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日劇《風平浪靜的閒暇》

愛劇先鋒 發佈 2020-01-24T22:59:16+00:00

作者| 陳沉沉日本人氣漫畫《風平浪靜的閒暇》終於也真人化了!這一天,她發現到3位同事背著她去聚餐,把所有工作都留給她加班做,還在小群笑話她。


今天的這篇文章,適合所有人,不管是養育男孩還是女孩,甚至是我們自己,是否都能順應自身的意願過自己的生活,而非討好他人?

作者 | 陳沉沉

日本人氣漫畫《風平浪靜的閒暇》終於也真人化了!

這部日劇短短10集,講透了一個討好者翻身做主人的故事。

故事台詞很犀利,視覺卻很治癒。

女主凪,28歲,職場女性。

在一家公司里做著無趣的工作,跟男主慎二有著一段不為人知的辦公室戀情;

閒暇之餘,常跟3個女同事,一起吃飯閒聊。

這一天,她發現到3位同事背著她去聚餐,把所有工作都留給她加班做,還在小群笑話她。

與此同時,她聽到了男友在背後調侃她性生活很奉獻,並不是認真的感情……

在這個雙重打擊下,她過度呼吸,暈倒了過去。

從醫院醒來時,沒有一個人聯繫、問候她,更沒人去探望她。

出院後她憤然辭掉工作、分手、扔掉了家裡的一切東西,僅背著一床被子就跑到鄉下,重新開始。

一次偶然,她進了前男友的好友酒吧兼職當酒保。

當酒保的難點在於——經常要跟那些在公司受罪之後、來酒吧發泄的人搭話,有時要接他們丟出來的梗,有時還會被調戲。

面對這些人的需求,她發現自己什麼都接不上,總在做一個話題終結者。

人家問她:懂足球嗎?

她很抱歉地回答:不了解。

對話結束。

人家問她,你喜歡什麼歌?

她回答:完全不聽音樂。

對話結束。

於是,她買了三本書《關鍵對話》《一分鐘會話上手》《會聊天和不會聊天的人》, 希望自己能搭得上話。

老闆娘發現後抖出她袋子裡面的書,問她為什麼要看?

她說,自己總也接不上別人的話題。

老闆娘回:你可以自己主動開啟話題啊。

她說她不能,因為那會很糟糕。

犀利的老闆娘一句話戳破了她真正的問題:

你的問題不在於口才,而在於你只顧著看別人的臉色,你並不是真的對他們的生活感興趣。

巧合的是,前男友慎二剛好來到了老闆娘的店裡。

他看到小凪被中年男調戲,便找了個理由拉著她出去,對著她說:

「這份工作不適合你。你還是辭了吧。」

小凪反駁他說「別妄下定論」。

慎二說:我肉眼都能看出來,你明明對這些人有生理厭惡。

接著慎二也說出了那句魔鬼般的話:

「你對別人不感興趣吧。」

這樣重複的強調,讓小凪開始反思自己。

過去她覺得前公司的三個女同事排擠她,利用她;

現在回想起來,自己似乎也從沒有真正參與她們。

例如在她們在吐槽工作或上司時,小凪的眼神里滿是不理解,但嘴角卻掛著機械的微笑,附和上「就是就是」或「我懂我懂」之類的話。

例如大家一起拍照發ins,她的臉被拍歪了,她心裡覺得對方故意這樣,卻不提出任何異議。

後來女同事們偷偷拉了小群排除了她,原因是,覺得她很無趣,只會附和。

這部劇的張力在於,一開始我們會覺得小凪總在察言觀色,不懂拒絕,而周圍的人得寸進尺,藉此「欺負」她——她很可憐,別人都很壞。

但隨著劇情展開,我們看到故事的另一個版本。

這個可憐的人,自己本身就有著的致命問題——

她委屈,但她不說;

她想要,但她不問,更不爭取。

她的所有精力,都用來迎合與附和,根本顧及不了自己。

劇的後半段,我才發現這個問題的根源在於:她與養育者早期建立的關係模式,就是這樣的。

她的媽媽擅長逼迫她做她不願意的事,而且絕對不允許拒絕。

一旦拒絕,媽媽就情感綁架她。

比如:

小的時候,媽媽煮了一堆玉米棒放在她面前要她吃掉。

她有密集恐懼症,閉著眼睛,不敢直視玉米。

媽媽看她不吃,就拿起來,哐的一聲,直接倒進了垃圾桶。

還說:「好可憐的玉米啊,都被小凪害死了。」

這次之後,在媽媽面前,小凪都裝作一副喜歡吃玉米的樣子。

就這樣,她從小就學會在自己的地盤上退讓她的自我——媽媽的意志永遠100%,而她自己的意志為0。

甚至這樣的模式,在她28歲的時候還在繼續:

老家颳了颱風,小凪回去看望媽媽,發現家裡並沒有如媽媽電話里描述的那麼恐怖,只是空調蓋鬆了而已。

但媽媽暗示她:想裝修房屋,需要60萬日元。

而這時的小凪,剛好第一次有了自己想做的事情:開一家洗衣店。

她的錢只夠交這家店的押金。

她鼓起勇氣,請媽媽等她手頭鬆了再給她轉裝修費。

媽媽的回答絕了!

簡直是教科書級別的情感綁架。

(我的媽,情感綁架教科書都不敢這麼寫。)

聽完這些,小凪感到一陣窒息,咬了一口玉米,就跑出門去給媽媽轉錢了。

最後,她朝思暮想的洗衣店,無法如願開業。

自己也陷入了既沒存款又沒工作的狀態。

這就是小凪的關係模式:

對方發起一個需求,她條件反射般地必須立刻滿足。

在他人和自己之間,她下意識地選擇了他人。

這樣一次次的退讓,讓她對關係感到害怕——只要不滿足對方,就會受到恐怖的情感綁架。

同時,這樣一次次強迫自己滿足他人,也讓她陷入「人際倦怠」。

在武志紅老師參加的《圓桌派》中,竇文濤提到:

討好型人格有一類情況,代表著人生疲倦。這樣討好的人有一個特點,就是情感淡漠。

對他們來說,最簡單、最省事、最低成本的人際交往方式是:不得罪你,最好讓你高興,接著趕緊走開。

讓你滿足,也讓你閉嘴。這就是典型的:討好你,但是不在意你。

小凪就是這樣的:

她討好媽媽,但對獨身媽媽的不容易一點都不感興趣;她討好同事,但從未真正參與她們的話題;她討好男友,但從不了解他的為人,只想要跟體面的他結婚,滿足媽媽的期待。

直到她發現自己的討好至始至終並沒有用——同事根本不待見她,男友也「嘲笑」她。

這些都讓她之前建構的討好模式轟然坍塌,最後只能逃離。

但在媽媽這邊,她討好的大廈還穩穩的:

她向媽媽隱藏辭職、分手的真相,因為媽媽需要她繼續偽裝成一個在大城市有著體面工作、有優秀男友的乖女兒。

她本質上是厭惡媽媽的,但她害怕說出來會遭遇更大的苦難,

她將跟媽媽攤牌這件事,稱之為「大對決」,但遲遲不敢開始。

直到她當著鄰居阿權的面說自己其實很討厭玉米,阿權對她說:

「討厭的東西,說出口會更好哦。」

直到她為了不讓媽媽期待落空,編造了一個更大的謊言——跟前男友慎二結婚;

為了讓謊言延續,她帶著媽媽去參加慎二的家宴;

而就在這場家宴上,她隱瞞辭職的事實被慎二媽媽當場戳穿,慎二家庭的醜聞也露出了水面……

這時媽媽沒有安慰她,而是當眾嘲笑和挖苦她:你果然很差。

與此同時,她看到了慎二忙前忙後地討好家人朋友的樣子,像極了她自己;

當媽媽不顧她的感受,扯著她說:丟人現眼,跟我走……

她才醒悟過來。

那些她藏在心多年的話,像爆裂的水管傾瀉而出:

討厭。我一直很討厭媽媽。讓我產生罪惡感,逼我聽你的話,在外面假裝好人,期待我做你自己都做不到的事情。

我知道,媽媽你太可憐了,你總是孤身一人,沒什麼人可以依靠,所以你才需要我。

但是,對不起,我不能為你而活!你自己想辦法活下去吧。我也會為自己而活。

對不起,辜負你的期待了。但是,反而是辜負你期待的我、丟人現眼的我,才真正覺得活得開心。

至此,這個討好者,終於完成了反擊!

因為她發現,一味討好,換來的不是媽媽的愛和尊重,而是控制和壓榨。

而她也不曾真正愛自己的媽媽,有的只是厭惡。

一個人在討好時,是沒能力建立好的關係的。

因為不能說出「討厭」,便無法真正「喜歡」。

無法拒絕的關係,就無法成為真正深刻的關係。

這些覺悟,不僅源於媽媽多年來給她造成的痛苦,更源於她在逃離討好之後,所嘗到的甜頭。

如果一個人在舊的關係被傷害太多了,那麼他可能會躲避所有的舊關係,也可能因此有了嘗試新關係的可能。

小凪的幸運在於,她辭職之後去到的鄉下,是一個包容的空間,她在那裡建立了很多良性的關係。

在這些關係里,她得到了一些很好的反饋,甚至調整了她對關係的感受,為她日後反抗媽媽積蓄力量。

1. 說出真話後, 被道歉

她去買菜被收錯了錢,一直糾結要不要找老闆翻帳。

當她鼓起勇氣跑到店裡展示單子,下意識得以為收銀員會很兇,緊張得不得了。

結果,人家萬分抱歉地跟她說「對不起!」,還送了她一袋金針菇作為賠禮。

周圍的人哈哈大笑,既沒有輕視她,也沒有責怪收銀員,這讓她感到放鬆。

她在職業介紹所認識了一個女孩坂本,兩人聊得來,於是相約去喝下午茶。

就在兩人相談甚歡,小凪以為自己終於交到真朋友的時候,坂本卻向她推銷起了石頭手鍊。

小凪糾結了很久,內心的討好的聲音不斷出來干擾她,或許是她想改變的決心過於強烈,她最終說出了那句以往不敢說的話:

她騎車離開之後,坂本卻追上來,只為了向她道歉。

小凪對她說:其實我覺得我們聊得很開心,只要不推銷,希望下次還可以再相約喝茶。

這個劇情隱藏了一個人際交往的秘訣:

如果在關係的初始就討好,那麼討好的模式將難以打破。

如果一開始,就將自己的原則和底線展示出來,

你要麼會少一段消耗你的垃圾關係,

要麼會增加一段相互尊重的好關係。

果真,她跟坂本後來成為了很好的閨蜜,以及一起規劃未來的商業搭檔。

2. 意外的聆聽

小凪剛到鄉下的時候,非常落魄的她碰到了一位拾荒的婆婆,當時就認定這一定是個住在垃圾堆的老人。

但一次偶然,她撿到婆婆掉落的衣服,婆婆為了感謝,請她進來喝茶,盛邀之下她「被推進」家門。

睜開眼睛的瞬間,沒有髒亂差,沒有垃圾堆,有的只是一個很簡潔、有格調的空間,邊上還有一個大螢幕,放映著美國的經典影片《羅馬假日》。

婆婆拿著茶和自製巧克力棒招待她,吃一口巧克力,再喝一口茶,她鬆了一口氣,眼淚流了下來。

婆婆在一旁輕輕地問:

你來的那天,我看到了,孤身一人騎著車,只帶著一床被子。有什麼苦衷嗎?

婆婆就坐著,靜靜聽她說。

這樣「意外的」聆聽,在這個鄉下發生了很多次,這是小凪過去不曾得到的溫暖。

3. 自己最厭惡的,卻成為別人最喜歡的

小凪一直覺得自己自然卷的頭髮很醜,甚至她一度為了討好男友每天提早起床,用一個多小時把頭髮燙直。

但搬到鄉下後,鄰居的小女孩小麗卻很喜歡摸她的頭,每次見面都要摸一摸。

自己曾經憎惡的一部分自我,突然被無條件接納,還被當成寶貝,這種感覺對小凪是滿滿的治癒。

更重要的是,她一直覺得小麗跟她很像——

單親媽媽帶大的;

經常無人陪伴;

家裡經濟不如身邊同學……

但小麗卻是個有個性的女孩,她說自己不在乎別人的眼光,會通過思考決定要不要跟一些人做朋友,她覺得當建築工人、自力更生的媽媽很酷。

這份來自小孩的果敢和自信,感染到了小凪。

4. 你不自信,那我幫你相信

小麗的媽媽帶小凪和女兒去兜風,車開到半路,她突然停下來,下車然後對小凪說:你來開。

小凪擺擺手,不斷說:我不行。

(小凪考過駕照的,不過很多年沒開車)

但她不理會小凪的自我否定,直接指示具體的動作。

操作正確的時候鼓勵她——「對了!」;

車子走動之後,再推她一把——「再開快一點」。

就這樣,她在公路上有模有樣地開著車,兩個信任她的小天使就在身旁陪伴鼓勵。

這一幕讓我想起了KnowYourself分享過一個來訪者和諮詢師的故事。

小凪不相信自己能完成一件事,小麗和媽媽一起替她相信了。

其實這一幕或許也讓凪開始相信,一個單親媽媽也是能夠活得精彩的,所以她後來才敢對自己的媽媽說出「你自己想辦法活下去吧」這樣的話。

另外,有趣的是,在心理學的意象里,開車是一種掌控感的象徵。

小凪對自己人生的掌控感,也是在這群人溫暖的包圍中,悄悄強大起來的。

寫在最後劇的尾聲,小凪邀請了前男友慎二出來約會,就在觀眾以為他兩經歷這麼多終於修成正果時,她卻跟慎二做了告別。

兩人相約去了戀愛時去過的海洋館,想起了當初看到的一條脫離隊伍的沙丁魚。

彼時的小凪希望它努力游回大隊伍中,

就像她當初努力讓自己融入同事們、順從媽媽的願望一樣。

而今,她卻相信它一定獨自游得很好,

就像她開始相信自己不攀附討好任何其他人也能活得很好一樣。

夏天結束了,鄉下也拆遷了,所有人都搬了家。

凪的小假期在美好中結束了。

儘管以後沒有大家的陪伴和支持,她對未來也不再是充滿恐懼和逃避。

因為她也已經找到了自己人生穩穩的支點,她體會到:

不再討好的人生,才開始變得有意思。

作者簡介:陳沉沉,一個沉浸、沉靜的心理記錄者。

-END-

策劃:有養

撰文:陳沉沉

編輯:王機智,源滿

視覺:jz、magic y

資料及圖片來源:《凪的新生活》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