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過年的中國人:最後一類人曾被拍成家喻戶曉的影視作品

東方國學 發佈 2020-01-23T21:53:45+00:00

春節是中國人合家歡聚的盛大節日,但面對這個特殊的時刻總有人很煩惱,這些人並非不喜與家人團聚的異類,他們就在我們身邊,也可能就是你我。

春節是中國人合家歡聚的盛大節日,但面對這個特殊的時刻總有人很煩惱,這些人並非不喜與家人團聚的異類,他們就在我們身邊,也可能就是你我。

老人

毋庸置疑,從古至今老人之所以害怕過年,一個重要原因在於:增長的年齡,愈發無力對抗死神的逼近。

事實也證明:每年春節期間的就醫群體中,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比重都會增加。過年聚餐暴飲暴食只是一個具體的致病因素,更應該從中醫「天人合一」的宏觀視角去解讀這一現象。

從中醫的角度來看,人體的健康受外界自然環境的影響,特別是氣候。中國古老農耕社會根據自然氣候的變化規律總結出24節氣,相應的中國傳統節日大多和節氣有關,「年」作為中國傳統節日之一,自然也和節氣有千絲萬縷的聯繫。

每當節氣來臨,自然界陰陽發生轉化,亦影響人體陰陽二氣的變化,此時老年人和重病患者等氣血虛弱群體,往往適應不了這種變化,以致氣血失調,所以「老人怕過年」一說後面還有下一句:「病人怕過節」,二者都是人體健康受外界環境影響的具體現象。

未婚、未育的成年人

從年齡的角度來看,與「老人怕過年」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小孩盼過年」,那麼處於兩者之間的成年人對過年是愛是恨?答案是因人而異,但可以肯定的是:那些處於適婚適育年齡,但未婚未育的成年人也並不喜歡過年。

在古老農耕社會中家既是中國人基本的生產方式,又是基本的生存方式,在傳統社會中人們對家庭觀念的重視程度幾乎超越了一切,哪怕是「國」後面都不忘帶上「家」。

儘管現今中國已進入現代社會,但家庭觀念在中國人心中的地位依然不可撼動,從每年浩浩蕩蕩的春運中就可見一斑。

在人們最為重視的家庭觀念里,以父子關係為表現形式的親子關係,更是家庭倫理關係里的重中之重,可以說親子關係超越了其他一切人倫關係。

出於對親子關係的重視和維護,人們制定了很多公序良俗,比如「不孝有三,無後為大」最為典型。維護親子關係的前提是親子關係存在,而沒有婚配、孕育後代的成年男女,往小里說是對不起本家族的列祖列宗,往大里說是沒有盡到作為一個人應盡的義務。

這類人往往為世俗社會所譴責,所以過年對他們來講,更像是被親友圍攻的催婚催育批鬥大會,他們不想面對但不得不面對的無奈,明眼人都能看得出。

窮人

金錢買不來春節,但過春節卻需要金錢。俗話說「年關年關,富人過年,窮人過關!」,過年對窮人的考驗是一道道錢關。

置辦年貨招待親朋好友自然需要一大筆錢,除此之外,紅包是過年的標配,如果你是尚沒有經濟收入的小孩、學生,恭喜你可以在此時掙一大筆來自長輩的壓歲錢。

但如果你是已有收入的成年人,即使收入並不高也不可避免地窮大方一下,把紅包給晚輩們。另外,走親訪友怎麼也不能空手去吧,雖然主人會客氣地怪你:「來就來了,拎什麼東西」,但千萬不能當真。

如果你不但窮,而且欠了一屁股債,除夕時會有一個人堅定地蹲守在你家門口,那個人名字叫「債主」。因為民間有「債不過年」的公序良俗,所以債主往往選擇在年底除夕的時候去催債。

所謂「二九不登門,三十要討債」。在債主看來:躲了一年債的你,總會在家家戶戶歡聚一堂的大年三十回家吃餃子吧?可算逮著你了!……比如黃世仁在大年三十向楊白勞逼債,這個故事也被拍成家喻戶曉的經典影視作品。

沒有完美的人,亦沒有完美的年。即便如此,也無法沖淡每個中國人對家的祝福,以及關於辭舊迎新的喜悅。那麼,何不放下煩惱?來年,也許依然不完美,但我們從未放棄對完美的追逐。

作者:高遠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