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自號「十全老人」之謎

玩紙 發佈 2020-01-24T20:45:10+00:00

乾隆,即愛新覺羅·弘曆,是雍正帝第四子,終年88歲,葬於河北裕陵。關於乾隆為何自號「十全老人」,或者說究竟是他自號呢,還是別人給的封號,這些問題一直為史學家所爭論。

乾隆,即愛新覺羅·弘曆,是雍正帝第四子,終年88歲,葬於河北裕陵(今河北省遵化市西北)。乾隆於雍正十三年即位,為清代入關後的第四任皇帝。


關於乾隆為何自號「十全老人」,或者說究竟是他自號呢,還是別人給的封號,這些問題一直為史學家所爭論。有人說,乾隆本來並沒有想到「十全老人」的稱號,是那些喜歡拍馬屁的臣子的傑作,其中最為可疑的人是和珅。



為了讓乾隆高興,和珅想盡了辦法,最後他想到了「十全十美」這個詞,並認為這個詞對於乾隆來說,那真是太貼切了。於是,他建議乾隆自稱「十全老人」。乾隆倒是很願意,但苦於沒有理由啊。於是和珅說,怎麼會沒有理由呢,只要皇上想要理由,那就一定會有。於是,乾隆想啊,想啊,終於想到了自己的那點政績,便高興地接受了這個稱號。


但既然是和珅想出的點子,為何又要說是乾隆的自號呢?原來,和珅非常明白,如果這事是經過他提出來的,必然會遭到大臣們的反對。如果是皇帝的自號,那就不同了。和珅對乾隆的忠心那絕對是沒得說的,只要皇帝願意,不管什麼屎盆子都肯往自己頭上扣,當然,也不管是什麼榮譽,都願意獻給皇帝,哪怕自己永遠當個幕後英雄。


後來,乾隆自我總結了一番。覺得自己一生有「十全武功」,正好合了這個「十全老人」的意思。後來,他還創作了《御製十全記》,令人寫成滿、漢、蒙、藏四種文體。


「十全武功」指的是:跟蒙古準噶爾部的兩次交鋒。雖然捍衛了大清的天威,阻止了准噶部的分裂活動,但也使蒙古厄魯特等四部的人畜損失極為慘重,有些部落余者競不及原來的十分之一;平定回部叛亂一次。此役清軍確有上佳表現。而更重要的意義還在於:至此清朝統一了新疆,並大大鞏固了西北局勢;剿滅大小金川叛亂兩次。這次曠日持久的山地攻堅戰,鍛造出了清中期一支著名的特種部隊——西山健銳營;平定台灣的林爽文起義。福康安率軍渡海登島作戰,打得還是很漂亮的。尤其是清軍悍將海蘭察手下的2000名勇士,戰鬥力極為驚人——當他們遭遇起義軍的埋伏時,面對槍林箭雨竟無一人後退,反而拚死向前!起義軍從未見過這麼不怕死的官兵,於是陣腳大亂…


還有收降緬甸、安南各一次。這是清朝兩次對藩屬國發起的戰爭,大清都吃了不小的虧,人員、輜重損失也很慘重,而決定性的勝利卻根本就沒有取得!只是到最後,這些國家感覺還是惹不起清朝,怕激起中國更兇狠的報復,於足一個個首先服軟,上貢品,遞順表。


再就是最後兩次對廓爾喀用兵。這兩回戰爭倒還名正言順,其重大意義也頗值得後人緬懷:首先是穩固了西南邊陲;其次是團結了藏族人民,維護了大一統局面;再次就是狠狠地教訓了素稱強悍的廓爾喀人。


但也有人說,乾隆自號「十全老人」一事,與和珅沒有關係。因為乾隆確實是一位雄才大略、多才多藝、成就輝煌的傑出歷史人物。他繼承了康熙、雍正的事業,不但平定了叛亂,抗擊了外敵,還能團結各族,奉賢任能,建章立制,力行改革,勤政務實,使中國成為當時罕有的特大封建帝國。


當然,乾隆的統治也有消極面,晚年失誤尤為明顯,如寵用和珅等。但總體來看,理應充分肯定他對歷史發展的巨大貢獻。而史學界長期以來對他的評價普遍偏低,一些過分渲染或胡編亂造的「故事」又扭曲了他的本來面目。乾隆在位六十年間有五十餘年為平定叛亂、發動反侵略戰爭日夜操勞、嘔心瀝血,但他所領導的十次大規模戰爭全都取勝了,乾隆對此自然感到欣慰自豪,因而總結「十全武功」歷史,並自稱「十全老人」。然而時至今日眾多史學家仍然斥之為「炫耀」、「自詡」,這實在不夠客觀公允。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