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末年那場鼠疫是如何滅掉的?「鍾南山」出手,一招搞定

每日漢字 發佈 2020-01-24T21:31:33+00:00

​1910年,沙俄西伯利亞地區爆發了鼠疫,政府攆走了患病的中國勞工。1879年3月10日,伍連德生於馬來亞檳榔嶼,成年後在英國劍橋大學、英國利物浦熱帶病學院、德國哈勒大學衛生學院、法國巴斯德研究所留學、實習、研究。

​1910年,沙俄西伯利亞地區爆發了鼠疫,政府攆走了患病的中國勞工。所以,當這些勞工回到東北老家後,導致東北爆發鼠疫,死亡人數高達6萬人!當疫情牽動全國人們神經的時候,一位和今天「鍾南山」一樣的人物出現了,成功消滅了這場席捲大半個中國的鼠疫!



這個人就是伍連德。

1879年3月10日,伍連德生於馬來亞檳榔嶼,成年後在英國劍橋大學、 英國利物浦熱帶病學院、德國哈勒大學衛生學院、法國巴斯德研究所留學、實習、研究。學業有成後,他在吉隆坡醫學研究院從事熱帶病研究。後來,伍連德接受清政府邀聘回國任教,擔任天津陸軍軍醫學堂副監督。

當東北爆發鼠疫後,清政府決定啟用伍連德,為全權總醫官赴哈爾濱,開始了大規模的鼠疫防疫工作,隨後抽調所能調動的北洋軍醫學堂、北洋醫學堂和協和醫學院的醫護人員以及直隸、山東等地方的一些醫生,陸續前往東北。

當伍連德來到哈爾濱後,場面讓他非常震驚,街頭死屍遍布。伍連德立即組建各級防疫組織、頒布各種防疫法規,採取了隔斷交通、對病人及疑似病人實施隔離、對疫區嚴格消毒等具體防疫措施。

但是,讓伍連德沒有想到的是,疫情沒有得到有效控制,死亡人數不斷增加!這是為什麼呢?



經過調查,伍連德發現,造成鼠疫致死人數不斷攀升,罪魁禍首是街頭死屍。因為沒有焚燒,再次傳播鼠疫。

中國人歷來有入土為安的習俗,對待父母先人的遺體更加尊重備至。在傳統觀念下,「焚屍」簡直不可想像。 他思來想去,上書朝廷,請皇帝下一道聖旨才能平復民間的反對。

伍連德上書朝廷,描述了哈爾濱屍橫遍野,無力掩埋的現狀,並申明屍體中含有的疫菌將隨時威脅著人們的生命安全。如不儘早處理,後果不堪設想。因此,他呈請聖上頒一道聖旨,准許火葬。同時,哈爾濱的官商紳士們也聯名向吉林總督陳情,希望批准火葬。想來,伍連德焚屍的請求對清政府震動很大。以至於三天以後,他們才收到外務部發來的電報:准許伍醫生之請,可依計劃進行

宣統三年,大年初一。中國大部分地區正在慶祝新春佳節,而哈爾濱城北的公共墳地卻一片肅殺。200名工人把100個棺木或屍體堆成一堆,一共堆了22堆,澆上煤油,付之一炬,2200多具屍體就這樣灰飛煙滅了。

隨後,俄國防疫部門也效仿中方的做法,把轄區內染疫屍體,無論是新近死去的還是已經腐爛的,全部火葬。2月間,俄方共焚化了1416具屍體,其中1002具屍體是從墳墓中掘出來的。



那時,哈爾濱道外區已經有四分之一的人感染鼠疫死亡。

適逢春節,為了能消弭人們悲傷的情緒,振作大家的精神,伍連德讓防疫部下發傳單,號召大家燃放爆竹,沖沖晦氣。因為焚燒死屍,切斷了鼠疫傳播,從這一天開始,道外區一直不斷攀升的死亡人數竟然下跌了。

1911年3月1日夜0時,哈爾濱防疫局內所有人屏住呼吸,等待著這一時刻的到來。時針指到午夜0時,哈爾濱道外區的死亡人數為零。隨後,長春、奉天、鐵嶺……東北各個大城市紛紛傳來捷報,死於鼠疫者:零。

就這樣,一場鼠疫被伍連德滅掉了!



伍連德一時被國內外譽為防疫科學的權威。

1911年4月,在奉天召開了有日本、英國、美國、俄國、德國、法國、義大利、荷蘭、奧地利、墨西哥和中國11個國家醫學專家參加的萬國鼠疫研究會議,伍連德當選為主席。會上,他系統地介紹了中國這次防治鼠疫的經驗,與會的各國專家交流了各國的研究成果。會後,伍連德被中國政府委任為外交部醫官,同時仍保留天津陸軍軍醫學堂副監督職位。

辛亥革命後的1912年,南京臨時政府在哈爾濱設立東三省防疫事務總管理處,伍連德任處長兼總醫官。他奔走海關、遊說當局,籌集資金充實設備,敦聘專家,銳意經營,使東三省防疫事務總管理處成為當時頗具規模與實力的研究機構。

1935年,伍連德成為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候選人,是華人世界的第一個諾貝爾獎候選人。1960年1月21日,伍連德在馬來亞的檳榔嶼逝世,享年82歲。【作者:每日漢字】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