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回答1988》| 時間,回答了我們的青春,溫暖了我們的一生

小馬哥心理學 發佈 2020-01-22T02:30:08+00:00

文:子魚作家劉同曾在《誰的青春不迷茫》中寫道:有一些電影,一些台詞,因為讓人溫暖,而讓自己在現實中努力去靠近。

文:子魚

作家劉同曾在《誰的青春不迷茫》中寫道:有一些電影,一些台詞,因為讓人溫暖,而讓自己在現實中努力去靠近。這些電影讓自己變得溫暖又敏感,儘量善良,儘量靠近

就如同《請回答1988》這部豆瓣9.7的高分韓劇,像一杯溫熱的茶,值得再三品味,那些細碎的、美好的,關乎於愛的細枝末節,無論怎麼都看不厭。

這部劇以1988年漢城(今首爾)奧運會為背景,講述在首爾市道峰區雙門洞居住的五戶人家之間溫暖的親情和鄰里情的故事。

劇中沒有宏大的劇情,沒有華美的畫面,有的只是在一個巷子裡的家長里短,雞毛蒜皮的小事,但就是這些小事,讓你感觸,讓你歡笑,讓你落淚,輕易的撩撥你內心最柔軟的地方。

無論是"一夜暴富"的正煥家,爸爸不靠譜的德善家,單親家庭的崔澤家、善宇家,還有雙職工的東龍家,都通過細微瑣碎的生活小事,為我們展現了真實、感人、快樂、有愛的巷子生活,讓觀眾在無數次爆笑的同時又常常為其中的人物和真情而落淚。

1. 牽動人心的鄰里情誼

沒有什麼比這老舊的東西,要更讓人厭煩和覺得破陋。但是厭煩和破陋的另一種說法,也可能是熟悉和安心。漫長歲月所造就的那些我熟悉的東西,還有讓我感到安心的人們,只有他們會真心了解我,擁抱我,給予我安慰。

那是一個有溫度的時代,一個老舊的巷子裡,大門永遠為街鄰敞開。

一到飯點,幾個孩子都會按媽媽的要求,捧著自家飯菜來回跑腿進行交換,美好的食物是用來共享的,生活即使不易,也能在鄰里之間感受到濃濃的溫情。

劇中人講述20多年前的經歷,卻也是我們看劇人的回憶,那些在電視劇里刻畫的點點滴滴,就好似我們經歷的那些過往,讓人不勝感慨唏噓。

媽媽們的日常生活,就是在家門口的木榻上話家常,分享各自的喜怒哀樂。

正煥作為巷子裡的暴發戶大姐,閒聊時聽到德善家,或者善宇家的困難時,都會嗑著瓜子滿不在乎的說:"錢還夠用麼?要不要我再借點?反正大姐有的是錢。"

鄰里之間並不是看熱鬧的閒聊與八卦,而是出自內心的關懷與分享。

德善的爸爸是銀行員工,本來是有不錯的收入,但由於幫別人擔保,導致全家破產,不得不搬到正煥家樓下的半地下室,而且爸爸出於善心常常會買一些"沒用的"東西,讓本就拮据的生活更是雪上加霜。

於是在德善第一次修學旅行時,家裡拿不出錢,德善媽猶豫再三,準備去正煥家借錢。

當正煥媽看著德善媽一臉為難的表情,以為是為之前借錢的事情憂愁,安慰她說:"沒關係,錢慢慢還就行,我不著急。"

這樣的話一說出口,讓本就為難的德善媽,把想借錢的話又咽了回去。

半夜,丈夫已經呼呼大睡,而沒有籌到錢的媽媽,心事重重難以入眠。

此時,正煥媽上門說給德善媽帶了一籃子親戚送的玉米,德善媽笑著收下了。然而,正煥媽走後,她從裡面發現了一沓厚厚的裝著錢的紙袋子,還有顧忌她自尊心的一封信,一封溫暖的信。

原來,正煥媽從德善媽細微的表情和話語,推測出了她的難處,不動聲色的給了她解難的溫度。

鄰裡間的溫情,溢滿了整個胡同,雖然那個時代沒有網際網路,也沒有手機,就連通訊方式也僅僅只有座機而已,然而胡同里的情感卻比現在更加方便的時代,擁有更多的溫情,更多令人感動的地方。

正如他們開鄰里會議中自創的會歌:"鄰居分享所有喜悅與憂愁,凝聚意志和力量,共同生活,和睦的鄰里街坊,都聚在一起...."

德善爸爸退休的那一天,胡同里的人都出來了,還很隆重地送了花。

知道善宇媽媽缺錢時,阿澤爸爸批評她不把自己當親人,第一時間把巨款送給了善宇媽媽。

阿澤爸爸住院時,所有的鄰居都出動了,有的給他家做飯,有的來醫院陪護,一點都不嫌麻煩。

也許就是那樣一個純粹的時代,通訊不便的時代,需要經常走訪的時代,才讓人更加懂得珍惜彼此的感情,更加懂得用善意去對待身邊的每一個人。

那些數不清說不完的,牽連著每個人的心的情意與善良,明明是再平常不過的家長里短,卻正是因為這些平凡又溫暖的瞬間,讓我們這些看劇的人,一次又一次落淚。

所謂胡同,就是用時間來造就朋友,讓沒有血脈關係的人有在一起生活的緣分,讓他們不是親人勝似親人,而這卻是我們這個時代所缺失的。

2. 所謂成長,就是學會了釋懷和體諒

德善的奶奶去世時,德善很傷心,看著只顧和上門弔唁的客人開心聊天的爸爸,忙著攀比首飾的姑姑們和遠在美國遲遲沒有到的大伯,德善對大人失望透頂。

德善傷心的問姐姐:"難道大人們都這麼鐵石心腸嗎?"而強勢的姐姐只是皺著眉頭看著在奶奶靈堂前喧譁的一切。

直到客人們走後,大伯的到來,打破了這表面的平靜,他們兄妹幾個抱作一團失聲痛哭,像個孩子一般訴說自己的痛苦難過,這時,德善才知道,大人不是不難過,只是他們要先承擔起來生活的重量。

很多時候,大人只是在忍,只是在忙著大人們的事,只是故作堅強來承擔年齡的重擔,大人們也會疼。

這些我們說起來都懂的話,卻用了最平凡、最普通的描述,將大人承受的重量和偽裝,展現在我們面前,告訴我們,即使是大人,再怎麼成熟穩重,讓人無比信賴的大人,也是會疼的啊。

哪有那麼多歲月靜好,只不過是大家都在咬著牙裝作無所謂的樣子罷了。

德善作為家庭的二女兒,是最容易被父母忽視的那一個,也是內心最敏感的那一個。

家裡只剩兩個雞蛋時,姐姐和弟弟都喊著要吃雞蛋,而她則默默看了一眼母親說:"我不吃雞蛋了,不愛吃。"

正煥的爸爸給德善家送來炸雞,叮囑德善一定要吃雞腿,可懂事的德善,眼睜睜的看著媽媽把雞腿分給了姐姐和弟弟。

儘管眼神里是渴望,她還是選擇服從母親的安排,把心裡的難過默默吞了下去,她以為,即使她不說,她的付出,父母都是會看在眼裡的。

真正的爆發,是德善心情最低落的時候。

她原本被當選奧運舉牌小姐,卻由於參選國家放棄參賽而被取消資格,失落的德善回到家,家裡人正高興的給姐姐過生日,德善和姐姐在生日天數上只相差三天,從小到大,都是姐姐過生日時,順帶把她的也過了。

面對她每次的不滿,父母都會笑著哄她道:"明年,下次就給你單獨過。"然而,父母口中的"明年"是永遠的"明年",懂事孩子的反抗,在父母眼中,只是孩子氣的撒嬌,哄一哄,就會好

當父親把蛋糕上的蠟燭拔出來三根,對著她說:"接下來是我們二女兒的生日"時,德善終於爆發了,她歇斯底里說著,為什麼姐姐是寶拉(寓意寶石),弟弟叫餘暉(寓意光輝),而她只能叫德善,她也想吃雞蛋,也想吃雞腿,為什麼從來沒有人在意過。

和世界上所有的老二一樣,姐姐因為是姐姐,弟弟因為是弟弟,所以一直都謙讓地生活著,但是我以為爸爸媽媽會知道我的這些犧牲精神,然而並不是,也許,就是家人最不理解。

最後,德善還是和家人和解了,孩子們的傷心委屈,不過是覺得沒有公平地得到父母的愛,歸根結底,這也是孩子爭取愛的方式。

當爸爸給德善補過生日,對著德善說"爸爸也不是生下來就是爸爸,爸爸也是第一次當爸爸,請我的女兒理解一下"的時候,德善從小到大的委屈,隨著爸爸的道歉,變成了理解。

可能家人是最不懂我的,但是又何必都懂呢?最後消除隔閡的不是什麼都懂的大腦,而是手拉著手一起走到最後的決心。

就像三毛說的:"成長就是一場蛻變,失去了舊的,必然因為又來了新的。"成長不是隨著自然時間變化的,而是某一刻,突然的釋懷與理解。

3.媽媽,是世界上最有力量的名字

德善的姐姐寶拉是家裡的權力者,她從小聰明、自主,是家裡最出息的孩子,身為長女,父母寄予希望,即使家裡再困難,她的需求,父母都會儘量滿足。

她們的媽媽一生是個只會照顧家人的婦女,生性溫柔,面對困難一點反抗的能力都沒有的女人,在好強的新時代女孩的寶拉眼裡,也會偶爾覺得媽媽這樣軟弱的女人沒用。

在88年學潮運動的時候,寶拉義無反顧的參加了,在她的心裡,她做的是正確的事情,是追求新時代的力量。然而,在父母眼裡,她這是自毀前途的做法,父親的震怒,母親的哀求,也沒能阻止固執的寶拉。

德善說:"我的姐姐是成寶拉,是個絕對不會認錯的人。"

在那個下雨的深夜,寶拉被兩個警察堵在了轉角,一向軟弱的媽媽不顧一切的沖了過去擋在她的面前,即使腳在流血,渾身在發抖也毫不退讓,她堅定勇敢的告訴警察,寶拉是她的驕傲,是個好孩子,不會做出那樣的事。

寶拉看著將她護的嚴嚴實實的媽媽,心裡的剛強終於被擊退了,不停的對著警察說:"是我做錯了,是我做錯了。"

媽媽的強大,在於為了她的孩子,能放棄所有的自尊心,寶拉那句"我錯了"不是在對抓她的警察認錯,而是對著那個為了她不顧一切的母親認錯。

聽說,神不能無處不在,所以創造了媽媽,到了媽媽的年齡,媽媽仍是媽媽的守護神,媽媽這個詞,只是輕輕一叫,也觸動心弦,媽媽,是最有力量的名字。

正煥家父子三人全然靠媽媽一人,才得以生活,在他們眼中,媽媽是最值得依靠的人,媽媽也是這麼想的。然而,這種依賴,在一次媽媽去看住院的外婆時,打破了。

當外出的母親回來時,家裡十分乾淨。而父子三人也掌握了生活的秘籍,處理各種事物遊刃有餘,媽媽雖然嘴上夸著他們做的不錯,心裡卻十分難受。

細心的正煥察覺了媽媽的失落,十分疑惑,明明家裡收拾的很乾凈,母親為何更加不高興。

朋友東龍告訴他:"就是因為太乾淨,你們過得太好了,所以才不高興吧。"

回家後,正煥重新製造各種意外,喊著媽媽來收拾,媽媽雖然嘴裡說著真不讓人省心,但是神色明顯的開心了不少。

已經到了守護媽媽的年紀,但是由於太過懂事,以至於"謝謝媽媽"、"我愛你"這樣的話都說不出口,現在想讓媽媽高興的話,就說我現在需要媽媽,這樣的話就足夠了。

隨著我們長大,媽媽能為我們做的越來越少,因為太少,媽媽的失落就會越來越多。

馬克吐溫曾說:"我給我母親添了不少亂,但是我認為她對此頗為享受。"

也許有一天,你會成為孩子的父母,但你依舊是媽媽的孩子,你善意的不麻煩,不打擾,會讓媽媽感覺到你不再需要她,會讓她直面自己日漸老去的事實。

在媽媽面前,哪怕是為了媽媽,做回那個還是孩子的你,那個笨拙的你,需要媽媽的你。

4. 父親是每個孩子的超級英雄

阿澤的爸爸是個連"我愛你兒子"這樣簡單表達內心愛意話都說不出口不善言辭的爸爸。爸爸會的,只是在他累的時候幫他蓋好被子、早上早起為阿澤做飯、在收音機前緊張等待比賽結果。

有一次,記者採訪阿澤爸爸時,讓他說一句我愛你來表達感情,爸爸一臉為難,嘴邊轉了又轉,還是無法說出。

爸爸的從容不迫,被胡同的人戲稱是個"野豬撞上來"都不動於色的人,然而,在聽到新聞報導阿澤的航班出事故後,爸爸崩潰了。

他失去了一貫的冷靜,徒手劈開鎖著兒子酒店電話的柜子,由於太害怕,手不停的發抖,導致連撥打電話這樣簡單的事情都無法做到。

當酒店終於接通後,用失控的情緒一遍遍問:"我兒子在哪!"

發現兒子沒事後,為了不影響阿澤的情緒,壓抑著聲音,冷靜的問著兒子的日常生活,不讓兒子發現他的異常,即使他的手卻一直在發抖,受傷的傷口也一直在流血。

所謂"父愛如山",不說,不代表不存在;不說,只是因為愛的深沉。

小時候,一直以為家裡住著超人,他是個能夠修理世上所有東西的百戰天龍,何時何地遇到麻煩,他就會出現,就像萬能的俠客,他是個不會懦弱的超級英雄般的存在,但是,在我懂事以後才明白,只是沒有被發現罷了,超人也是人。

寶拉作為家中的大女兒,性格要強的她從來不像德善那樣在爸爸懷裡撒嬌,也不像弟弟餘暉那樣每晚去接爸爸下班要禮物。

她和爸爸的相處更多的是"尷尬",房間裡只剩父女倆的時候,兩人都不會說話,尷尬的母親都以為他們之間曾經發生過什麼不愉快。

然而,在寶拉準備進行司法考試,開車去考試院的時候,一向大男子主義的爸爸特地在路口等待,拿給寶拉一個裝滿藥品的袋子,袋子上細心的寫滿了藥該什麼時候吃,什麼症狀吃的提示,然後給寶拉塞了一筆錢,告訴寶拉買點肉吃。

寶拉開車離去時,透過後視鏡看著爸爸一直站在那裡注視著她安全離開,寶拉失聲痛哭。

無論是那些說出口的關心,還是未曾說出口的遺憾,最後都包容在了愛里,化作了彼此最長久的陪伴。

在寶拉婚禮上,父女倆默契的給對方了一封信。

寶拉寫道:我和爸爸很像吧,雖然我不完全懂你的心,但每次你喊我寶拉的時候,我也知道是讓我看看你的意思,不時給我夾個菜的時候,我也知道你是愛我的意思。

但我為什麼就一直裝作不知道呢,爸爸,我愛你,謝謝你雖然住在半地下單間,可我得到了太多的愛,下輩子我也要做爸爸的女兒,對不起,我愛你。

爸爸也不是生下來就是爸爸,他也是第一次當爸爸,他也是第一次學著承擔"爸爸"這個詞帶來的責任與負擔,他嘗試著努力著,成為可以讓子女依賴的大山。

背負了爸爸這個名稱,就成為了你的超級英雄。

大概是"爸爸"這個名稱太沉重了,自此他就穿上了最沉重的鎧甲,從那天起,他不會害怕,不會退縮,無論風雨艱難,都會默默擋在你面前。

但爸爸也不是那麼的無所不能,他也會彷徨,不懂得表達自己的感情。

所以,就體諒一下吧,即使不說我愛你,即使你覺得他不夠理解你,也請相信,只要他站在你面前,就是表達他深沉的愛意。

5.人生不僅僅是求根公式

1988這部劇的淚點和笑點真的太多。

有不善言辭,卻在知道媽媽不懂英文後細心為媽媽寫上備註的兒子。

有面臨房子即將被賣出去,自己萬分無力,在晚上偷偷哭泣卻在孩子們跟前依舊強撐著笑臉的母親。

平時看不慣姐姐霸道性格,見面就扯頭髮的姐妹,卻在看到姐姐住的地方狹窄又破舊,吃也吃不好後,因為心疼姐姐,而抱住對方痛哭的妹妹。

那條窄窄的巷子,仿佛包含了世間最真實的人情冷暖,讓人忍不住一遍遍回味,而我們一遍遍地刷這部劇,到底是想找什麼?

或許是為了找那部分相似的,卻已經隨著時間溜走的時光和青春吧,我們總是在別人的故事裡面看見各種各樣的自己,然後找到屬於自己的故事。

雙門洞那段關於青春的結束,再也找不回曾經一起在阿澤房間通宵看碟打遊戲的日子,而給我們帶來回憶的那條老街道,或許也早在很多年前就拆了,變成了高聳的大廈樓房。

人生就是一段由無數次相逢與告別組成的過程,他們陪你走過一段路,卻無法陪伴你走到終點。

結尾的時候阿澤問德善會想回到過去嗎,德善說,會的吧。

那為什麼呢?因為想回到那時候,見一些人,比如年輕、如泰山一般的父母。還想再回去看看,從前那段只屬於我們共同走過的,美好時光。

《請回答1988》以青春為話題,記載了雙門洞胡同里的生活,隔著螢幕,我們的曾經,終究成為了青春成長電影中,一段風淡雲輕的回憶。

那些溫暖又酸澀的青春,那些愛而不得的人,那些當做笑話一樣說出口的心事,那些曾經不離不棄卻還是走散的朋友,那些吵吵鬧鬧卻無比珍視的親情……

終究還是像歌里唱的那樣:她們已經被風吹走,散落在天涯。

青春之所以美麗,就是在剎那的瞬間,耀眼閃爍以後,再也無法回去。

生活是場修行,亦是場饋贈,帶給我們的不僅僅是流逝的難過,更多的,是美麗的回憶。

就像時間,不僅回答了我們的青春,更是溫暖了我們的一生。

關鍵字: