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顆恆星爆炸亮度是太陽的500億倍,如今對它的研究有了新發現

多元札記 發佈 2020-01-24T01:22:26+00:00

2006年9月,一顆比地球的太陽亮500億倍的爆炸恆星在距離地球2.4億光年的英仙座中誕生。 在70天的時間裡,這次爆炸變得越來越明亮,比它所在的星系亮10倍,其威力是一般超新星的數百倍。 當時,這顆超明亮的超新星是迄今為止被探測到的最明亮的恆星爆炸。

2006年9月,一顆比地球的太陽亮500億倍的爆炸恆星在距離地球2.4億光年的英仙座中誕生。 在70天的時間裡,這次爆炸變得越來越明亮,比它所在的星系亮10倍,其威力是一般超新星的數百倍。 當時,這顆超明亮的超新星是迄今為止被探測到的最明亮的恆星爆炸。

這次破紀錄的爆炸(官方標記為 SN 2006gy)有什麼特別之處? 沒人知道。 但是現在,十多年過去了,科學家們終於有了線索。 在1月23日發表在《科學》雜誌上的一項新研究中,天文學家重新分析了爆炸達到峰值一年後輻射出來的神秘輻射線。

研究小組發現了大量的鐵元素,他們認為這只能是超新星與數百年前已經存在的星體物質層相互作用的結果。

這些噴射出來的星體粘性物質是從哪裡來的? 一種可能的情況是 SN 2006不僅是從一顆恆星開始,而是從兩顆恆星開始。

研究人員在研究報告中寫道: 「解釋這一現象的一個候選方案是雙祖星系統的演化,在這個演化過程中,白矮星螺旋形成一個巨大的或超巨大的伴星。」。

雙星(兩顆圍繞彼此運行的恆星)之間的碰撞是罕見的,在銀河系大約每一萬年發生一次。 當恆星碰撞時,隨著兩顆恆星的核心慢慢融合,它們可能會在周圍的天空中濺起一層充滿氣體的恆星物質「外殼」。

如果這樣的碰撞發生在超新星被探測到之前的10到200年之間,那麼這兩顆恆星可能會釋放出一個充滿氣體的外殼,在接下來的一個世紀裡,隨著這兩顆恆星的融合,這個氣體外殼會一直存在。 研究人員寫道,當合併最終以超新星爆發告終時,這個充滿氣體的外殼可能將爆炸的亮度放大到天文學家所看到的驚人水平,並產生了合適的鐵發射譜線。

目前,這種解釋純粹是數學上的,因為科學家們仍然沒有看到兩顆雙星合併。 多虧了附近一個被稱為船底座伊塔星的恆星系統,我們有生之年可能會得到一個新的線索。 船底座伊塔星距離地球大約7500光年,是一對巨大的恆星,幾百年來一直在緩慢地爆炸,逐漸變亮,成為銀河系中最明亮的恆星系統。 科學家們認為,在未來1000年的某個時候,這些恆星最終會爆發出自己的超新星爆炸,給地球帶來前所未有的焰火表演。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