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風華:蘇可演于謙自帶高級感,民族英雄的故事令人意猶未盡

時光密語 發佈 2020-01-24T21:00:15+00:00

「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閒。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想必這與蘇可本身就是表演系教師對於表演有更深層次的理解有關,喜歡這樣的表演,因為在他每一次真實地走進角色之後,觀眾可以看到一種獨屬於他自成體系的表演高級感,而這種表演是真誠而無痕跡的。

「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閒。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塵歸塵,土歸土。電視劇《大明風華》各種人物風華相繼落幕,讓人感觸頗多。其中於謙下線,尤為扼腕不舍。但轉念又感覺這首七絕正如他說的那句:「大丈夫處身立世,只要不墮心志,隨處可安」。或許,這樣的死對於他來說已然是一種成全。

且看他枷鎖鐐銬遊行於街,百姓不舍,涕淚送別。于謙的眼神中是就義而去。他說,他追求的是萬世名,但這一世百姓與人民都已懂他。他是忠臣,是良將,更是那個耿直未變的讀書郎。

現代有句話說,願你歸來還是少年。

于謙已去,生而未變。孑然一身,萬古清名。

于謙送給太后文天祥的畫像,已然是一種永別式的告別,同時也是他赤子之心的告白。

正如文天祥的這首《過零丁洋》: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于謙,民族英雄之死,嗚呼哀哉!

關於于謙的人物命運,心裡總還是有著諸多感慨。

從狀元及第初登場到粉身碎骨留英名,他的一生有寒窗苦讀,有金戈鐵馬。有沙場點兵,有綢繆天下。但回看他一生輔佐皇權,其實他忠於的只是國家,是大明,是百姓。

這些他與別人不同,權與利從來不能左右他的精神,影響他的氣度,限制他的格局,即便是死,他依然正義凜然,心懷天下,令人心底崇敬,油然而生。

于謙由中央戲劇學院表演系教師蘇可飾演。

始終感覺蘇可的表演是化身式的表演,他更像是一種融入,如同為了角色重活了一次,然後才會有演員與角色的融合、感受、詮釋,這應該是他塑造一個角色的全過程。

此時,閉上眼睛想于謙這個人物,他的狂狷之氣、他的赤子丹心,包括書生式的嘶吼都是如此的「于謙特色」,而蘇可賦予這個人物的靈魂就是這種帶有砂礫的,毛邊的腔調。

這種腔調是有痛感的,他痛的時候你一定會痛。

同時,看蘇可為于謙的性格又賦予了一種非常光滑的層次感。在最後的這兩集,我們已經看不到往日那個喜怒形於色的于謙,當然更沒了他的慷慨激昂。

相比過去那種大開大合式的表達。蘇可在於謙的生命結尾處卻用一種平靜如水的方式,給人物賦予了更多內涵。

于謙覲見太后請辭的那一幕,觸動人心。那時的于謙,滿朝再無同道中人,三楊早已離去,太后手中無權。他看到國家在當下有頑疾卻不能根治,有污吏卻無法剷除。再看當朝皇帝已然昏聵,這讓他痛心疾首,卻又無奈處之。

那一段蘇可已然走入于謙的內心,否則他眼神里的鋒芒不會落寞,更不會有壯志未酬的悲涼。

在那幾分鐘的戲份里,于謙的性格是一次壓縮性的但卻最完整的釋放。

太后說,當年三楊認為內閣用於謙,大明還可興盛30年。為何就要走呢?

于謙言: 臣在內閣做不了事!......還不如回去讀書......等到國家需要,一定再出來效力。

這一段帶著他書生氣中的耿直,但決不是意氣用事。

隨後,他把形勢分析個透徹,那些存在的問題已然是國家的隱憂,可是滿朝文武竟然無人問津。


其實,于謙依然不甘心,他甚至要以布衣之身,去當地調查明白,還是想以奏朝廷,盡忠臣之力。但他心裡又太清楚,今時不同往日。

這一段,他是有著屈原的那種世人皆醉我獨醒的深思高舉與孤獨無望,因為他知道就連當年這個最勤政愛民的太后對於當朝也是無能為力,他不氣餒又如何?

再看于謙被關押大牢後與徐有貞的對話。


那一段應該是蘇可所有戲份中笑容最多的情節,那種笑容是對徐有貞等人的鄙視、不屑。還有著本為高潔之人絕不同流合污的清傲之氣。這些徐有貞之流,當然不懂。

重複看了下於謙下線前的戲份。蘇可的處理是帶著感染力的,會讓觀眾不由自主的共情。他眼神流轉中的情緒與他深厚的台詞功底,每一次結合都是人物內心與觀眾情感的共振,從而連接起來的便是人物在觀眾心中那個豐富、立體又真實的形象。

《大明風華》的配角各個精彩。有觀眾稱朱家五子下線後,整個劇的畫風有所改變。但是于謙作為一個貫穿始終的配角人物,從角色性格設置到演員精準演繹,他是後半段劇情中最為完整且無槽點的一個人物。

用當時當地的眼光看,忠臣良將的于謙最後被處極刑,他是一個悲劇性人物。但站在歷史長河的這一端,于謙向死而生,這是使命感和民族忠魂讓他無畏。



對於于謙這個人物的塑造,個人認為蘇可在最後是給他賦予了一種現代精神,那是一種超越生死,在升華以後的觀念碰撞。

因為在我們的印象中,類似於謙這種壯志未酬的忠義之人最後的赴死是有著驚天地、泣鬼神的悲壯與淒涼,可是于謙在最後被綁縛遊街時,他是那麼泰然、平靜,且面帶笑容。


這本身就是一種超越,因為他說了:我的追求比古人更偉大,那是萬世之名。想必臨死前的那一刻,于謙的心中全然放下,一生跌宕起伏,無半寸私心,得百姓擁戴,他再也無求。

看了蘇可微博關於于謙下線的小文。蘇可有言:時代不同,匠心依舊......

是的,每個行業都有著保有匠心之人在熱忱的對待自己的職業,之於演員,就是每次面對不同人物的走心塑造。

比如蘇可在《一代梟雄》中,他是冷酷又善良的沙里賓;

《動物世界》中,他是狡猾腹黑的張景坤;

《創業時代》中,他又是城府深藏的投資專家;

而在最近與《大明風華》同時段播出的《邊境線之冷焰》中,蘇可又化身成了既有黑社會老大的狠毒又有對兄弟情義的溫暖且多重性格的許志強。

角色不設限,演繹全方位。

想必這與蘇可本身就是表演系教師對於表演有更深層次的理解有關,喜歡這樣的表演,因為在他每一次真實地走進角色之後,觀眾可以看到一種獨屬於他自成體系的表演高級感,而這種表演是真誠而無痕跡的。這,亦可稱謂表演之境。

《大明風華》中的于謙已經落幕,但是關於于謙這位民族英雄的故事總覺意猶未盡。假若未來有創作者能讓于謙的事跡獨立成篇,如果再由蘇可演繹,想必會讓更多觀眾了解並記住這樣一位千古人物的風華與風骨。期待!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