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曹操在《三國演義》中的人物形象與歷史原型的區別

好一個可人兒 發佈 2020-01-24T15:00:50+00:00

卑鄙的曹操 以《三國演義》中曹操為例,我們看看作者羅貫中是怎麼「加工創作的」。《三國演義》第一回就寫道:「操幼時,好遊獵,喜歌舞,有權謀,多機變。」

我們都知道藝術是來源於現實生活的,一部好的藝術作品,必須要紮根於現實的土壤,這樣才能夠汲取養分,接受考驗。園藝家通常會採用嫁接的方法獲得各種「理想」的果實,作家也用類似的方法創作各種「理想」的人物,創造一個典型的藝術形象。而成熟的文學作品精彩之處在於它具有迷惑性,「以假亂真」。讀者往往在不知不覺中被作者筆下的人物迷惑,把書中的人物事跡和現實生活中的搞混,並且深信不疑。這樣一來,把作品虛構的情節當作歷史的真相,而真正的歷史則被掩埋。

譬如說,看過《三國演義》的朋友們,誰還會相信曹操不是一代奸雄呢?諸葛亮也許並不像書中說的那樣神機妙算呢?扶不起的阿斗——蜀後主劉禪也許並不昏庸呢?不可否認,藝術創作是基於現實,但不局限於此。作家創作會自覺的選擇「藝術加工、合成」,以創造一個深刻的典型人物。



卑鄙的曹操

以《三國演義》中曹操為例,我們看看作者羅貫中是怎麼「加工創作的」。《三國演義》第一回就寫道:「操幼時,好遊獵,喜歌舞,有權謀,多機變。」接著又寫了許邵對他的評價:「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此外,小說還借周瑜之口給曹操一個帶有明確感情色彩的評價「名為漢相,實為漢賊」,這先入為主的評價算是給曹操扣上一個「賊」的帽子。在《三國演義》一書中,對曹操形象的塑造可謂是緊緊圍繞「奸雄」二字,即「奸詐卑鄙、野心勃勃」。


從作品中描寫曹操的事跡基本上也是體現他的狠毒與忘恩負義。譬如說,曹操在和陳宮逃亡時,遇到父親朋友呂伯奢一家時,呂伯奢一家對曹操可謂是盛情款待。可是當曹操聽見磨刀的聲音 ,誤以為呂伯奢一家要害他,遂把一家人都殺害了。即便是後來曹操知道真相了也並未愧疚,而是說了一經典名句流傳至今「寧叫我負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負我」。看到這裡,曹操那種忘恩負義和疑心重重的樣子躍然紙上。此外,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謀權上位。這種行為在講究忠義的古代可以說是犯了以下犯上的大罪了,在這裡把一個有野心的曹操形象刻畫淋漓盡致。總之,讀《三國演義》這部作品,基本上你就認識了一個手段陰狠毒辣,充滿著野心,心機縝密還忘恩負義的曹操。這就是文學作品中留給我們的一個深刻印象的人物形象。



雄才大略的曹操

老實說,要不是因為學過真實的歷史,我真的以為曹操就是這樣一位「奸雄」,而且曾經我對他的印象很不好,認為他心狠手辣,為人心胸狹窄,實則不然。那麼真實歷史中的曹操又是怎麼樣的一位人物呢?實際上,大家可以稍微想一想,如果曹操真的如同書中所說的那樣狠毒、忘恩負義,又怎麼可能會有眾多名士選擇追隨他,助他完成統一的大業呢?史料記載說:魏武帝曹操,字孟德,豫州刺史部譙人。東漢末年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書法家,曹魏政權的奠基人。他以其傑出的政治、軍事才能,率領手下先後打敗豪強袁紹、袁術、呂布等,逐步統一了中國北方,囤積農田、興修水利,恢復北方的農業生產。


此外,他還敢於打破世族門第觀念,堅持用人唯賢。他的政治成就、軍事成就、包括文學成就(在詩作方面),都對後世影響很大。這才是歷史上真實的曹操,他有雄才大略,治國有方。他有著遠大的理想抱負,從他寫的詩作像《蒿里行》《觀滄海》等之中可以看出他對百姓生活疾苦很了解,也希望能夠統一國家讓百姓從水深火熱之中脫離出來。從之後的歷史來看,他也的確做到了。總之,曹操是一位胸懷天下的政治家、治國有方軍事家、才華橫溢的文學家。




藝術加工的「魅力」

那麼為什麼現實中的曹操與《三國演義》里的形象大相逕庭呢?我想,這還是歸結於藝術的「加工改造」。什麼是「藝術改造」呢?我想首先創造者要將許許多多的原型材料先進行分解,挑出一部分與寫作主題有關、審美價值較高的材料,剔除那些與寫作主題無關、沒有審美價值的材料,這個步驟叫做選材提煉。然後,將有用的精華材料重新組合,形成一個個具有鮮明特徵的人物形象。魯迅曾多次說過,他筆下的人物是:

「看的多了,湊合起來的」,是「雜取種種人合成一個」,「往往是嘴在浙江,臉在北京,衣服在山西」。

此外,這種藝術改造並不是隨心所欲的,它要受歷史、社會、文化與自然的約束,服務於當時的社會環境,其思想內涵要貼合時代背景。羅貫中在塑造曹操這一人物形象的時候在尊重客觀事實的基礎上,注入許多主觀因素。


曹操之所以在《三國演義》中被塑造成「奸雄」很可能是與當時的時代背景、政治環境即民族矛盾有關。宋到元末的幾百年來,漢族時不時受到其他民族入侵,百姓們也痛恨這些外族侵略者。而在《三國演義》中,蜀漢政權似乎是被當成了漢族的正統政權,於是曹操就自然而然被當成了反汗的逆賊了。因此羅貫中先生在選材塑造曹操的人物形象的時候,就主觀的剔除了他有本事、有功績的一面,轉而放大了他的一些不光彩政治手段,從而將一代「梟雄」塑造成了一代「奸雄」。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