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政府對彝族等少數民族採用這一制度,看了真是令人毛骨悚然

八千里路雲和月 發佈 2020-01-24T15:55:00+00:00

(電視連續劇《偉大的轉折》)紅軍占領冕寧後,劉伯承下令打開縣衙門的監牢,將牢里的「政治犯」予以釋放,結果發現兩百多「政治犯」全是彝人。



紅軍占領冕寧後,劉伯承下令打開縣衙門的監牢,將牢里的「政治犯」予以釋放,結果發現兩百多「政治犯」全是彝人。劉伯承見狀感到很是驚異,連忙和他們拉話(四川地區方言,交談、談心的意思),這才知道他們原來都是彝族「家支」(即家族支系,彝族的一種社會組織形式)頭人的子弟,是被冕寧縣衙抓來做「人質」的。

讓彝族部落質押「人質」是自清代以來就有的一種官府制度,早成定例。只有在辛亥革命時,滇軍經過冕寧,曾一度釋放「人質」,但到鄧秀廷稱霸冕寧又重新得以恢復。

按照這一制度的規定,「家支」中只要有一個頭人「違法」,從他開始,這個「家支」所有的頭人及其兒孫都要長期輪換著坐牢,這叫「坐質換班」。

冕寧牢獄可謂暗無天日,獄卒對待「人質」則較對待漢人更為冷酷無情,即便身體健壯的年輕彝人都打熬不住。如果坐牢的彝人死了,家人必須接替,允許以父代子、以兄代弟、以叔代侄。新的「人質」在獄中不堪折磨,急思輪換,最後往往弄得父子兄弟都淪於苦海不得解脫。有的「家支」一代一代就這樣被折磨絕了。



獲救後的「人質」對紅軍感恩戴德。他們告訴劉伯承,冕寧城是進入彝民區的必經之路,一過冕寧城,就是大涼山彝民區。沿著去安順場這條線路,當地彝族共有古基(又稱果基、沽雞)、洛伍(又稱老伍)、羅洪三個「家支」,以古基勢力最大。

劉伯承還得知,紅軍將要經過的道路確實非常難走,有的地段全是懸崖絕壁,路隘險深,行路異常艱險。據說太平天國時期,石達開就是經此道北上,當時其先頭部隊已到安順場,未能渡過大渡河,而後衛部隊卻遭到了冕寧民團的襲擊,以至全軍覆滅。

劉文輝熟知古史,他之所以重兵設訪富林,且只以大渡河防禦為重點,自然也是考慮到西冕路線乃是石達開覆軍老路,對紅軍非常不利。

選擇西冕路線,紅軍並不怕走崎嶇山路,讓劉伯承心裡沒底的正是與彝民打交道這件事。


今日薦書: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