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文物珍品:印沙佛木板略述

莫高窟參觀預約網 發佈 2020-01-24T13:38:02+00:00

法國吉美國立亞洲藝術博物館藏伯希和劫掠的敦煌莫高窟文物中,有一件帶把手的雕佛木板,編號MG23965。

法國吉美國立亞洲藝術博物館藏伯希和劫掠的敦煌莫高窟文物中,有一件帶把手的雕佛木板(如圖),編號MG 23965。1996年,這件雕板在日本東京展出。同時,東京方面出版了展覽圖錄,該雕佛木板被列為第127圖,並附有簡短日文說明。原日文說明內容大意為:該雕板為長方形板木,高15.4厘米、寬10.2厘米,板厚1厘米,有光澤,陰刻(深淺程度不詳)結說法手印跌坐於蓮花座上的如來佛像,火焰紋頭光、背光;背面帶單手可握的把手。但沒有說明此陰刻佛像木板的用途。從佛板本身及有關文獻資料記載來看,該雕佛木版應為敦煌地區當時印沙時所用的佛像木板。

印沙是指「於大海邊或河渚間、沙灘之上,以塔形、像印,印沙灘,為塔形像」 [1]印沙作為一項佛事活動在其他佛經記載中也是屢見不鮮。例如,《一字佛頂輪王經分別祕相品第五》載:「各正月五月九月。詣海河潬日日三時。印沙佛塔隨力印修。」[2]《五頂王儀法秘密品第六》也載:「海河潬上日日三時。印沙佛塔隨力印修」等。[3] 敦煌遺書中也保留了大量10世紀時當地社邑組織社眾進行印沙活動的記載。

敦煌的印沙活動,一般是每年正月由社邑倡導和組織舉行。敦煌遺書S.6537V(P.3730v)《某甲等謹立社條》云:

1.某甲等謹立社條 竊以燉煌勝境,地傑人奇,每習儒風,

2.皆存禮故(教)。談量幸解言詁(語)美辭。自不能寘,須憑眾

3.賴。所以共諸無(英)流,結為壹會。先且欽崇禮曲(典),後乃

4.逐告(吉)追兇,春秋二社舊窺(規),建福三齋本分,應有條流,

5.勒截(載)俱(具)件,壹(壹)別漂(標)。…………

17.……逐年正月,印沙佛一日,香花佛食,齋主

18.供備。上件條流,眾意勒定,更無改易。謹具

19.社人名目,用為後憑驗。

印沙活動又是敦煌古代民眾於佛教的三長月活動之一。敦煌文書S.6537v《拾伍人結社社條》載:

1.竊聞燉煌勝境,憑三寶以為基,風化人倫,藉

2.明賢而共佐。居(君?)白(臣?)道合,四海來賓,五穀豐登,

3.堅牢之本。人民安泰,恩義大行。家家不失於尊

4.卑,坊巷禮傳孝宜(義),恐時僥伐(代)之薄,人情以(與)往日

5.不同,互生分(紛)然,後怕各生已見。所以某乙等壹拾

6.伍人,從前結契,心意一般。(中略)

16.沙州是神鄉勝境,先以崇善為基。初若不

17.歸福門,憑何得為堅久。三長之日,合意同歡,稅聚頭面凈油,

18.供食僧佛,後乃眾社請齋,一日果中,得百年餘糧。…………

39.……上件條流,社內本式,一一

40.眾停穩,然乃勒條,更無容易。恐後妄生毀柢(詆)。故

41.立明文,劫石為期,用流(留)(後)驗。

佛教中的三長月又作三齋月、善月、神足月、神通月、神變月。專指正月、五月、九月這三個月,在此期間佛教徒及信眾長期持齋、設齋進行佛事活動。另外還有六齋日之說:六齋日指每個月清凈持戒的六日,在印度,一個月分成兩部分,稱為白月、黑月。六齋日即白月的八日、十四日、十五日,及黑月的二十三日、二十九日、三十日等六日。從敦煌現有印沙佛事活動資料來看,印沙多在正月的六齋日,即正月初八日舉行。如S﹒0527《女人社再立條件》:「社內正月建福一日…脫塔印沙。」 [4]

敦煌藏經洞出土的《印沙佛文》,為舉行印沙佛事活動時延請僧人念誦的齋文。察看其內容格式,或以固定範文為藍本,彼此大同小異者;或以添加齋主發願祈福的具體內容,如P.2237、P.2255、P.2483、P.2843、P.3276v、P.3276v2、P.3276v3、P.3730v、S.0663、S.1441、S.4428、S.6417、北圖6851等卷。P.3276v《社邑燃燈印沙佛文》記:

1.厥今[三]春首朔,四序初分,建燈輪於佛像之前,捧金爐而

2.陳情啟願著(者),有誰所作,時則有座前持爐某社眾等一

3.則盪舊年之災禍爾,滅非邪迎新歲之貞祥;普臻

4.瑞應者之所作也。伏惟我持爐使君與社眾等並

5.金枝誕質,玉葉際生,各懷文武文之金(全)才,盡負神

6.姿之美體,加以深謀志榮,能帖凈於四方;恤愛乃

7.民,專佐輔於一主。而乃悟世榮是結苦之本,曉福

8.事為恆樂之因,兼不違之先祖願心,於年初而

9.同增勝善,是日早上向何(河)沙岸上,印萬佛之

10.真容;夜間就梵剎精宮,燃神燈之千盞,其

11.燈乃日明晃晃,照下界之幽塗,光炎巍巍,朗

12.上方之仙剎。更乃舉步而巡遶佛塔,虔

13.恭而和念齊□舉,捧香花供部之聖賢;

14.振玲梵徹下類之耳界,五音齊奉,八樂羊又

15.平,□□□動樑上之塵埃;拍拍馬貴回鸞之

16.儛(舞)道。將斯上善,無限良緣,盡[用]莊嚴,回施資

17益,先奉為國安仁(人)奉(泰),社稷恆昌,佛日重開,

18.普天安樂。

P.2843《印沙佛文》記:

1.印沙佛文。

2.夫曠賢大劫,有聖人焉。出釋氏宮,名薄伽梵,心凝大寂,

3.身意無邊。慈氏(示)眾生,號之為佛。厥今齊年,合邑人等,故於三

4.春上律,四序初分,脫塔印沙,啟嘉願者,先奉為國泰人安,

5.法輪常轉;次為巳(己)窮(躬)共保清吉之福會也。惟三官社眾,

6.乃遂為妙因宿殖,善芽發於今生;業果先停(淳),道心堅

7.於此日,知四大而無注(主),木殼(識)五蘊而皆空。脫千聖[之]真容,印恆

8.沙之遍跡,以茲脫佛功德,啟願勝因,先用莊嚴,梵釋

9.四王,龍天八部,伏願威光勝運,福力彌增,興運慈悲,

10.救人護國。願使主延壽,五穀豐登,四塞清平,萬人安樂。

11.又持勝善,伏用莊嚴,諸賢社等,伏願身如玉樹,恆清恆

12.明;體若金剛,常堅常固;今世後世,莫絕善緣;此世他生,善

13.牙(芽)增長,然後散發霑法界,普及[有]情,賴此勝因,齊登佛果。

依據《印沙佛文》的記載,在舉行印沙佛活動之前,一般還要設齋,齋主可能也是由社人輪流擔任,並準備香花和佛食。印沙活動簡便易行,印沙所用沙土又是天然所賜,只需一天時間即可「功德圓滿」,在當時有「佛教都會」盛名的敦煌地區比較普遍。而用於印沙的雕佛木板也是敦煌本地所做,它向我們展示了當年敦煌地區舉行印沙佛事的具體情景,對了解敦煌古代具有地方特色的佛事活動具有重大的意義。


參考文獻

[1](唐)金剛智譯.佛說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羅尼經,載《大正藏》二十卷第186頁。 。  

[2]《一字佛頂輪王經分別祕相品第五》,載《大正藏》十九卷第236頁

[3]《五頂王儀法祕密品第六》,載《大正藏》十九卷第272頁。

[4]參見譚蟬雪《敦煌民俗—絲路明珠傳風情》,甘肅教育出版社2006年6月,第50頁。

來源:敦煌研究院,作者:馬德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