「這不就是閃購T+1嗎」「在鞋圈如此畸形的思維下,T+0和T+1到底有何區別?」

去年9月,獵雲網就「閃購」一事發表評論《5元鑰匙扣炒至千元?「雲炒鞋」後nice再陷風波》,認為「『雲炒鞋』暴露的是賭徒心態,人人自信自己不會是最後的蠢蛋,總有比自己更蠢的人接盤,但終會有人被割韭菜。如果你想炒鞋,不如先許願有人比自己更貪。」「企業、用戶、資本終究會意識到「雲炒鞋」不過是一場『擊鼓傳花』的資本泡沫」,並呼籲Nice等球鞋交易平台在第一時間杜絕炒鞋、通過規則制約炒鞋行為。

《新華每日電訊》曾就此評論到:監管部門和行業協會對一些「炒鞋」平台的投機行為,也不能視而不見。如今,「炒鞋」已經形成一條灰色產業鏈,有些「炒鞋」App在其中扮演了不太光彩的角色。比如,有些平台玩起了只炒作鞋的歸屬權的「雲炒鞋」亂象,還有些平台可能涉及金融違法行為。應該通過嚴格監管和積極引導,讓「鞋穿不炒」成為一種共識。

有專家呼籲,有關平台還是不要心存僥倖,與監管玩「躲貓貓」的遊戲,還是應該認清形勢,與「雲炒鞋」做徹底的切割,回歸自己的初心,守住底線,做自己該做的事。「雲炒鞋」固然能帶來短期的流量、帶來現金流,但終究不是合規的生意,最終會害了用戶也會害了平台。

消費者對去年「nice閃購」中「割韭菜反被割韭」尚且心有餘悸,如今「T+1閃購」捲土重來,去年的鬧劇是否會重蹈覆轍?其中的利害關係,值得有關平台和消費者深思。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