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賀歲片簡史:從香港黃金一代到內地百花齊放

mars的寫字檯 發佈 2020-01-24T16:36:17+00:00

春節是中國人的傳統節日,從夏商時代開始,作為農業文明的文化古國,民眾在春季進行祭祀活動,以祈禱新一輪的春種秋收順利。

春節是中國人的傳統節日,從夏商時代開始,作為農業文明的文化古國,民眾在春季進行祭祀活動,以祈禱新一輪的春種秋收順利。

春節的習俗活動耶隨著時代的變化,也一直在變化,在沒有火藥的時代,春節時不放爆竹和鞭炮的,一直到魏晉時期才有了鞭炮這個習俗。

到了現代,春節也有了符合現代的慶祝方式,比如:「春節聯歡晚會」,一度成為除夕夜的標配儀式。

如果春節聯歡晚會強調的是闔家歡樂,那麼「賀歲片」,則是對一年忙碌生活的總結,對來年精神上的展望。

數字傳媒進入中國的二十多年,國人的精神世界、生活思考也開始逐漸發生變化。

賀歲片之所以能夠成為一種單獨的電影品類,得益於在這個辭舊迎新之時,人們在一年的精神大餐之後,來了一頓精緻甜點。

在時間上,大家公休放假,身心上,放鬆自己,無論是市場和民情,都是個黃金檔期。

80-90年代初期:香港時代

賀歲片最早起源流行於香港,這也源於香港的電影事業發展較早。90年代初期,正處於香港電影的黃金時代,而一批優秀的影人也在這段時間自發的湊到一起,不計報酬的拍攝賀歲片。

這段時間賀歲片的主題也都是喜劇片,結局大團圓,求得是一個過年的喜氣與吉祥,很多電影的名字乾脆以「家有喜事」、「恭喜發財」等等吉祥話命名。

香港第一部廣為人知的賀歲片,是1983年,成龍執導並主演的《A計劃》,這也成龍的里程碑之作。



不得不說,在同時代武打動作巨星中,成龍的風格天生屬於賀歲片。

成龍的武打動作非常多的使用小道具,比如酒壺、凳子、桌子等等,有人調侃道:

給成龍一個玩具廠,他可以打一百個。

成龍也是首創將動作片和喜劇元素融合起來的演員,《A計劃》同時參演的還有洪金寶與元彪這兩個成龍的師兄弟。

此片之後,三兄弟又相繼合作了《福星高照》、《快餐車》、《飛龍猛將》等等,洪金寶也開啟了他的「福星系列」。

1995年,成龍的《紅番區》第一次以「賀歲片」的名義被引入內地,成功斬獲8000萬票房,在內地一炮而紅,同時給內地死氣沉沉的電影市場注入了一股鮮活的氣息。



1989年,《賭神》在賀歲檔上映,成為了現象級的類型片,周潤髮飾演的賭神高進,吃巧克力的鏡頭在今天依然是經典;很多喜歡打牌的朋友,甚至用賭神出場音樂作為電話鈴聲。

《賭神》系列的成功很像是劉謙魔術在春晚上的成功,帶給了觀眾一種新奇的視聽體驗,同時打牌這樣的活動,又充滿了生活氣息。

《賭神》並不算是周潤發的成名作,真正意義上的成名作應該是《英雄本色》,當然這樣悲壯的江湖故事,並不適合放在當時的賀歲檔。

春節時親朋好友聚在一起玩玩牌和麻將,似乎是整個中國的共同的習俗,可以說《賭神》的題材非常的應景,因此當年在香港斬獲3600萬票房,成為當年的冠軍之作。



而「賭神系列」也一發不可收拾,成為了賀歲檔的固定席位,90年的《賭聖》、91年的《賭聖》、95年《賭神2》,96年《少年賭神》以至於後來《賭俠1999》、《中華賭俠》這樣的與原有故事不相關的外傳性質影片。

到2000年以後,這個題材依然火熱部件,不但出了外傳影片,還把目光投向撲克牌以外的項目,如:麻將電影《打雀英雄傳》、《雀聖》、《嚦咕嚦咕新年財》等等。

可以說賭神在賀歲檔的成功,為香港電影開啟了一個新的類型,而無論是打牌和打麻將本身都並不是電影的重點。

賭神系列的成功在於獵奇、另人嘆服的特技,不失輕鬆的緊湊劇情,一定程度上的品質保障。

相關題材超過百部,不在賀歲檔依然有很多電影上映,想來是題材大火,不想等了,而這個題材也很受大眾歡迎,如此多的同題材影片,居然絕大部分品質都過關。

周潤發在參演了賭神第一部和第二部後,其他都沒有主演過,最多就是露個臉。

賭神系列成長了一大批的年輕演員,劉德華、黎明、張家輝、古天樂等等,還有一位就是香港喜劇無厘頭風格的開山鼻祖——周星馳。

在賀歲檔這種喜劇片雲集的檔期,必然會留下濃重的一筆。

除開賭神系列,還有《家有喜事》這種眾星雲集型電影,周星馳同樣主演了很多個人風格非常明顯的喜劇片,而90年代的周星馳則是票房的保障。



93年,《唐伯虎點秋香》,斬獲4000萬票房。

95年,《大話西遊之月光寶盒》,4500萬票房。

96年,《大內密探零零發》,4000萬票房。

97年,《家有喜事》,4800萬票房。

99年,《喜劇之王》,3000萬票房

值得一提的是,《大話西遊之月光寶盒》票房還是比較成功的,並沒有傳說中的那麼差,這部電影周星馳是出資人之一,自然傾注了很大的心血,但是因為發行倉促,這部影片的下部《大話西遊之仙履奇緣》有些冷淡,票房只有2100萬。



但是這也是跟周星馳本人的電影相比,他更多的是對這部電影期望太高。

雖然事實上這確實是一部時代無法觀賞的電影,直到網絡時代的到來,那句「如果要給這份愛一個期限,我希望是一萬年」在大學校園大火。

人們對於電影的欣賞,也是受制於時代潮流,文化風氣的限制,可以說整個網際網路時代的初期,大話西遊掀起的風潮深深影響了一大批的初期網民。



《大話西遊》中周星馳表達的愛情觀,是一種自由的、悲壯的、英雄式的愛情,在網絡到來後,人們的表達能力變強後,才慢慢能夠欣賞與認同。

90年代後期:馮氏喜劇

在成龍的《A計劃》在內地大獲成功後,內地導演開始看到的希望,2年後馮小剛導演的內地首部賀歲片:《甲方乙方》上映,以400萬成本斬獲3000多萬票房,馮氏喜劇的時代開啟了。

馮小剛在《甲方乙方》之前,主要為人所知的作品是《北京人在紐約》,其他都寂寂無名,而《甲方乙方》的成功,才讓馮氏喜劇作為一種風格被觀眾所知。

可以說賀歲片成就了馮小剛,而馮小剛也開創了內地賀歲片的時代。



馮氏喜劇能夠成功,葛優強大喜劇能力不可或缺,天生屬於喜劇的外形,對於台詞與人物的極強把控,使得葛優成為一種獨特個人風格,如果說周星馳的「無厘頭」風格自成一派,那麼葛優的幽默一樣無法複製。

馮小剛導演,葛優主演:《大腕》、《不見不散》、《非誠勿擾》等作品成就了馮小剛「8冠王」的成就。

在8冠王的路程中,可以發現,搭戲的一樣很重要。

當時構建馮氏喜劇的演員,有徐帆、李誠儒、英達這些成熟的實力派演員,也有關之琳、舒淇、李小璐等等的當紅花旦。

馮氏喜劇不同於香港電影比較直接與開放式的快樂,更接內地市場的地氣,強調喜劇的底蘊,讓觀眾開心之餘仔細想想之後依然有所得。

然而馮小剛導演似乎並不滿足做一個討好觀眾的導演,希望做到更多的突破。

在2001年上映的《大腕》中,這樣的野心便開始萌發了,李誠儒在精神病院中那番「只求最貴,不求最好」驚世駭俗的話,當時看來覺得好笑與荒誕。



現在看來,則完全有不一樣的感受。

直到2004年的《手機》,一切發生了變化,馮小剛嘗試突破了喜劇的束縛,開始嘗試新的風格,新的表達。



該片在北京電影學院放映時,有學生向馮小剛提問:「《手機》和以往的賀歲喜劇不太一樣,結尾時較為沉重,這還是賀歲片嗎?」

馮小剛答道:「很多人想教我怎麼做,但是他們沒資格教我,賀歲片就是我開始拍的,所以我不需要別人告訴我該怎麼拍賀歲片。」

言語之中,不想繼續討好觀眾的意味很明顯,所以後來說出來「垃圾觀眾製造垃圾電影」這樣的話也不足為奇。

退一步講,一個導演有自己的判斷和堅持是沒有問題的,馮氏喜劇的獨特風格,與馮小剛這種堅持分不開。

我們不能寄望於一個導演的風格別具一格,同時又要適應大眾的口味,賀歲片不是非要千篇一律,甜點依然可以需要慢慢咀嚼。

2000年以後:轉變與百花齊放

在轉變風格後,馮小剛依然執導了《天下無賊》、《非誠勿擾》、《一九四二》這樣可圈可點的好片,《夜宴》、《私人定製》這樣具有爭議的片是有,但依然有亮點。

隨著內定電影市場的發展,賀歲片也不專屬於馮氏喜劇,迎來了百花開放的局面。

2004年《功夫》,周星馳喜劇的強勢回歸,與之前量產式的周星馳電影比,這部周星馳導演的影片製作精良,每一處細節都透著用心。



馮小剛的那句台詞「還有誰」,在網絡上成為了經典。似乎也有在問賀歲檔:「除我之外,還有更好的喜劇電影嗎?」

所以《功夫》來了,帶著周氏無厘頭與新的突破。

2007年《滿城盡帶黃金甲》,張藝謀導演作品,雖然整體故事看來一般般,但是那滿城耀眼的士兵盔甲,一地的金黃菊花,依然給人帶來久久的震撼。

同年《投名狀》,由「刺馬案」改編,內地與港台合拍,無論是演員陣容,還是拍攝水平,都可以稱得上非常優秀作品,此時的賀歲片已經不再是喜劇片的天下,只要是好的作品,一樣會被認可。



2010年《讓子彈飛》,姜文導演巔峰之作,10年後,其中各式各樣的橋段依然讓人回味無窮,但是整部電影同樣有些超前,當時很多的評價是:「好看是挺好看的,但有點看不懂。」



這也正是這樣電影的魅力,並不是故弄玄虛,而是需要長時間的回味與沉澱,同時每個觀影人都會有自己獨特的感受。

2012年《人在囧途之泰囧》

徐崢「囧」系列第二部作品,前一部作品在暑期檔上映試水,第二部賀歲檔更加精心製作。新一代的喜劇演員,黃渤、徐崢、王寶強開始在這個市場大放光彩。



2000年以後的賀歲檔作品開始變得種類繁多,風格各異,有喜劇、有動作片、也有劇情片,甚至不乏悲劇片。

結語

賀歲片的二十年,從早期的香港電影黃金時代,到馮氏喜劇,再到如今的百家爭鳴,電影風格也從一團和氣的喜劇片變得風格多樣,電影風格的主動改變,一定程度也帶領了觀眾口味的改變。

人們發現,不一定非要大團圓和吉祥話,在看慣了輕鬆的喜劇之餘,也開始去欣賞各式各樣的影片,賀歲檔也從一個純粹的慶典儀式,變為高質量作品的集中地。

在傳統春節這樣一個繼往開來的時刻,觀眾的精神世界也得到了盤點,開始了不斷的思考,不斷的突破,最後依然保持本心,追求好的作品,為品質鼓掌。

願你歷盡千帆,歸來依然是少年。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