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聖物舍利子到底是什麼?它又是如何形成的?

叫我猴大聖 發佈 2020-01-24T20:30:37+00:00

舍利子其實是梵語śarīra的音譯,這最初是佛教發源地,古印度人死後對身體的總稱,在佛教裡面,僧人死後所留下的頭髮、骨骼、骨灰等等,都稱之為舍利,而在僧人遺體火化之後,所產生的結晶體,則稱之為舍利子或者是堅固子。


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在亞洲影響尤其廣泛,擁有著大批的信徒,而佛教最為珍貴的聖物,除了佛經之外,那就是著名的舍利子了,相傳得道高僧才能夠留下,那麼它究竟是一種怎樣的東西,又是怎樣形成的呢?

舍利子其實是梵語śarīra的音譯,這最初是佛教發源地,古印度人死後對身體的總稱,在佛教裡面,僧人死後所留下的頭髮、骨骼、骨灰等等,都稱之為舍利,而在僧人遺體火化之後,所產生的結晶體,則稱之為舍利子或者是堅固子。

值得一提的是,舍利和舍利子可是兩種概念哦!舍利正如上文所說,不單單包括僧人,任何人所留下的產物都可以用這個名字,而舍利子就不一樣了,它是指佛陀或者高僧遺骨火化之後的珠狀結晶體,往往只有在那些得道高僧火化後,人們就會在骨灰當中發現堅固或者結晶的粒字,所以佛教徒對此特別尊敬和重視,認為這是其得道修煉的象徵,所以遭到了無數人的羨慕。

其中最為著名的舍利子,應該算是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的了,釋迦牟尼是古印度迦毗羅衛國的釋迦族人,大約在2500年前,他去世之後,信徒們在他的骨灰裡面發現了許許多多晶亮透明、五光十色、堅硬如鋼的圓形硬物,為了表達自己的虔誠,他們爭相拿回去供奉,灰燼裡面總共出現了一塊頭頂骨,兩塊指骨,還有4顆牙齒以及84000顆珍珠狀的真身舍利。

後來印度王朝為了弘揚佛教,曾經廣泛的將佛祖的佛頂骨運往亞洲各地,被當地的寺廟虔誠的供奉,世界上唯一一塊現存的佛頂骨舍利,就保存在了我國南京牛首山的佛頂宮裡面,為東漢末年三國時期印度佛僧所帶。

那麼為何佛教徒有舍利子,而平常人沒有呢?佛經上說這是功德修煉的成果,是難得可貴而且受到尊重的,台灣的印順法師則認為:舍利子只不過是血肉精髓骨脂火化凝結的,是物質元素而並無靈異成分;佛弟子尊重舍利子,是由於高僧大德的慈悲智慧功德。

而根據科學分析,科學家推出了很多假說,認為這或許與佛教徒長期吃素有很大關係,他們攝入了大量的纖維素和礦物質,通過人體的新陳代謝,特別容易形成大量的碳酸鹽、磷酸鹽等晶體,不過也很快就有人提出疑問,世界上那麼多吃素的人,為何並未曾有舍利子出現呢?也有人將舍利子解釋為結石,因為結石和舍利子的成分相同,都是由大分子的有機物和碳酸鈣組成,不過往往高僧生前都是身體健康、安詳自在的長壽老人。比較靠譜的說法認為,或許和高僧火化的時候帶進去的佛珠有關,它們隨之與骨骼一起融化。

不管怎麼說,舍利子的稀少造成了它的珍貴,同時很多信眾認為有了舍利子,就會得到高僧的庇護,這也就是為何這麼多人想擁有它的原因。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