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熱咳嗽非新冠肺炎唯一首發症狀,「5早」是防治關鍵

北晚新視覺網 發佈 2020-01-24T23:40:54+00:00

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新冠肺炎患者識別「升級版」1月24日發布,提醒醫護人員及公眾,高度警惕以非呼吸系統症狀為首發症狀的隱形傳染源,發熱咳嗽並非新型肺炎的唯一首發症狀。

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新冠肺炎患者識別「升級版」 1月24日發布,提醒醫護人員及公眾,高度警惕以非呼吸系統症狀為首發症狀的隱形傳染源,發熱咳嗽並非新型肺炎的唯一首發症狀。迄今已發現多個「不典型」病例中,一45歲男性患者就診時無發燒、咳嗽等呼吸系統典型症狀,僅以消化系統症狀為首發表現:如輕度納差、乏力、精神差、噁心嘔吐、腹瀉等;以神經系統症狀為首發表現:如頭痛;以心血管系統症狀為首發表現:如心慌、胸悶等;以眼科症狀為首發表現:如結膜炎;僅有輕度四肢或腰背部肌肉酸痛。

研究組提醒, 公眾來要意識到「早預防、早發現、早診斷、早隔離、早治療」是防治新冠肺炎的關鍵。日常要進一步提高防護意識,外出一定要戴口罩,避免去人多的公共場所,特彆強調減少家庭聚會;勤洗手洗臉,對於手機、公共電腦鍵盤要注意定時定期消毒;學會正確的咳嗽和打噴嚏方式,嚴禁隨地吐痰;對於使用過的口罩不要隨意亂扔,放入垃圾袋封口處理。

延伸閱讀

北京1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確診患者出院

北京市衛健委今天通報,1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確診患者出院。北京地壇醫院院長李昂今天下午接受記者的採訪時表示,該患者入院時症狀較輕,通過對症和中藥治療獲得康復。他表示,康復患者的體內應該可以產生抗體。

李昂說,對於重症患者,還是應當遵循診療規範,開展中西醫結合的治療。如今,不少市民為了防範,都在忙著挑選合適的口罩。從普通外科口罩到N95口罩等等。究竟什麼口罩可以最大限度防範病毒?李昂明確告訴記者:口罩不是主要問題,距離才是主要問題。會面時保持1.5米以上距離,就可以起到較好的防範效果。

此前根據北京市衛健委通報,經北京市專家組會診,北京1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女患者於1月24日痊癒出院。據悉,該女士現居住於北京市大興區。1月8日從湖北返回後出現發熱、頭痛、乏力、發熱等症狀,隨後轉入北京地壇醫院隔離治療。按程序經疾控中心檢測,發現新型冠狀病毒陽性,經專家組會診,確診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入院後給予對症和中藥治療,症狀逐漸好轉,體溫正常,連續監測呼吸道分泌物病毒核酸陰性,符合國家制定的出院標準,今日出院。

疑似病例確診病例作出明確定義

根據方案,有以下三項臨床表現,並具有任何一項流行病學史的患者為疑似病例。臨床表現包括:發熱;具有肺炎影像學特徵;發病早期白細胞總數正常或降低,或淋巴細胞計數減少。流行病學史包括:發病前14天內有武漢市旅行史或居住史;發病前14天內曾接觸過來自武漢的發熱伴有呼吸道症狀的患者;有聚集性發病或與確診病例有流行病學關聯。

疑似病例具備以下病原學證據之一者,為確診病例:呼吸道標本或血液標本實時螢光RT-PCR檢測新型冠狀病毒核酸陽性;病毒基因測序,與已知的新型冠狀病毒高度同源。

而疑似聚集性病例是指14天內在小範圍(如一個家庭、一個工地、一個單位等)發現1例確診病例,並同時發現1例及以上發熱呼吸道感染病例。在上述情形下,發現2例及以上確診病例,且病例間可能存在因密切接觸導致的人際傳播的可能性或因共同暴露而感染的可能性,判定為聚集性病例。

新型肺炎密切接觸者明確定義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可疑暴露者和密切接觸者管理方案提出,與病例發病後有如下接觸情形之一,但未採取有效防護者為病例的密切接觸者:

與病例共同居住、學習、工作,或其他有密切接觸的人員,如與病例近距離工作或共用同一教室或與病例在同一所房屋中生活;診療、護理、探視病例的醫護人員、家屬或其他與病例有類似近距離接觸的人員,如直接治療及護理病例、到病例所在的密閉環境中探視病人或停留,病例同病室的其他患者及其陪護人員;與病例乘坐同一交通工具並有近距離接觸人員,包括在交通工具上照料護理過病人的人員;該病人的同行人員(家人、同事、朋友等);經調查評估後發現有可能近距離接觸病人的其他乘客和乘務人員;現場調查人員調查後經評估認為符合其他與密切接觸者接觸的人員。

而可疑暴露者是指暴露於新型冠狀病毒檢測陽性的野生動物、物品和環境,且暴露時未採取有效防護的加工、售賣、搬運、配送或管理等人員。

發現疑似病例應2小時內網絡直報

各級各類醫療機構發現符合疑似病例、確診病例定義的患者時,應於2小時內進行網絡直報。疾控機構在接到報告後應立即調查核實,於2小時內通過網絡完成報告信息的三級確認審核。不具備網絡直報條件的醫療機構,應立即向當地縣(區)級疾控機構報告,並於2小時內將填寫完成的傳染病報告卡寄出;縣(區)級疾控機構在接到報告後,應立即進行網絡直報,並做好後續信息的訂正。

縣(區)級疾控機構接到報告後,應於24小時內完成個案調查,並及時進行密切接觸者登記。基於目前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的認識,疾病的潛伏期最長約為14天,病例存在人傳人情況,參照SARS和MERS的防控經驗判斷,潛伏期可能無傳染性。文件要求對確診病例的密切接觸者或可疑暴露者進行醫學觀察。採取居家或集中隔離醫學觀察,無法居家隔離醫學觀察的密切接觸者,可安排集中隔離觀察。醫學觀察期限為自最後一次與病例發生無有效防護的接觸或可疑暴露後14天。

居家醫學觀察對象應相對獨立居住

居家醫學觀察對象應相對獨立居住,儘可能減少與共同居住人員的接觸。原則上不得外出。如果必須外出,經醫學觀察管理人員批准後方可,並要佩戴一次性外科口罩,避免去人群密集場所。醫學觀察期間出現發熱、咳嗽等呼吸道感染症狀,如發熱、咳嗽、氣促等急性呼吸道感染症狀者,則立即向當地的衛生健康部門報告,並按規定送定點醫療機構診治,採集標本開展實驗室檢測與排查工作。

對可疑暴露者,由縣級衛生健康行政部門會同相關部門,組織進行健康告知,囑其出現發熱、咳嗽等呼吸道感染症狀時要及時就醫,並主動告知其職業或動物接觸情況等。

來源:綜合@人民日報 北京日報客戶端 北京晚報

編輯:tf008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