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國際流行病學專家:已開始研製新型冠狀病毒疫苗,盼與中國合作

界面新聞 發佈 2020-01-24T22:52:36+00:00

當天,正在瑞士達沃斯召開的世界經濟論壇年會也新增了關於中國這一波疫情的發布會,多位正在參會的國際流行病學專家列席。

記者 | 王磬 發自瑞士達沃斯

中國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持續引起全球關注。1月23日晚間,世衛組織在經過了第二次緊急討論之後宣布,疫情尚不構成「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PHEIC)。

當天,正在瑞士達沃斯召開的世界經濟論壇年會也新增了關於中國這一波疫情的發布會,多位正在參會的國際流行病學專家列席。包括「流行病防疫創新聯盟」(CEPI)的執行長理察·哈切特(Richard Hatchett),醫學背景的他有多年的白宮工作經驗,曾監督制定美國政府針對生化威脅,核威脅和大規模流行病的醫學對策方案,包括伊波拉、寨卡、H7N9等,有豐富的防疫經驗。

在接受介面新聞採訪時,哈切特表示,WHO暫不將中國疫情升至其最高警示等級,是一種謹慎的表現。一般來說,如果WHO將某國的疫情定義為PHEIC,一是向世界傳遞信息、拉響警報,提高各國對此議題的注意並採取相應措施——但他補充指出,這種效應對剛果這樣的非洲國家很重要,但對中國影響不大,因為中國的議題本身就得到了世界的較多關注;二是讓WHO擁有更多對該國的「權威」,更方便其向該國提供建議。

談到武漢封閉公共運輸的必要性及效果時,哈切特指出,當一種病毒有很高的傳染率和死亡率、又尚無有效疫苗的時候,使用「非藥物性干預措施」(non-pharmaceutical intervention)是唯一的選擇。這些措施包括:出行限制、取消大規模的集會、關閉交通系統、關閉學校。但他也指出,採取相應干預措施時應做好跟民眾的信息溝通工作。

哈切特表示,「封城」的做法在美國傳染病的歷史上也有不少先例。有研究分析了1918年美國各城市在疫情緊張期間使用「非藥物性干預措施」的情況,表明越早開始採取多項隔離措施的城市結果越好,它能夠「給你在更大規模的傳染髮生之前,爭取一些時間,比如為疫苗的研發爭取些時間」。

談到疫苗的研發時,哈切特表示,他所在的機構CEPI已開始研製針對新型冠狀病毒疫苗,這項研發計劃與兩家美國生物醫藥公司Inovio、Moderna,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及美國國家過敏症和傳染病研究所(NIAID)展開合作。若進展順利,有望在今年夏天開始臨床測試。他希望能與中國政府和企業就此開展合作。疫苗研發成本高昂,他們正打算對疫苗研發進行第一輪投資,數額約在1000-1500萬美元之間。之後將根據流行病的發展和疫苗的成功與否再做下一步決定。

哈切特回憶了2009年在白宮工作時應對H1N1擴散的情況。從4月中旬爆發,但直到8月才拿到相對準確的死亡率預測。他指出,各國政府在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時都需要一些時間來反應,了解傳染的情況、路徑、高低,是否發生了突變等等。有時候需要很多個月才能確定:這是一場普通流感的規模,還是一場伊波拉的規模。

由於在美國等地也發現了新型冠狀病毒的攜帶者,他認為,包括中美在內的國際社會應該就此展開合作,實時分享信息,加強對備災能力的投資,包括監管能力、公共衛生能力、實驗室能力、快速開發新疫苗的能力等等。哈切特在接受中國國際電視台(CGTN)採訪時還表示,全球合作與國家間信息分享的透明性至關重要。

在早前的另一場活動中,哈切特表示,流行病是一種越來越嚴峻的跨國威脅,需要採取集體行動。跨國合作戰勝流行病可參考伊波拉的模式。由於它的可怕程度,五年中爆發了兩次大疫情,美國和歐洲都進行了大規模的投資,中國有一家名為康希諾(CanSino)的公司開發了伊波拉疫苗。現在伊波拉的死亡率將低於10%——這對死亡率曾是百分之八九十的疾病來說是非常驚人的。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