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趙麗蓉老師才是中國嘻哈「鼻祖」

紅豬看電影 發佈 2020-01-24T19:01:06+00:00

群英薈萃,我看就是蘿蔔開會1995年,她和鞏漢林合作的小品《如此包裝》,針對90年代的時髦詞「包裝」,上演了一出傳統與流行對壘的好戲。

記得90年代的春節,央視春晚的小品幾乎是每家百姓必備的一道美味年夜下飯菜。

黃宏、宋丹丹;郭達、蔡明;趙本山、范偉;鞏漢林、趙麗蓉。

他們的語言味道,曾幾何時,就是春晚的味道。

尤其是趙麗蓉老師那一口觀眾熟悉的唐山話。

群英薈萃,我看就是蘿蔔開會

1995年,她和鞏漢林合作的小品《如此包裝》,針對90年代的時髦詞「包裝」,上演了一出傳統與流行對壘的好戲。

荒誕,搞笑,卻又真實。

小品在歡笑之餘,還拋出了一個值得我們深思的問題,流行文化與傳統藝術究竟是敵是友?

這閨女長得真俊啊

小品一開始就是鞏漢林扮演的明星製作公司經理兼藝術總監在焦急的等待。

等誰?或者說在等什麼?

等評劇表演藝術家趙麗蓉老師,又或者說等的是搖錢樹,等的是獵物。

「藝術總監」鞏漢林和趙麗蓉本色出演的自己在這裡分別代表了流行文化和傳統藝術

開場不到28秒,流行對傳統的狩獵之態已經躍然舞台上。

背後,是彼時小品主創的一種的焦慮在流行文化市場能力驅動下,對傳統藝術被異化的一種焦慮

而焦慮的根源是因為我們將流行視為了傳統的對立面。

這種對立更多源自先天的誤解

就像小品中趙麗蓉老師初見鞏漢林的時,她是這樣說的:

「這閨女長得真俊啊」

閨女?

只因為「藝術總監」作為男性的一頭長髮。

所以,誤會後的趙老師解釋:我沒看出來,就看著這小辮兒.....

在這裡,「小辮兒」成了流行文化在傳統藝術面前異像的具化

新興的流行文化在不同維度以千奇百怪的形態出現在我們的日常生活當中,滿足了我們大部分的情感需求和審美需求,你甚至很難精準的去定義它。

而客觀上,流行文化的崛起又與傳統藝術觀眾基礎的式微並行,加之和傳統藝術迥異的誕生背景、審美特徵,註定了來自傳統的先天誤解。

傳統面對流行,就像那句:「這閨女長得真俊啊」。

困惑、誤解溢於言表

但這誤解背後更深層面我們應當看到,流行和傳統存在的互補融合

《如此包裝》對這樣的互補性進行了探索,至於結果如何,我們接著往下看。

麻辣雞絲

小品里的「藝術總監」希望通過和評劇表演藝術家趙麗蓉老師合作拍攝評劇MTV。

趙麗蓉欣然應允。

看到這裡,流行和傳統各取所需的合作基礎已經清晰

對流行文化而言,傳統藝術精緻、綿長的內容能量,能夠為其提供源源不斷的藝術滋養,進而通過流行文化強大的內容變現能力轉化為利益

而傳統文化在流行包裝下不但可以具備更廣泛的傳播力,且經濟補償也有助於改善傳統藝術的生存環境,如趙麗蓉在小品中所言:

我們排戲正需要錢。

因此,融合產生共贏

但以什麼形式融合,這才是最難的。

小品中,「藝術總監」的融合方式就顯得非常粗暴。

藝名,他以好萊塢影星瑪麗·蒙泰斯(瑪麗亞·蒙特茲)和波姬·小絲為藍本,給趙麗蓉老師取了個藝名叫做瑪麗·姬絲。

於是在老藝術家這裡,這個流行藝名變味成了「麻辣雞絲」

從瑪麗·蒙泰斯、波姬·小絲到麻辣雞絲,融合的味道又辣又怪

小品的這一幕反映了流行文化急功近利,卻無章法

屬於流行和傳統融合的反面教材。

但「藝術總監」依舊不自知的在反面案例上不斷加碼,直至想要將暴露的晚禮服和評劇相結合。

不難看出,他的策略就是簡單的把時下流行與能博觀眾眼球的元素和傳統粗暴嫁接,沒有考慮到匹配協調的問題。

用今天的話講,是不動腦經的在蹭熱點。

小品充分的解釋了在流行文化語境裡,傳統藝術焦灼心態的由來

同時也正好點題小品的名字:」如此包裝」。

那有沒有流行與傳統融合的正面案例?

當然有

TV吧

電視劇《都挺好》的背景音樂蘇州評彈,隨著電視劇熱播,就在熒幕上圈粉一波。

再比如傳統文化中的《西遊記》、《封神演義》等書籍,據此生產出的大量影視劇都以不同的時代面貌帶給了觀眾極大的愉悅。

更別提完美融入進黃梅戲的《新白娘子傳奇》,是怎樣的一種盛況空前。

保有傳統藝術的特徵,再以恰當的流行文化形式表現,是二者融合的康莊大道

那作為傳統藝術方對此的態度呢?如何摒棄對立的焦慮感。

在《如此包裝》中雖然對「包裝」有清晰的批判態度,但那只限於對「不著調」的形式。

趙麗蓉面對明星製作公司的再三邀請,她的一句:「TV吧」,是傳統面對流行的一個表態

只要是有利傳統藝術的,並不拒絕。

開放,積極,樂於嘗試

畢竟,生存才是硬道理。

因為任何文化表現形式都依託於社會形態和生產方式,或者簡單說,科技。

我們的傳統文化藝術就多脫胎於傳統的農耕文明時代,隨著時代進步,生產生活方式的衍進,新的生產系統讓我們需要更快捷、直接的文化體驗

如果傳統藝術拒絕這樣的嘗試,則極有可能因為脫離了群眾基礎而被送進博物館

但,有時候這樣的嘗試認知又帶著時代的局限性

非常有趣,小品《如此包裝》中對評劇《花為媒》選段《報花名》rap改編的批判,時過境遷後卻成了網友們的歡樂場。

以至於有網友說每當聽Jay-Z、50Cent的時候,除了會想起紐約,有時還會想起唐山。

更因為這段傳統結合流行文化的rap,MC趙麗蓉的稱呼悄然走紅網上

當然,這並不是要提倡對傳統藝術面目全非的改編,畢竟合理的融合才是正途。

但未嘗不可更多元的去把傳統拆解注入進流行文化之中。

試想,如果沒有小品中的這段rap,今天的絕大多數年輕人幾乎沒再可能去搜《花為媒》,去度娘評劇。

這一段高潮無心插柳柳成蔭,本身也成為了現實中流行與傳統融合的正面例子

至此,關於流行文化與傳統藝術是敵是友的問題答案已經不言自明

當然且一定是朋友

所以,打通流行與傳統之間的脈絡,需要流行文化更貼心的搭配,也需要堅守傳統技藝的人們拿出趙老師「TV吧」的勇氣,大膽的往前走。

因為藝術總是處於變動之中,如果想要實現自己的社會功能,就要將傳統藝術融入流行文化機制。相比越來越邊緣化的宿命,只有回歸民眾才是回歸了藝術的本初

有心,就一定會越來越好。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